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选作业含答案
生物北师大版 (2019)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北师大版 (2019)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优选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蜜蜂跳圆圈舞 B.大雁悲鸣 C.狗的气味标记 D.蛛网的震动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下列措施中没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的是( )
A.玉米田设置黑光灯
B.用诱捕器对棉铃虫成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大棚生产中人工控制光周期
D.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3.麻黄属植物的受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受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上述材料表明( )
A.每年7月,麻黄属植物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
C.麻黄属植物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该过程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麻黄属植物的能量一般为10%~20%
4.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
5.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 )
A.生物和环境之间 B.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
C.种群内部不同个体之间 D.A.B.C三项都可发生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声音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信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
C.植物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7.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篝火诱杀法和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改治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篝火诱杀法利用的是行为信息
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D.生物防治会对蝗虫种群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物理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
9.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昆虫.鱼类.哺乳类传递信息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C.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
D.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B.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动作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蛙声”属于物理信息
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中国古代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叙述不科学的是( )
A.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B.茱萸.秋蚊和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的种群密度 D.茱萸与秋蚊之间可传递化学信息
1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化学本质是色素蛋白复合体
B.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
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1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中的茱萸,传递的是行为信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盛开的原因是因为接受到了化学信息
C.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1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7.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块稻田,统计了稻飞虱(水稻 害虫,吸食水稻汁液)和青蛙(稻飞虱的天敌)的数量变化情况,并 绘制成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与稻飞虱.稻飞虱与青蛙之间的种间关系均属于捕食
B.图甲中稻飞虱的数量的变化,只与青蛙数量的变化有关
C.施用杀虫剂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比稻田养蛙效果更持久
D.稻飞虱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香茅草散发的特殊气味可用于灭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香茅草使用后,蚊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B.香茅草散发的气味影响蚊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香茅草和蚊属于捕食关系,二者数量上相互制约
D.利用香茅草散发的特殊气味灭蚊,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解答:
A.蜜蜂跳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B.大雁悲鸣,这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狗的气味标记,这是通过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
D.蛛网的振动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解答: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A错误;
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
D.蝗虫幼虫跳蝻活动力弱,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员之间和各成员内部的交换流动。
(2)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的。
(3)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答: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D更全面,ABC不准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7.【答案】C
【解析】
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手段,其优点也最明显。对害虫防治手段之一是降低害虫种群K值。
解答:
A.篝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
B.挖卵灭种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而是采用人工方法降低蝗虫成活率,B错误;
C.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
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中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传递能够提高产量以及控制有害动物等。
解答: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利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错误;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利用的是物理信息控制有害动物,B正确;
C.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属于化学防治,C错误;
D.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并没有涉及在农业生产的应用,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生态系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解答: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和各组成成分内部的交换流动,一般是双向的,A错误;
B.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动作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声.光.色.磁场等都属于物理信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蛙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秋蚊和人.动物是寄生关系,茱萸和虫构成食物链。据此答题。
解答:
A.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A正确;
B.群落是某一区域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茱萸.秋蚊和虫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
C.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所以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可传递化学信息,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
A.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
C.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在自然界中,水蚤与三刺鱼,雌蟑螂能分泌一种性外激素,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某些鹆,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