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质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2章 种群与群落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2章 种群与群落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退耕还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选】第四节群落的演替-2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的分布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影响湿地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水分.营养物质的分布
C.人工湿地的植物充分吸收.利用流入湖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D.人类的活动可能会改变湿地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
D.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群落层次上进行
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4.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应,属于模型假设
6.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 mo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
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7.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题意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不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8.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
A.群落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3个阶段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取的
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1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
9.“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如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时间(年) | 优势物种 | 主要物种 |
5 | 荻 | 草本植物: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
10 | 牡荆 |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
20 | 刺槐 |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 |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说明群落的演替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C.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1.某池塘中,某种鱼常年生活在底层,捕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浮游藻类生活在水体上层主要与光的穿透性有关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
12.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黑松椤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研究人员分甲.乙两组分别选取10m×10m的10个样方对黑炒椤及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 |
|
|
|
|
|
|
|
|
|
|
| 蕨类植物 | 被子植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值 | |||
甲 | 7 | 17 | 5 | 10 | 6 | 16 | 7 | 4 | 15 | 6 | 9.3 | 14种 | 113种 |
乙 | 19 | 6 | 10 | 14 | 8 | 11 | 5 | 8 | 5 | 4 | 9.0 |
A.该调查在选取样方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B.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黑杪椤的种群密度为9.15株/m2的结论
C.通过对样方中植物种类的调查统计,可获得罗浮山物种丰富度的部分数据
D.表中数据反映出黑杪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1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
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14.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
D.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1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最终发展为森林,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甲.乙.丙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甲
B.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甲.乙.丙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16.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
B.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17.图1所示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
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18.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不是由下列哪个决定的( )
A.光的穿透性 B.温度
C.群落季相 D.氧气的垂直分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解答:
A.人工湿地按照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在相应区域种植有水葱.风车草.梭鱼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B错误;
C.人工湿地的植物能吸收.利用流入湖水中的有机物,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需要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C错误;
D.人类的活动可能改变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答:
A.甲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相同,A错误;
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群落演替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
C.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C正确;
D.演替的结果一般是越来越复杂,所以随着时间延长甲.乙两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A.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近水缓冲区所处的环境是河流的泥沙环境和湿地核心环境之间,可以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B错误;
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C正确;
D.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
据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解答:
A.群落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3个阶段,但不能说明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3个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达到乔木阶段,B错误;
C.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但需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C错误;
D.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其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答:
A.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等,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速度快上发生的演替,A正确;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说明群落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错误;
C.据题表可知,退耕农田先后经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阶段,群落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
D.“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有利于改善环境,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所组成的一群个体;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解答:
A.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与环境资源有关,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无关,A错误;
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不能故意选择草多的地方,B错误;
C.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或同一地段不同位置的种群分布,故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来提高产量。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
解答:
A.决定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
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正确;
C.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减轻种内斗争,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
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两种高矮不同作物的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答:
A.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为群落演替,故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A正确;
B.人类活动往往能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不能决定,B错误;
C.初生演替的初始条件不同,不一定从裸岩开始,另外,只有在气候条件等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才会演替到乔木阶段,有的群落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C错误;
D.在群落的结构没有受到干扰和破坏时,也可能发生群落演替,D错误。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物种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而在强光下甲物质光合速率最大,所以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丙.乙.甲。
解答:
A.落演替过程中,随着优势种的变化,最先定居的物种不再占优势,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结合题图可知,物种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因此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丙,A错误;
B.光下,甲光合速率最大,丙最小,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丙.乙.甲,B错误;
C.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竞争越激烈,对整体资源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优,C错误;
D.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解答:
A.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定存在竞争,A正确;
B.森林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正确;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C 错误;
D.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不同植物分层情况更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A.图1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由图2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
D.群落演替初期,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后来岩石体积下降,可能是由于地衣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了岩石,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
解答:
ABD.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D不符合题意;
C.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相,故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C符合题意。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中A,不同的藻类植物,如绿藻,某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