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堂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随着人口增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依据所学知识,对下图中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等,是当前环境容纳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D.人类可以通过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2.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
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减小生态足迹
C.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是
A.自然资源的危机 B.加剧了环境污染
C.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 D.火山爆发.地震灾害
4.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部分数据如下,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总人口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下列关于人口变化的说法不正确是( )
A.按生态学原理推测,中国人口及世界人口的增长表现为S型增长
B.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性别比例是预测人口数量变化的依据
C.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既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又能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造成压力,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5.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6.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给予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有利于维持其生态平衡
B.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再种草植树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现代化程度又高,所以人均生态足迹的值很小
7.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
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
D.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量排放或倾倒至河流中
8.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人口增长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继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多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9.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7.3%。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2007-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持续升高
B.根据2017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少数人群刚迁入一个优良地区时,人口可能类似“J”型增长
D.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年龄组成
10.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常用于治理城市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下图为生态浮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浮床的应用能避免出现赤潮
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D.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抑制某些藻类的生长
1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1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13.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C.量化分析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
1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图是我国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图中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④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江苏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16.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
A.13亿以内 B.16亿以内 C.13.3亿以内 D.14.5亿以内
17.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
B.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
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
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
18.我国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目的是( )
A.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B.快速提升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
C.改变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
D.进一步降低我国人口的出生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曲线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K值处徘徊,为最佳模式;曲线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下降接近K值,为第二理想模式;曲线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
解答:
A .Ⅰ人口数量在K值处徘徊,是最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
C.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C正确;
D.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
解答:
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A正确;
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面积,B错误;
C. 从青草到牛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有10%~20%,牛会排放温室气体,而种植蔬菜会利用CO2,故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C正确;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详解:
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危机,A项错误;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B项错误;
人口增长,导致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进而引发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C项错误;
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均属于自然灾害,与人口增长无关,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图Ⅰ人口数量逐渐增长,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值)处保持稳定,为人与环境关系的最佳模式;图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环境容纳量后便开始下降,至略低于环境容纳量的范围后有一定的回升,然后保持稳定,为第二理想模式;图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环境容纳量后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最终人口数量在略低于新环境容纳量的范围保持稳定,为最差模式。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Ⅰ人口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之下维持稳定,图Ⅱ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后出现过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随后又恢复到环境容纳量之下,图Ⅲ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结果使环境容纳量下降,因此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对于人口数量即是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正确;
C.如今地球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且生态资源消耗过快,环境被破坏严重,导致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C正确;
D.虽然人类能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应当控制在环境容纳量之下,否则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如图Ⅲ的模式,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答:
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会使等排放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很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会增加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量排放或倾倒至河流中会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男女比例接近于1:1,总体呈现增长型;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持续增加,呈现老龄化趋势。
解答:
A.由图可知,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一直在增加,说明此时间段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持续升高,A正确;
B.据图分析,2017年我国人口总体老龄个体数较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由此可预测 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B错误;
C.少数人群刚迁入一个优良地区时,食物.空间等各方面条件比较理想,人口会类似“J”型增长,C正确;
D.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生率会升高,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人口数量将会增加,因此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年龄组成,D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淡水受到污染,导致微生物增多,水体中N.P元素增多而导致的水体中大量滋生藻类的现象,同时微生物获得消耗大量的氧气,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导致大量浮游动物死亡,引起恶性循环;而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则会导致赤潮出现。
解答:
A.生态浮床的应用能避免出现水华,因为赤潮是海水受到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A错误;
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与藻类因为争夺阳光和空间而表现为竞争关系,B正确;
C.图中根系富集的微生物能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显然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
D.由于植物与藻类之间为竞争关系,据此可推测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抑制某些藻类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个人或地区.国家中所有人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解答: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错误;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消耗的资源更多,会增大生态足迹,B正确;
C.人口负增长时,会出现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C正确;
D.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环境压力,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D正确。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口对耕地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人口增长对粮食.住房的需求增加就需要开垦土地种粮,同时占用耕地建房,对土地的压力加大,在开垦土地时会破坏原有植被,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从而自然灾害频繁。
【详解】
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开垦土地使植被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从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 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解答: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
B.生活方式不同,消耗的资源状况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正确;
C.通过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C正确;
D.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等均是为了调节人口数量。
解答:
由图可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说明老龄化严重;另外男女比例105.2:100,说明性别比例失调。故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④性别比例失调和③老龄化严重。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解答: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口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和死亡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人口增加,反之,人口减少;人口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入和迁出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则人口增长,反之,则人口减少,A正确;
B.据图可知: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二孩政策放开有关,B正确;
C.据图可知:2016年至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故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C正确;
D.由于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故婴儿的出生比率理论上为男性:女性≈1:1,故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据此答题。
解答:
ABCD.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3.3亿以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解答:
A.如果用一座八层楼房的高度(约30m)代表地球的直径,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相当于楼上约4cm厚的一个薄层,而生物圈中有生物生产力的部分就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可见生物圈内不是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A错误;
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
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而不能提高死亡率,C错误;
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生物圈地表部分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深海热裂口的能量来源于地热和H2S 的氧化,D正确。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
“全面两孩”的影响:
(1)人口影响: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2)经济影响: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3)资源环境: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4)社会影响: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解答: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幼年个体增多,A正确;
B.“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目的是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错误;
C.“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会改变人口性别比例,C错误;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提高人口的出生率,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下列不是人口增长直接产生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