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随堂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后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后练习题,共12页。
【精品】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对珍稀物种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
C.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启东蝶湖湿地生态公园引来了多种鸟类栖居繁衍,提高了本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C.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
3.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臭氧含量减少会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C.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没有影响
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4.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的含义是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
B.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
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D.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5.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碳酸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C.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D.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不属于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6.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变化不属于该原因造成的是( )
A.北方干燥地区缺水进一步加重 B.平流层中臭氧平衡破坏
C.破坏土壤肥力和伤害陆地植物 D.冰川及冰帽加速消融
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1→乙2→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8.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矿藏资源过于贫乏
B.很多地区缺水,限制工农业的发展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重
D.人口基数大,总产值低
9.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水资源短缺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浓缩 D.全球变暖
10.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被日本政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属于( )
A.放射性物质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
C.家庭污水 D.矿物质和化学品
11.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带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B.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对鬼箭锦鸡儿生长无影响,促进紫羊茅生长
C.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D.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
1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CO2排放量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可以造成水体污染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有关
13.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有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
B.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利用潮汐发电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D.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
14.2021年4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要将福岛核电站处理过的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核废水中仍含有放射性物质氚,这一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因为可能会引起( )
A.温室效应 B.普降酸雨 C.臭氧减少 D.水体污染
15.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
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CO2排放
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16.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 )
A.DDT B.洗涤污水
C.氟利昂 D.电厂排出的45℃热水
17.下列关于人类和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来自电厂的废热
B.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C.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
D.CO2 分子使地球表面的热逸散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18.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导致水体污染
B.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和温室效应
C.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会导致平流层中的臭氧量减少
D.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仅导致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A正确;
B.平流层中的臭氧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短波对地球的辐射,从而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B正确;
C.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C错误;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生活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会减小,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结合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等。
解答: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B正确;
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正确;
D.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进而会影响农业生产,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A.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错误;
C.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短时间内大量释放CO2,导致大气CO2浓度增加,C正确;
D.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体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因此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都属于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AD.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CO2释放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由于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冰川及冰帽加速消融,AD不符合题意;
B.大量氟利昂的使用会使平流层中的臭氧量减少,B符合题意;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使硫和氮的氧化物增加,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会直接危害陆地植物的茎和叶片,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还能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破坏土壤肥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甲.乙和丙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甲与丁存在双向箭头,则甲是生产者,甲.乙1和乙2都指向丙,则丙为分解者,乙1为初级消费者,乙2为次级消费者。
解答:
A.丙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
C.丙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能将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C正确;
D.丁中CO2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它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9.【答案】C
【解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多。
解答:
A.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的,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A错误;
B.水资源短缺是由于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污染水源所致,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B错误;
C.汞.镉等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生物代谢排出,会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引起生态危机,C正确;
D.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
解答:
核物质具有放射性,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属于放射性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分析图形:自变量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为相对生物量。其中C1T1组作为对照组,C2T1组仅提高CO2浓度,促进了两种植物的生长;C1T2组仅提高温度,抑制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的生长;C2T2组提高CO2浓度和提高温度,不影响锦鸡儿生长,大大促进紫羊茅的生长。
解答:
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仅CO2浓度升高促进了两种植物的生长,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C正确;
D.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2)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 谓之酸雨。
解答:
A.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A错误;
B.家庭污水.化学肥料.水土流失的冲积物都会造成水体污染物,B正确;
C.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C正确;
D.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D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A.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A错误;
B.植被可保持水土流失,能防风固沙,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C.利用潮汐发电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C正确;
D.臭氧层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若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D正确。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太平洋是世界的太平洋,不是一国的“下水道”。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水体污染属于全球性生态问题。
解答:
“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半衰期很长,所以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污染,所以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D正确。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A.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来自电厂的废热,A正确;
B.每一种野生生物(属于一个物种)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B正确;
C.现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C正确;
D.CO2分子使地球表面的热逸散减少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A.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导致水体污染,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A正确;
B.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除了会导致大气中SO2浓度的增加,造成酸雨外,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形成温室效应,B正确;
C.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以来,臭氧层不断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C正确;
D.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导致生物的多样性下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酸雨是燃烧煤,鬼箭锦鸡儿,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酸雨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关系密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1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