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选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水稻,在自然界中,水蚤与三刺鱼,下列有关防治害虫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优选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不利于兔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有一种蛾类幼虫专门以果树的树干为食,损坏果树。由于幼虫生活在树干深部,杀虫剂无法到达,因此驱虫效果往往不佳。科研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成年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来对雄蛾进行诱捕,取得了很好的杀虫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性外激素属于生物产生的化学信息
B.一种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诱捕多种雄蛾
C.诱杀雄蛾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且降低了出生率
D.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并能减少环境污染
3.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水稻.蝗虫.田鼠(解剖发现胃中有水稻.蝗虫等食物碎屑).蛇等多种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与蝗虫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B.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田鼠既可以获取蛇和蝗虫传递的信息又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
D.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进而形成了食物网
4.在自然界中,水蚤与三刺鱼.三刺鱼与翠鸟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科研小组利用有不同密度水蚤的人工水域和悬挂在水域上的翠鸟模型,研究了饥饿状态下的三刺鱼的取食行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蚤密度.有无翠鸟模型.饥饿状态下的三刺鱼都属于自变量
B.实验过程中,三刺鱼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
C.实验过程中,翠鸟模型传递给三刺鱼的是行为信息
D.有“危险”时,三刺鱼的进攻次数会随水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生物构建了一条食物链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6.“鸠占鹊巢”是一种鸟类巢寄生行为。每年夏初,杜鹃将卵产于寄主鸟巢中,寄主通过增强对寄生卵颜色.大小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代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杜鹃和寄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B.寄主通过行为信息识别寄生卵来防御巢寄生
C.寄主防御巢寄生的行为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
D.杜鹃与寄主之间的协同进化体现在卵的斑纹.繁殖季节等方面
7.下列有关防治害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治害虫的目的之一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化学防治见效快,但易导致害虫大爆发
C.利用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农业害虫的威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某种害虫的天敌防治该种害虫时二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会使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更换农药后就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种群的死亡率来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
9.美国白蛾的幼虫喜食植物叶片,成虫具有趋光性,在繁殖季节雌性成虫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叶片的绿色为美国白蛾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物理信息
B.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诱捕雄虫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
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美国白蛾成虫密度,以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
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和性外激素诱捕成虫利用的信息种类不同
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面描绘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B.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
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1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用力抖动两翼驱赶敌害并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行为信号
B.雄鸟急速起飞,只能对同种动物传递信息
C.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
D.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020 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据此下列有关蝗灾防控的设想,最不具备可行性的是( )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再加以防治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直接杀死蝗虫,进行化学防治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
13.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周围其他植物产生的影响。科学家通过对化感作用的研究,发现松与赤杨,锦鸡儿与杨树种在一起有良好的作用,而松与接骨木.榆树与栎树都具有相克现象不能种在一起。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感作用均表现为相互促进效果
B.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C.可以利用化感作用合理的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D.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
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小球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15.2020 年初爆发的沙漠蝗灾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 20 多个国家,严重威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繁衍中有重要作用
D.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就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
16.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许多诗词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借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有关古诗词与所蕴含生物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古诗词 | 对应的生物学知识 |
A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 温度和光照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
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循环 |
C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生物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现象 |
D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现象 |
A.A B.B C.C D.D
17.某些鹆(yù)科鸟在巢穴正值孵卵或照顾幼鸟时,面对突然来临的捕食者会表演“老鼠跑”,吸引捕食者注意从而转向捕捉它们,把捕食者引向离巢穴越来越远的地方,等到危险过去,又回到自己的巢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鹆科鸟模仿老鼠跑步的现象属于行为信息
B.捕食者和鹆科鸟的数量比值代表能量传递效率
C.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之间
D.捕食者的存在对鹆科鸟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18.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存在信息传递。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存在信息传递
B.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实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①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例如,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是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A正确;
B.C.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而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有利于兔种群数量的稳定,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错误;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例如,一些鸟类在求偶时,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答案】B
【解析】
4.【答案】B
【解析】
从坐标图可知,在无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高水域取食,因为可以让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在有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会改变取食策略,主要在水蚤密度低水域取食,主要是要逃避被翠鸟捕食的危险。
解答:
A.本题研究的是不同密度水蚤和有无翠鸟对三刺鱼取食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有无翠鸟模型,A错误;
B.实验过程中,翠鸟只是提供一种模型,并不真实存在,因此实验中三刺鱼不被翠鸟捕食,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翠鸟模型传递给三刺鱼的是物理信息,C错误;
D.由图可知,有翠鸟模型时,即有“危险”时,三刺鱼的进攻次数会随水蚤密度的增大而减少,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信息传递一般为双向,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
解答: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现成的有机物)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生物只有消费者,不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植物体内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7.【答案】D
【解析】
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而不能倒过来流动.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
A.防治害虫的目的之一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
B.化学防治见效快,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易导致害虫大爆发,B正确;
C.利用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解答:
A.某种害虫的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天敌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害虫的数量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某利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种群的繁衍,该害虫与异性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种间关系,B错误;
C.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会使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更换农药后也不一定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C错误;
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
10.【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解答:
A.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B错误;
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与植物的开花结果繁殖有关,因此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
12.【答案】B
【解析】
生物防治就是使用天敌(肉食性昆虫如螳螂蜻蜓.食虫鸟如燕子,食肉鸟如老鹰,等)来防治害虫.害兽。化学防制使用化学药品(农药.毒药等)防治害虫.害兽。机械防治指用机械人工方式如人工摘除.人工捕捉,或者笼子之类的东西,等防治害虫.害兽。
解答: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利用生物信息在群体中的作用,再加以防治,A可行的;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不能直接杀死蝗虫,信息素的利用属于生物信息,B错误;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C正确;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D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花”分解成“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属于生殖现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
解答: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A正确;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B正确;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而不是竞争,且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早莺争.“新燕”啄属于种内关系,C错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萤火虫间通过光传递物理信息进行交流,D正确。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
信息传递的作用: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A.鹆科鸟模仿老鼠跑步,这是一种特殊的防御行为,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间进行计算的,捕食者和鹆科鸟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信息既可以在异种生物间传递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也可以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来调节种群的繁衍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
D.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被捕食者的数量,被捕食的往往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可以对被捕食者的数量进行一定的调节,D正确。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来自于生物,也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繁衍以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重要的作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①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②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答:
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是在核DNA或线粒体DNA的控制下合成的(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该过程中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A正确;
B.动物体内的激素是信息分子,是通过体液来传送到靶细胞起调节作用的,显然,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以及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
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以以胞间连丝相连,D错误;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科研人员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