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测能力)
展开第六单元
(测能力)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奴隶(lì) 槽枥(cáo) 食不饱(shí)
B.祗辱于(rǔ) 尽粟(sù) 一石(shí)
C.骈死(pián) 其真无马邪(yé) 不以千里称也(chèn)
D.食马者(sì) 才美不外见(jiàn) 策之不以其道(cè)
2.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才美不外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畅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只有让青春的枝头挂满梦想的花朵,才有人生金秋的收成。
②正因此,她成为无数诗人、文学家反复吟诵的旋律。
③青春,常常被赋予希望、阳光、激情、奋进、浪漫、诗意等内涵。
④做梦是青春最大的权利,哪怕这梦有时不知“天高地厚”,有时幼稚可笑,但因是青春之梦,谁也不会太计较。
⑤青春是人生旅程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多梦的季节。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①④② D.②⑤①④③
6.默写。(6分)
(1)《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0分)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4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叙事诗,以时间为序,脉络清晰,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B.“三男邺城戍”可见朝廷征兵无度,“出入无完裙”写出百姓生活贫困潦倒。
C.“前致词”的内容可分为三层,一层一韵,暗示县吏对老妇人的多次“怒呼”。
D.“独与老翁别”的“独”暗示老妇人被官吏抓走,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10.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怒而飞 怒: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11.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C.而伯乐不常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其真无马邪 不可知其源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阳阳同学读完这两篇选文作了这样的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语句阐释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11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补全作者的游踪。(3分)
_________→走进静莲庵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交芦庵
15.第④段加粗的“俗益”指的是什么?(2分)
16.作者在表现雨中游西溪的野趣时,大量写景状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动静结合、拟人、比喻中任选一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3分)
17.有人认为第①段所写的西湖景色与西溪的景色没有关系,可以去掉。你是否同意?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四)阅读文字,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①冻伤是指人体在寒冷的环境当中遭受到冷空气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冬季若不注意保暖,则很容易出现冻伤、冻伤多发生在面部、手足、耳廓等部位,冻伤后患处会出现冰冷、疼痛、麻木感,通常冻伤程度不同则症状表现不同。
②皮肤冻伤根据皮损程度通常可分为四度,一度冻伤表现为皮肤表面有浅层冻伤,患处会呈现苍白色,慢慢转变成蓝紫色,继而出现红肿、发痒、刺痛等症状。通常1 周左右症状会消失,患处表皮发生脱落,愈合后通常不会留下瘢痕。
③二度冻伤则为全层皮肤冻伤,冻伤部位的皮肤多呈现红肿,且患者可感觉患处发痒,并伴随灼痛感,冻伤后48小时之内可出现水疤,通常无继发性感染,半月左右会出现水疱干涸,局部可能会出现持久的僵硬以及疼痛感。
④三度冻伤可表现为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患病部位多从苍白色逐渐转变为黑色,同时皮肤感觉还会逐渐消失,而且患者还可感觉皮肤表面有疼痛和灼烧感,愈后会留下疤痕,而且感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⑤四度冻伤则表现为皮肤、皮肤下组织以及肌肉和骨骼都被冻伤,此时患处可完全失去感知能力,表面观察可发现患处呈暗灰色,2~3周后通常会发生干性坏疽,往往会给患者留下伤残甚至感知功能障碍。
(节选自“放心健康网”2021年10月1日)
材料二:
①近日,我国迎来寒潮天气,多地开启“速冻”模式。在骤冷环境下,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暴露于极低温环境中或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会出现冻伤。冻伤后,有些人愿意用“土方”进行治疗,殊不知这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专业医生提醒,若病情严重应尽快就医。
②冻伤后,不少患者会自己用一些“土方”进行治疗。有的用萝卜叶子熬水涂抹、有的把芦荟捣碎了涂抹,一些患者还会用雪搓或用热水泡患处……这些在医学上来说都是不科学的,专业人士说,如果发现自己被冻伤,千万不要盲目用所谓的“土方”自行治疗,这非但没用,而且会增加患处过敏和感染的风险。
③正确的做法是,发生冻伤后应立即寻找保暖衣物裹住冻伤部位,将被冻伤的位置放入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水当中,进行5到10分钟的复温,不要超过20分钟。若有条件的话,可用无菌温盐水把患处冲洗干净,将患肢制动并适当抬高,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并减轻水肿。
