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测基础)
展开第六单元
(测基础)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马(xiànɡ) 骈死(pián)
B.粟(lì) 槽枥(cáo lì)
C.食马者(shí) 执策(cè)
D.才美不外见(jiàn) 邪(yé)
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心乐之 D.我知之濠上也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造成的。
B.读书切忌不能偷懒,只有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才能获取知识。
C.经探索发现,火星上不仅有四季、大气和重力,还有水、冰、河道的痕迹。
D.这次大赛掀起了我校同学们书写汉字,激发了他们对汉字、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难道不需要艺术、不需要诗意吗?
②德育工作是育德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作。
③一个班会的标题需要赋予它以诗的纱衣,我们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诗意,需要艺术。
④相反,它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是诗意浓浓的,给人一片关爱,给人一片温馨,给人一片希望;使沙漠变绿洲,使冥顽变聪明,使野蛮变文明。
⑤它决不等于必须进行生硬的毫无感情的说教,更不等于必须进行以人为敌的训斥。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⑤①
6.理解型默写。(6分)
(1)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送友人》中借离群的马的嘶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此生宁愿孤独,我也绝不屈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漫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及对策。(8分)
寓意:____________
对策: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8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阅读上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了诗人生活处境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C.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9.请简要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表达作用。(6分)
(二)阅读《<庄子>二则》,完成小题。(10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同“溟”,海)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向)
C.是鱼之乐也(这) D.请循其本(追溯)
1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名为鲲 其如土石何
B.怒而飞 博学而笃志
C.去以六月息者也 蒙辞以军中多务
D.子之不知鱼之乐 两狼之并驱如故
1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B.《北冥有鱼》一文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充满现实主义色彩。
C.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D.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13.翻译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4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春雨梨花
李琛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5.作者在文章的第④⑤段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梨花的?通过描写突出了梨花哪些特点?(5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5分)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17.品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什么样的情感?(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6分)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有网友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疫气疯发,指每天都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②疫情只会带来创伤吗?并不是。
③在我们的古文经典《孟子》中,有这样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其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创伤后成长”。
⑤心理学家发现,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还在创伤中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并未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报告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成长。心理学家将这样的现象命名为“创伤后成长”,即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生活事件后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变化。比如,经历过疫情隔离的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会有积极的变化,会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等。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韧性程度整体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人们更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疫情带来的逆境。今年的疫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被感染、被隔离,虽然过程中肯定有烦躁、痛苦,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他们付出努力积极配合抗疫,也见证了大家的抗疫过程后,他们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有利于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⑥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波的疫情之下,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邻里守望相助、各地伸出援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⑦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三步走。
⑧心理学家总结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三方面因素: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外部行为、社会联系。我们想要寻求创伤后成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⑨在我们个人内部,可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但我们也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在隔离或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创伤的视角会认为这是有害的,或者无聊的。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当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重述这段故事,并不是要感谢疫情,疫情确实带来了客观的损失,但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可以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⑩而在个体外部,我们可以更关注问题解决和应对。当我们提起疫情时,总免不了想要发泄消极情绪,和朋友一起吐槽我们被疫情剥夺了多少时间和青春,这样的吐槽和发泄,适度进行虽然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爽快,但总是沉浸其中的话,我们就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会让自己一直陷在消极情绪里。真正的创伤后成长,不只是积极地解读过去,更是通过行为实现个人的建设性认知,关注目前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⑪最后,创伤后成长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会支持,帮助自己成长,也和朋友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吐槽,更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来发现那些我们吐槽中忽略了的新视角。
18.关于“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印证了“创伤后成长”,但这个概念并不是由《孟子》提出的。
B.“创伤后成长”是人在受到创伤后可能会有的成长,但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成长。
C.疫情中,一些学生在群体被感染、被隔离之后,心情变得烦躁、痛苦,这变化不属于“创伤后成长”。
D.在遭受疫情的伤害之后,人的心理韧性程度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这些变化属于“创伤后成长”。
19.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益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创伤后成长既能让个人受益,也能让群体和社会受益,乃至能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B.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掌握新技能,培养起新兴趣,有时间陪孩子玩,在孩子的童年不再缺席。
C.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提升人应对逆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D.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
