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海洋中存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A
2.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明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则影响蚜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形成翅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
答案:B
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故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关系。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可推测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
4.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图1-1-1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1-1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答案:B
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若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5.海洋中存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图1-1-2表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光合自养生物固定太阳能的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2
A.从远洋水域水深35 m开始,随着水深增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逐渐减少,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B.水深100 m以下远洋水域中的生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
C.远洋水域生物的分布只与光照和温度有关
D.该海域同季节单位体积内近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生物种类要多
答案:D
6.下列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越相似,竞争就越激烈
B.狼吃兔子属于捕食关系,兔子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
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D.蛔虫与人、跳蚤与动物之间都是寄生关系
答案:B
7.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生物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3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培养基中的两种草履虫的关系可用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答案:D
解析:①体现了曲线a、b之间是捕食关系,其中曲线a表示的是被捕食者,曲线b表示的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项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相应的图解,B项错误。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可用②表示,二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开,对双方都不利,C项错误。在同一个培养基中的两种草履虫是种间竞争关系,可用③表示,其中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项正确。
8.在林区放养赤眼蜂,结果松毛虫数量大幅减少,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97%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二者关系的实质是( )。
A.捕食和种间互助
B.共栖和种间互助
C.互利共生和种间互助
D.寄生和种间竞争
答案:D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几种方式。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对松毛虫造成伤害,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97%以上,因此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赤眼蜂与松毛虫关系的实质是种间竞争。
9.将已知数量的物种X和物种Y这两种一年生植物的种子,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种在五块地里。收获后统计结果绘制成图1-1-4。由图可知,物种X和物种Y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图1-1-4
A.播种时X种子所占比例低时,物种X和物种Y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B.播种时X种子所占比例高时,物种X和物种Y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当物种Y稀少时,物种X和物种Y之间是寄生关系,物种X寄生在物种Y上
D.X和Y种子同时播种时,物种X和物种Y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若二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则不能分开;缺失其中一个,另一个的生长状况也会变差。由题图可知,物种X的播种量为100%时,仍然可收获100%的种子,那么二者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也不是物种X寄生到物种Y上的关系。而一般两种植物之间都具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同时播种在同一块地里,要争夺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10.图1-1-5为某湿地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1-5
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
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
C.1964到1969年间单位时间内田鼠的出生量始终大于死亡量
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项正确。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题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正确。1964到1967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但1967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说明在1967到1969年,单位时间出生的田鼠数量小于死亡的田鼠数量,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喷洒DDT后,草原泽数量骤减,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D项正确。
1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生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A
B
C
植物
种类
草
3
5
9
蕨类
7
5
8
灌木
15
4
2
松树
0
2
0
落叶树
20
5
0
非生物
因素
风速
低
高
高
距地1.5 m的光照强度
低
中
高
土壤湿度/%
48
35
15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05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污染物会威胁这两种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这两种生物的RQ1,B内汞(Hg)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两种生物的生存;而由于A和C这两种生物的RQ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下图为2010年日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前中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