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作业题,共13页。
【精挑】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1.如图为某湖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该图中只缺少分解者B.同时处于第二.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链.鲤和小型杂食性鱼类C.秀丽白虾和鲤之间仅存在捕食关系D.流向图中大型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与浮游动物的能量的去向完全相同2.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甲→乙→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B.图中乙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总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4.如图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配情况,图中B所表示的能量为( )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第三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都来自太阳B.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C.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6.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只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D.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无法全部被固定8.2020 年 4 月,我国科学家在南海 1600 米深处发现了罕见的鲸落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可 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其大致过程如下:首先,鲸死亡后沉入海底,吸引鲨鱼.盲鳗.甲 壳类等生物前来吞食其柔软组织;随后,一些多毛类.甲壳类生物在获取食物的同时,又 将其作为居住场所;紧接着,大量厌氧细菌分解鲸的剩余有机物并产生硫化氢,另一部分 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最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又以礁岩形式 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构成了美丽的珊瑚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鲸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B.流经鲸落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最终来自死亡的鲸C.鲸落的出现不利于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D.鲸落从形成到最终变成珊瑚礁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演替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b×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10.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地衣可被野兔采食,野兔吃完地衣后拉出粪便,野兔有重新吃回自己粪便的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丹霞地貌”的形成属于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B.野兔吃回自己粪便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该群落结构简单,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D.“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1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人处于第二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中,“水稻→人”构成的食物链使水稻中的能量更多流向了人C.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牛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牛同化的能量D.如果一个人吃了一只鸭子,那么储存在鸭子有机物中的能量有10%-20%流向了人1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B.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越低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量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B.海洋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比陆地动物利用高等植物的效率高C.某营养级生物摄入量小于同化量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能量D.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1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循环往复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过程15.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量()760650.9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甲和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一定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去除甲和丁后,短期内丙增多乙减少16.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所有生产者储存的能量B.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C.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1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是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大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一般动物的种群也越多D.分解者所需要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18.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所需的能量仅来自粪便量B.能量流动方向既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C.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传递的过程D.流经生物圈的总能量是太阳输送到地球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2.【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其余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C正确;D.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还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4.【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解答:根据分析,A是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而A→E表示粪便的能量,B是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是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故选A。5.【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1.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等。3.信息传递: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解答: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都来自太阳能,A正确;B.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比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C.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不会改变传递效率,C错误;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正确。故选C。6.【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乙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能量减去因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后的剩余的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最终将有两个去向:一是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二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而流向第三营养级。解答:A.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A正确;B.由于该图表示的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所以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正确;C.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该图不够完善,因为没有标出甲中因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C正确;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包括: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能量等,D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解答:A.各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枯枝.败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所以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这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A正确;B.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随着营养级的提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B正确;C.生物同化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C正确;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含未被固定的太阳能,这不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D错误。故选D。8.【答案】D【解析】9.【答案】C【解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e表示第三个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和i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同化量。解答:A.图中b=h+c,A错误;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B错误;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同化,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即属于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属于d,C正确;D.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10.【答案】B【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A.据题干信息可知:“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该演替过程起点是裸岩,故为初生演替,A正确;B.因为粪便中有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地衣)的能量,故野兔吃回自己粪便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错误;C.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群落结构简单,其中的植物主要为地衣和苔藓,两者高度均较低,故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C正确;D.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后苔藓出现,D正确。故选B。11.【答案】B【解析】12.【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解答: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A错误;B.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以及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B错误;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如遗体残骸中的能量,C正确;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所以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一般在10%到20%之间,D错误。故选C。13.【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能够通过生产者有机体生产有机物质和固定太阳能,为系统的其他成分和生产者本身所利用,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通常以有机物的克/米2?年或用能量卡/厘米2?年表示。剩余部分才用于积累,并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绿色植物在呼吸之后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的数量叫做净初级生产量。即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解答:A.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某一年的积累量,A错误;B.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主要是单细胞藻类)的效率相当于陆地动物利用植物(主要是纤维素含量极高的高等植物)效率的五倍,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然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B正确;C.某营养级生物摄入量大于同化量的原因是一部分物质没有被摄食者同化利用,而以粪便形式排出,C错误;D.总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更低,含水量更少,因此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D错误。故选B。14.【答案】D【解析】15.【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单向传递并且是逐级递减的。解答:A.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根据表中信息及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判断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A错误;
B.根据A项中的营养结构可知甲与丙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
C.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都会减少,C错误;
D.除去甲和丁后,则短期内乙.丙的数量均会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两者数量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
故选B。16.【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量的输入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解答: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答案】B【解析】18.【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解答:A.分解者所需的能量除可来自粪便量外,也可来自动植物的遗体残骸,A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既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C错误;D.流经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随堂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