20.关于“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从个人内部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B.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互动,互相关怀,互相启发,从社会联系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C.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疫情,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D.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五)名著阅读。(4分)
21.某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名言和阅读所得,请将“所得”中的空缺补充完整。(4分)
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所得:通过上面的阅读,我知道这则名言出自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作文。
青年,最可贵之处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有误,“粟”应读“sù”;C.有误,“食马者的“食”应读“sì”;D.有误,“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故选A。
2.答案:D
解析:A项的“过”:犯过错,名词作动词;B项的“相”:作宰相,名词作动词;C项的“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此处可引申为“高兴”;D项的“知”:知道。一般用法。故选D。
3.答案:C
解析:C.有误,韩愈,字退之。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这句话把“《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和“《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造成的”杂糅在一起,应删除“的主要原因”或“造成的”;B.不合逻辑。多种否定把意思弄反了,应去掉“不能”或“切忌”;D.成分残缺。动词“掀起”缺少宾语,应在“书写汉字”后加上“的热情”;故选C。
5.答案:B
解析:排除法,先确定首句是提出本段的中心:德育工作,为第②句,排除C和D,接着阐述德育工作不能怎样做,应为第⑤句,而第④句则是从正面说明德育工作的做法,必须放在⑤之后,第①句和第③句里都提到的艺术和诗意,表明它们是连贯一起的,所以①句和③句要放在一起,排除A,第③句也是此段的总结。所以选B。故选:B。
6.答案:(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解析:这几句都是千古名句,根据题干提示的关键信息,调动积累正确默写即可。注意:“萧萧”不能写成“潇潇”,“拣”不能写成“捡”。
7.答案:寓意: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等,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有种种偏见的无知的人。
对策: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为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
解析:分析寓意,首先要观察漫画,漫画中的人所说的话是分析的重点。他们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等,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千里马,没有让千里马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重用的现象来讽刺社会上人才浪费的现象,也是对不识人才现象的一种批判。提出对策,可根据对寓意的分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根据漫画的寓意,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会识别人才,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二是要人尽其才。
8.答案:D
解析:D.有误,“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述有误。最后一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9.答案:①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实写自然环境,描绘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渲染凄苦的氛围;②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愁苦的心情;③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或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凄苦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这也就自然引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该句又为下文做铺垫。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B.志:记载。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代词,它的/句首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介词,凭借/介词,用;D.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错误,旨在世间万物都有所凭借无法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B.“充满现实主义色彩”错误,应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惠子与庄子的思想角度不一样,庄子从主观角度认识世界,而惠子从客观角度认识世界。故选C。
13.答案: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解析:重要词语有: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用;息,气息;吹,吹拂。句意为: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14.答案:梨花
解析:考查对文章行文线索的把握。联系文章标题“春雨梨花”,第①段“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第⑥段中“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第⑦段中“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的内容可知,本文围绕“梨花”来进行叙述,“梨花”即行文线索。
15.答案:视觉与嗅觉。突出了梨花花色洁白、花味清香、花态繁茂、花质娇嫩的特点。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联系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运用了视觉描写;联系第⑤段中“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的内容可知,“一抹暗香”运用了嗅觉描写。第二问,联系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 突出了梨花花色洁白的特点;联系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的内容可知,突出了梨花花味清香、花态繁茂、花质娇嫩的特点。
16.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梨花比作海,写出花数量多、花态繁茂,“银装素裹”写出花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清香芬芳。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把梨花比作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梨花数量多、花态繁茂的态点;“银装素裹”突出了花色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花的味道清香芬芳。
17.答案:象征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或象征生活中的真善美);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第一问,联系第⑥段中“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的内容可知,作者由描写梨花的古诗词,发现“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由此可见,作者用梨花象征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用花后的果实象征生活的希望;第二问,仔细阅读文章,联系第④段中“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第⑥段中“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的内容可知,作者描写了梨花的美好,尤其是梨花带雨的娇美情态,并引用大量的古诗词赞美梨花,从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结合“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可知“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是创伤后成长对于团队的益处,不属于创伤后成长。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有误,结合“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可知这些是“隔离或封闭在家”给人带来的正面变化,不是创伤后成长的益处。故选:B。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应属“个体外部行为”因素,个人内部因素指的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不包括个体行为。BCD.正确。故选:A。
21.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解析: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生命的诠释,是他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深刻概括。
22.答案:略
解析: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四个关键词:“青春”“绿色”“铺满”“征途”。青春是自信的、张扬的、积极的、向上的、无所畏惧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青春的绿色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春天的绿色,充满了勃勃生机,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和朝气!而“征途”必定带着艰辛、阻碍和困苦。面对阻碍、挫折,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毫无疑问,我们必须用“勇气”“奋斗”“勤奋”“坚持”等一切正能量去“铺满”青春的“征途”并战胜它们!由此,可确定立意“面对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充满激情、乐观向上,就一定能成功跨越它”。写这篇作文时,应该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的叙述来阐述道理,抒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