(节选自《东方城乡报》2021年11月26日)
材料三:
①避免冻伤,预防胜于救治,尤其应注意大风天,因为除了低温,风力的增强也会加速冻伤发生。在极寒天气外出时应尽量保护好手、脚、肢体、耳朵等容易发生冻伤的部位。
②另外,出现冻伤后局部皮肤会有点儿痒,此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这样只会使皮损越发严重。若皮肤没有破溃,则可用冻疮膏局部轻柔按摩患处,有水泡的地方可以先用碘伏进行消毒若皮肤出现破溃,则可使用生长因子凝胶。如果冻伤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情况不严重的冻伤,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注意保暖后1到3周内会自愈。
③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反应下降,对外界反应不敏感,长时间在低温的户外进行活动极易引起冻伤,这部分人群应提高警惕。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11月24日)
1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冬季的冻伤多发生在面部、手足、耳廓等部位,通常冻伤程度不同则症状表现不同。
B.凡是出现红肿、发痒的症状,基本可以断定是一度冻伤。
C.冻伤后第一时间应采用科学的处理办法,不可盲目采用“土方子”,否则容易加重症状。
D.由于糖尿病患者对外界感知能力反应不够敏锐,因此这部分群体要格外注意做好防冻措施。
19.材料一划线句子中的“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3周后通常会发生干性坏疽,往往会给患者留下伤残甚至感知功能障碍。
20.材料一②—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并联系实际,简要谈谈生活中你是如何预防被冻伤的。(3分)
(五)名著阅读。(6分)
22.名著阅读。(6分)
保尔一抬头,与陌生人那安详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他那双灰色的眼睛正在观察着保尔,他的目光十分坚定,一直凝视着保尔,这让保尔有些不自在。同时保尔也打量起这个陌生人,只见一件扣着整齐纽扣的灰色短上衣,紧紧贴在他那宽阔结实的后背上——衣服显然有些瘦。他的脖子又短又粗,整个人浑身充满力量,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
(1)上述选段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陌生人”指_________(人名)。(2分)
(2)结合全书内容,说说“陌生人”对保尔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4分)
三、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50分)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校名。4.6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有误,“一石”的“石”应读“dàn”;C.有误,“不以千里称也”的“称”应读“chēng”;D.有误,“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
2.答案:B
解析:A.供养/养活;B.均为“是”的意思;C.老而无妻/单独;D.因为/因此。故选B。
3.答案:B
解析:A.“见”同“现”;B.没有通假字;C.“食”同“饲”;D.“与”同“举”。
4.答案:C
解析:A.有误,否定不当,应去掉“不”;B.有误,介词误用导致成分残缺,应去掉“对于”;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应去掉“注视和”。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青春成为无数诗人、文学家反复吟诵的旋律”,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③是首句,紧接介绍青春成为无数诗人、文学家反复吟诵的旋律②,最后介绍要让自己的青春绚丽多彩⑤④①.所以顺序为③②⑤④①,据此可知答案为B。故选:B。
6.答案:(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本题为理解型默写题,注意题干提示,如(1)题中的“形成鲜明对比”、(2)题中的“安居梦”和(3)题中的“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
7.答案:(1)①竟答;竞答;②“召开”改为“开展”;③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①船(或“舟”);马;②折柳(或“赠柳”);饯行(或“劝酒”)
(3)C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字形、病句修改和应用文写作格式等知识。①判断字形的正误,要结合词义。“竞答”的意思是“比赛谁先说出答案或结果”。“竞”是“竞争,竞赛”的意思。而“竟”是副词,有“完毕;终于;表示出乎意料”等意思,所以这个词书写有误。②画线句子中“召开”与“活动”搭配不当,可将“召开”改为“开展”。③通知的格式中,少了署名,即通知的发出者。应该写在日期的上方。
(2)①古代的交通工具比较少,根据诗句中的“帆”和“鞍”可知这里的交通工具指的是“船”和“马”。②古人在送别时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借“柳”的谐音“留”来表达“挽留”之意,就有了折柳赠别之俗;为了表达与朋友的友情,往往在“十里长亭”摆酒饯行,所以有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风俗。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律诗的特点。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题目中颔联的后半句(即下联)中“初日”是一个名词,上联中它所对应的位置也应该用名词,所以用“高风”而不能用“风高”。同时,格律诗还讲究押韵。颔联中最后一个字“山”和供选择的词语“还”属于同一个韵部,所以用“还”。故答案选C。
8.答案:A
