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 2030 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 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 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
D. 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2.下列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的形式传递
B.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3.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生产者 消耗CO2量) | 乙(分解者 CO2释放量) | 丙(生产者 CO2释放量) | 丁(消费者 CO2释放量) |
100 | 21 | 30 | 11.5 |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
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
C.该生态系统可能正处在发展状态
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⑤.⑥.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5. 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以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B. 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只能作为分解者,不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C. 在培养酵母菌细胞作为饲料添加剂时,需要将发酵装置密闭
D. 黄曲霉为真核生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壁.内质网.染色质等结构
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B.各种微生物属于丙所代表的成分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7.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引发了温室效应
B.碳酸盐中的碳不直接参与碳循环,大气中的CO2能被同化进入生物群落
C.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途径只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包括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
8.下图是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四种关系密切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只有D
B.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如果去掉丁,则对碳循环没有影响
D.乙.丙.丁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甲中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0.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
B.可以通过过程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减少大气中 CO2
C.在生物群落内部碳是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D.人类减少对③化学燃料的燃烧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2.下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
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
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
D.上图中Pb.Hg等有害物质在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
1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B.C.D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碳在A和D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C.D数量减少会导致B数量随之减少
D.若C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5 kg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提倡素食能够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损失
15.某同学画出如下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要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1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以光合作用方式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中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B.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海洋生态系统对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农田生态系统中施用粪便等有机肥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能量和无机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A错误;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B正确;
C.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燃烧返回无机环境,C错误;
D.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在逐渐壮大,有机物总量增加,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而植被面积较小,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摄取能力有限,导致碳循环受阻.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题图分析,图中①为化石燃料燃烧;②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③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解答: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错误;
B.③过程为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该过程中主要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错误;
C.③过程为生产者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该过程增强后,②过程虽增强但依然小于③过程,因此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 CO2,C错误;
D.减少大气中 的量最主要的方法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减少①过程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自养细菌,其固定的碳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流入生态系统的碳,最终都以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中,当流入生态系统的碳比生态系统消耗的碳含量多,说明有一部分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留存在生态系统中,则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生态系统可能正处于发展状态。
解答:
A.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A正确;
B.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B错误;
C.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生态系统可能正处在发展状态,C正确;
D.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通过乙.丙.丁的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碳循环,D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①是生产者.④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③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②为消费者;⑤和⑦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
A.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①生产者,A正确;
B.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
C.①是生产者,⑤是呼吸作用,⑥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
D.①是生产者.②是消费者,其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青霉菌细胞中不含有叶绿素,不能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是异养生物,A错误;
B.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B错误;
C.在培养酵母菌细胞作为饲料添加剂时,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使酵母菌大量繁殖,C错误;
D.黄曲霉为真核生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壁.内质网染色质等结构,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丁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乙为消费者。
解答:
A.由于光合作用只发生在白天,四季的温度也有较大的变化(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A正确;
B.丙代表分解者,微生物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碳元素在甲.乙和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但在丁与甲.乙.丙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植被被破坏等。
解答:
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引发温室效应,A正确;
B.岩石圈碳酸钙中的碳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循环时,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C错误;
D.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9.【答案】C
【解析】
图示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为双向箭头,因此甲为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乙为消费者。
解答:
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甲(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生产者)和乙(消费者),B正确;
C.乙和丙均属于生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C错误;
D.丙为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细胞生物根据是否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
A.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如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还包括进行腐生生活的真核生物如蜣螂等,A正确;
B.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双向箭头,生产者可以将含碳有机物传给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B正确;
C.能量只能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不能从分解者流向生产者,C错误;
D.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强调自然.经济.社会是一体的,如农民种树既要考虑经生态效益,还得考虑温饱问题.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表示化学燃料的燃烧。
解答: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呼吸作用,只有生产者参与过程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利用大气中的CO2来合成有机物,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B正确;
C.生物群落内部碳流动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正确;
D.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正确。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A为大气中CO2库,D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解答:
A.图中A为大气中CO2库,D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B.C.D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正确;
B.碳在D生物群落与A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B正确;
C.消费者捕食生产者,若D生产者减少,则B消费者随之减少,C正确;
D.图中C为分解者,不是消费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不能按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计算,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所有箭头均指向为分解者,其次为消费者。分析图可知:图1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图2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图3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由此答题。
解答:
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A.E,A错误;
B.图1中C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C.图2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
D.题干所示三幅图中均没有涉及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要表示完整的碳循环,应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D正确。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解答:
①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①错误;
②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错误;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③正确;
④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④正确。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
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把CO2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
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把CO2释放到大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我们应大量的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即A正确,BCD错误。
18.【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等。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解答:
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A错误;
B.人工鱼塘中有饲料等的投喂,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B错误;
C.海洋中有大量浮游植物,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故海洋生态系统对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正确;
D.有机肥是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要经微生物分解.腐烂后才能释放出养分供作物吸收,可以为水稻提供无机盐,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