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5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5,共14页。
【优编】第三节群落的结构-2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湿度 B.温度
C.光照强度 D.二氧化碳浓度
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
B.在血细胞计数板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先斜靠盖玻片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人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
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
3.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中田鼠种群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b~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不断降低
C.c时间种群密度最小
D.a~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调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调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5.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它们在池塘生活的水层和食物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生活的水层 | 主要食物 |
青鱼 | 中下层 | 螺.蚌.小河虾等底栖动物 |
草鱼 | 中下层 | 水草.芦苇 |
鲢鱼 | 上层 | 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 |
鳙鱼 | 中上层 | 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 |
A.四大家鱼混养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B.鳙鱼捕食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C.四种鱼因食物的关系而在池塘中呈垂直分布
D.四种鱼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不存在竞争关系
6.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面积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为研究不同岛屿上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
B.移除苔蘚后,各岛屿上线虫的生物量均下降
C.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不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调查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
7.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 mo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
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8.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提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原生演替
D.人为干扰下该湿地环境明显提升,改善后的湿地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
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10.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第5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60只,有标志的20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B.第3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第7年时为衰退型
C.探究该草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实验的对照组要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调查该草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死亡个体可以不作统计
11.下图是“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
D.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
12.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其分布密集处选取样方
B.对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D.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13.如图甲.乙.丙三个装置,请选出他们的作用分别为( )
A.甲.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丙用于捕获土壤小动物
B.甲.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乙用于采集土壤微生物
C.甲用于采集鸟类,乙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丙用于标记重捕
D.甲.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乙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
14.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土壤中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所示是“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
B.②通常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马陆.蚯蚓等
C.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的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1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群落
B.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块取样,调查结果一般不会有区别
C.实验时不能忽略不知名称的小动物,应记录它们的特征
D.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16.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C.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
17.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群落的大小 B.群落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水平结构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特征进行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某池塘中生活着大约150种生物
C.每毫升河水中有100个大肠杆菌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睡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
比较项目 | 垂直结构 | 水平结构 |
含义 |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
原因 | 陆生:光照.温度 |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
表现 |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 | 大多群落生物呈集分布或镶嵌分布 |
解答:
2.【答案】A
【解析】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多适用于植物,后者多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解答: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减小误差,确保结果准确,A正确;
B.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然后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计数,B错误;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C错误;
D.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故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暧光灯照射,不是冷光灯,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R=出生率/死亡率,当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
解答:
A.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没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田鼠种群数量在b~d之间时,R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过程,B错误;
C.c~d期间,R小于1,其数量一直在减小,d时间种群数量最小,种群密度最小,C错误;
D.a~d期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过程,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各种调查方法的统计: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研究。
解答:
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故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
B.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B正确;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该方法通常需借助血球计数板,C正确;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四大家鱼。宋代发明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分析表格可知,鲢鱼在上层,捕食浮游植物;鳙鱼在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青鱼在中下层,以螺蛳.蚌和小河蚌等底栖动物为食;草鱼在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以水草.芦苇等为食。
解答:
A.四大家鱼混养有利于充分利用养殖资源,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鳙鱼捕食原生动物.水蚤等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鳙鱼属于次级消费者,B正确;
C.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C正确;
D.四种鱼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但不同鱼的生态位有重叠,存在竞争关系,如鲢鱼和鳙鱼生活的水层有重叠部分,二者会竞争空间和水中溶解氧,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
图示为一个既有水域生态系统也有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从A到D四个区域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水分.土壤.光照环境从而影响了生物群落的差异。
解答:
A.芦苇为一个物种,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正确;
C.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改善后的湿地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D错误。
9.【答案】A
【解析】
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
解答: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
B.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 正确;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属于垂直结构,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 正确;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D 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应为k/2,种群增长速率若大于0,则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K/2=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
解答: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A正确;
B.第3-9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长,故第3年时和第7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错误;
C.施加自变量的组为实验组,故探究该草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实验的实验组要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D.调查该草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死亡个体也需要作统计,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答:
A.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确;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蝗虫不属于土壤动物,蚯蚓.线虫体型较大,不能用乙装置采集,B错误;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C错误;
D.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总结:1.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昆虫的卵等用样方法;2.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3.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4.土壤小动物用取样器取样法;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即显微计数法)。
解答:
A.乙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来采集土壤小动物,丙不可以捕获土壤小动物,A错误;
B.乙为诱虫器,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B错误;
C.甲为黑光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诱捕,一般不用来采集鸟类,C错误;
D.甲可以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来调查其种群密度,丙可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标记重捕,进而计算种群密度,乙则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来采集土壤小动物,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图中①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②装置为吸虫器。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答:
A.酒精不仅有杀菌作用,还可使机体脱水,起固定作用,所以通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制作标本,A正确;
B.②通常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对马陆.蚯蚓不适合,B错误;
C.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进行采集的,C错误;
D.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D错误。
15.【答案】C
【解析】
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答:
A.土壤中的小动物虽包括很多物种,但没有涵盖土壤中所有生物,它们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
B.同一地块中的土壤中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取样,结果会有不同,B错误;
C.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正确;
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 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由于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
解答: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由于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不同季节,不同的土壤中小动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丰富度一般不同,B正确;
C.不同地点,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正确;
D.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应设计表格进行统计,D正确。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
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优势种和群落的演替等。
解答:
群落的基本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