解析:A.有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这首叙事诗,用对话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石壕吏野蛮行为的不满,对老妇人深受苦难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这两句从写实的角度,生动的再现了事情发生的场景,侧面反映了官吏的蛮横,以及老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石壕吏野蛮行为的不满,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的同情。
10.答案:B
解析:B.句意: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于:介词,到/介词,到;B.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代词,它的;故选A。
12.答案:(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解析:(1)苍苍:湛蓝;其:表示选择;正:真正;无所至极:看不到尽头;(2)食:同“饲”,喂。
13.答案: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是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方法对两篇文章的批注,都是正确的。可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解释。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北冥有鱼》语言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语言生动形象,赋予新奇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有艺术张力。《马说》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等,文中多处出现“不”字,旨在增强文章气势,有助于表达“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的主题,引人深思。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北冥有鱼》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鹏硕大无比;“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写其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世界的向往。
《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表达对“伯乐”的祈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14.答案:参观古墓;坐车览沿途景色;从留下上船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文章第①段交代了游西溪的原因;第②③段介绍了参观古墓和静莲庵堂,下意识里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但是两杯清茶之后内心自然清净;第④段坐车领略了沿山大道的景色,自是一派空明青翠,微雨朦胧;第⑤段描写从留下上船,所欣赏的特殊景致,感受它回环、古怪的秀美之色;第⑥段描写在船上欣赏摇船的少女,感受竹西歌吹般的闲情;第⑦段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第⑧⑨段略写了晴天西溪的景色。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答案:“俗益”指坐车所看到的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根据“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可知“俗益”指的是坐车所看到的美景。
16.答案:示例:动静结合:车上所见之景,一派空明,不见水,不见山,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一片,勾勒出一幅静态的西溪微雨图;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以及西溪的少女摇船又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动静结合将西溪的野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拟人:一带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在作者笔下青山俨然一个顽皮的野孩子。描写出了游船在水中回环曲折荡漾的闲情雅致和湖水青山的风景的宜人。
比喻:摇船少女在湖上身姿摇曳,和着咿呀的橹声,水波在湖面一圈圈的散去,有一圈圈的兴起,“整个画面如同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形象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西溪之景的柔和情调。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在表现雨中游西溪的野趣时,大量写景状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要求从动静结合、拟人、比喻中任选一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比如:“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与“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西溪的野趣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此句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在作者笔下青山俨然一个顽皮的野孩子,描写出了游船在水中回环曲折荡漾的闲情雅致和湖水青山的风景的宜人。“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把摇船的少女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比作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西溪之景的柔和情调。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不同意。将西湖湖光山色的整齐、小巧与西溪晴雨景色的变化多姿对比,更突出西溪景色的够味儿;使文章充满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游览西溪的记叙。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段落的作用。一般首先明确态度是“不同意”,第①段中写“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将西湖湖光山色的整齐、小巧与下文写西溪晴雨景色的变化多姿对比,更突出西溪景色的够味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引出下文游览西溪的记叙。
