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含答案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含答案3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含答案3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含答案3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大麦田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碳中和”是指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3所示成分C.3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D.图中的生态系统可以指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在1和4之间以有机物形成循环2.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食物链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3.如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了5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条食物链B.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传递C.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D.图中鼠.鼬.兔.鹰四个种群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鹰4.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研究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控制生物体呼吸产生的CO2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5.某大麦田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狗尾草的存在可以减少蝗虫对大麦的取食,大麦和狗尾草互利共生B.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C.若蜘蛛的数量锐减,有一段时间会出现青蛙和蛇的数量均增加的情况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6.“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7.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④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甲中的碳含量起重要作用B.碳在乙.丙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①和③过程实质上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④过程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助于维持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重复利用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9.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实现碳达峰达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也就是说,我们或将用不到欧美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完成他们2倍多的减排任务,体现了大国担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C.二氧化碳作为化学信息,其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是消费者B.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甲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的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物质充分利用D.若乙为消费者,其固定的碳只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12.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图中甲.乙.丙.丁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13.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的净化问题,某地将一废弃河道改造成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的植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等,其碳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A代表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B代表分解者,它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该湿地中植物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D.碳元素在过程①②中分别主要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1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大气中的CO2B.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C.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B.E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15.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表表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1.20×10141.20×10141.20×10141.26×1014A.甲时期生态系统属于增长时期B.乙时期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C.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形成温室效应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6.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CO2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碳酸盐17.根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可分为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森林的树叶.草和池塘中的藻类。当其活体被取食时,它们是捕食食物链的起点;当树叶.草枯死落在地上,藻类死亡后沉入水底,很快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碎屑,这时又成为碎屑食物链的起点,这两大类型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落叶层中的部分食物网,有关该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A.多条捕食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B.分解者和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C.图中动物之间的各种信息都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的D.土壤动物能独立完成C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18.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C.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伴随着碳循环的进行,能量也是循环流动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1是生产者.4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2为消费者。解答:AC.分析图示可得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是无机环境。食物链中不含分解者,5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6主要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以表示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C错误;B.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分解者,但也有细菌是生产者,比如硝化细菌,B错误;D.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D错误。故选A。2.【答案】D【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图中Ⅰ表示大气中的CO2库,Ⅱ.Ⅲ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Ⅳ表示分解者。解答:A.Ⅳ是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A错误;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C错误;D.CO2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固定,生产者和分解者都以呼吸作用把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的CO2库,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答:A.植物中不止一个物种,所以图中不止5个生物种群,A错误;B.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故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传递,B正确;C.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单向流动,C错误;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图中鼠.鼬.兔.鹰四个种群中含有能量最少的是鹰,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5.【答案】C【解析】6.【答案】B【解析】有关“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解答: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A正确;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中和”是全球性的,不是单独的生态系统,B错误;C.实现“碳中和”,可以增加生产者的数量,提高生产者对二氧化碳的消耗,C正确;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产生导致海平面的上升,D正确。故选B。7.【答案】B【解析】8.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解答:A.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A错误;B.分解者和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B正确;C.信息传递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并且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而生物之间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的,C错误;D.土壤动物不能独立完成C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还需各种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D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发温室效应。解答: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排放量,B错误;C.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错误;D.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释放,植树造林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者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10.【答案】D【解析】11.【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碳循环,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丁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乙是消费者。解答:A.若该图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为分解者,A错误;B.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甲是生产者,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的,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碳,B错误;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物质多级利用,并能够循环利用,C正确;D.若乙为消费者,其固定的碳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也可被分解者分解或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错误。故选C。12.【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乙与大气中CO2双向箭头,乙是生产者,乙(生产者).甲.丙和丁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CO2,则甲是分解者,丙.丁是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③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解答:A.自然界中①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BC.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甲.乙.丙.丁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正确;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D是消费者。解答: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图中A代表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分析图示可知,图中B代表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正确;C.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碳在过程①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过程②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正确。故选A。14.【答案】D【解析】分析碳循环示意图,A与C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时A有多个指出的箭头,说明A代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而C具有多个指进的箭头,C代表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B.D都指向E,说明E代表分解者体内的有机物;而A指向B,B又指向D,说明B代表初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 D代表次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解答:A.A表示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C才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错误;B.物质循环强调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能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B错误;C.第二营养级是指初级消费者B,C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D.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甲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碳吸收量和碳释放量相等;乙时期碳排放量答疑吸收量,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解答:A.从甲.乙两时期的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差值来看,甲时期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而乙时期碳释放量大于吸收量,说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小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消耗的有机物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时期,A 错误;
    B.乙时期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所以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B 正确;
    C.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C 正确;
    D.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 CO2转化成有机物,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CO2,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正确。
    故选A。16.【答案】A【解析】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A正确。故选A。17.碳循环的传递方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量浮游植物,浅海区还有大量藻类,这些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势必对大气中CO2起调节作用,A正确;B.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碳在乙.丙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B错误;C.①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上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D.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D正确。故选B。18.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当堂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