18.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原文“一度冻伤表现为皮肤表面有浅层冻伤,患处会呈现苍白色,慢慢转变成蓝紫色,继而出现红肿、发痒、刺痛等症状。通常1周左右症状会消失,患处表皮发生脱落,愈合后通常不会留下瘢痕”可知选项表述太过于绝对。故选:B。
19.答案:不能删去。“通常”强调一般情况下“2~3周后会发生干性坏疽”,不排除特殊情况。若去掉这个词,说法过于绝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常”强调一般情况下“2~3周后会发生干性坏疽”,不排除特殊情况。接着分析删去后的表达效果发生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最后强调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答案:分类别、列数字。根据皮损程度将冻伤分为四度,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每度冻伤的表现;并列举“48”“2~3”等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冻伤表现的变化时间,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解析:材料一②——⑤根据皮损程度将冻伤分为四度,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每度冻伤的表现;列举了“48”“2~3”等数字,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冻伤表现的变化时间,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21.答案:示例:①寒冷天气携带保暖物品。避免在低温环境下久待。出门携带如手套、耳套、口罩等物件,保护好容易冻伤的部位。②注意贴身衣物的于燥。鞋子和袜子长时间出汗或浸湿时,及时更换或进行干燥处理。③学习冻伤后的应急处理办法。发现皮肤变红变白、寒冷但硬,及时擦伤口或将冻伤部位放置与体温相差不多的温水中进行舒缓。
解析:结合“冬季若不注意保暖,则很容易出现冻伤、冻伤多发生在面部、手足、耳廓等部位,冻伤后患处会出现冰冷、疼痛、麻木感”以及生活实际,可得:寒冷天气携带保暖物品。避免在低温环境下久待。出门携带如手套、耳套、口罩等物件,保护好容易冻伤的部位。结合生活中实际,我们不要让自己穿着潮湿的衣物,注意贴身衣物的干燥。及时对鞋子和袜子等容易受潮的衣物更换或进行干燥处理。结合“发生冻伤后应立即寻找保暖衣物裹住冻伤部位,将被冻伤的位置放入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水当中,进行5到10分钟的复温,不要超过20分钟。若有条件的话,可用无菌温盐水把患处冲洗干净,将患肢制动并适当抬高,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并减轻水肿”“出现冻伤后局部皮肤会有点儿痒,此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这样只会使皮损越发严重。若皮肤没有破溃,则可用冻疮膏局部轻柔按摩患处,有水泡的地方可以先用碘伏进行消毒若皮肤出现破溃,则可使用生长因子凝胶。如果冻伤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等内容可得:学习冻伤后的应急处理办法。发现皮肤变红变白、寒冷但硬,及时擦伤口或将冻伤部位放置与体温相差不多的温水中进行舒缓。
22.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赫来
(2)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从“那安详的眼神”“整个人……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可知,“陌生人”指的是朱赫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分析能力。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作为革命前辈和保尔的引路人,朱赫来的形象高大、神圣,也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据此进行整理即可。
23.答案:略
解析:“良言如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良言如春”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良言”“如春”,“良言”也就是好话、善意的、有益的话。“如春”,如沐春风。前者指说话的内容或说话的方式“良”,后者指说此话的效果“好”。“良言如春”就是指文明友善的话语、劝人向上向善的语言如春天般温暖。
良言的具体表现可以有:困境里开导的话语、师生间交心的话、朋友间劝慰的话、书本里警策的话……好话好好说才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篇文章要写好的话,需要从听者的角度,将良言具体表现出来,比如:在什么背景下、以什么方式、说了什么内容、说的内容带来的感受等。重点要写出良言带来的好的效果,让人警醒,或让人觉得温暖,从而升华文章主题,
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材上,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写别人的事,也可写名人的事……总之,要用“我手写我口”,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