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974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974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974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3分)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3.(3分)下列例子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会不断摇晃
4.(3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5.(3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前线,医护人员辛苦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华,放热
6.(3分)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手影游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D.池水变“浅”了
7.(3分)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3分)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9.(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10.(3分)宇航服在地面上的质量为120kg,飞船升空后宇航员感觉宇航服越来越轻,到达太空后宇航服的质量将( )
A.没有质量了 B.等于120kg C.小于120kg D.大于120kg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多选)11.(3分)如图甲所示,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雾凇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多选)12.(3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4分)测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确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在测量一块金属块的长度时,某次的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 cm。图乙用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 s。
15.(4分)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4分)浓度为75%的酒精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如图所示,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 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17.(4分)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所看到的“鱼”是鱼的 、 、 像。
18.(4分)身高1.7m的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镜中像的高度 1.7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明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4分)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6分)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V声=340m/s)
21.(7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 。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在图甲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则反射光会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2.(6分)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
(2)如图2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和 ℃。
(3)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23.(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上;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 ;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24.(6分)小明在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 工作台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g。如图丙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
(3)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25.(6分)某同学家中有一个如图所示的紫砂壶,她对这种紫砂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m1,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m2,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求:
(1)紫砂壶的密度?
(2)整个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3分)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答】解:每一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色不相同,故选项ABC错误;
故选:D。
2.(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即山在“运动”,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
故选:A。
3.(3分)下列例子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会不断摇晃
【解答】解:A、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故A错误;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故B正确;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故C错误;
D、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会不断摇晃,故D错误。
故选:B。
4.(3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解答】解:已知金属钛是一种晶体,
A、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
D、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故选:C。
5.(3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前线,医护人员辛苦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华,放热
【解答】解:护目镜内侧产生得“雾气“是人呼出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要放热。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手影游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D.池水变“浅”了
【解答】解:A、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
D、池水变“浅”了是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D。
7.(3分)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A、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B、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焦点;
C、过焦点的入射光线,不属于特殊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应该变得发散,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故D正确。
故选:D。
8.(3分)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解答】解: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光和紫光,紫外线常用杀毒、合成维生素D等等、夜视仪。
故选:C。
9.(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所以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
故选:A。
10.(3分)宇航服在地面上的质量为120kg,飞船升空后宇航员感觉宇航服越来越轻,到达太空后宇航服的质量将( )
A.没有质量了 B.等于120kg C.小于120kg D.大于120kg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温度,宇航服在地面上质量为120kg,但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多选)11.(3分)如图甲所示,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雾凇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B、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雾凇形成过程属于凝华,故C说法正确;
D、霜是由水蒸气温度下降到0℃以下凝华形成的,因此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故选:ACD。
(多选)12.(3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解答】解:AB、由u>v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确;
CD、由“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会聚作用加强了。会聚作用越强,故f1>f2,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解答】解:A、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由图像可知,乙物质的体积大
B、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大;
CD、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5g,则乙物质的密度ρ乙===0.3g/cm3=0.3×103kg/m3,故D错误;
体积为10cm4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则甲物质的密度:ρ甲===2g/cm8,则ρ甲:ρ乙=2g/cm3:5.5g/cm3=3:1,故C正确。
故选: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4分)测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确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在测量一块金属块的长度时,某次的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 3.20 cm。图乙用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 110 s。
【解答】解: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3.20cm对齐;
图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50s,即:110s。
故答案为:5.20;110。
15.(4分)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传播途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答】解: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传播途中;响度。
16.(4分)浓度为75%的酒精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 汽化(蒸发)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如图所示,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 压缩体积 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解答】解:(1)用酒精湿巾擦手消毒时,酒精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收热量;
(2)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
故答案为:汽化(蒸发);压缩体积。
17.(4分)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所看到的“鱼”是鱼的 正立 、 放大 、 虚 像。
【解答】解:圆形的鱼缸中的圆形,就告诉了其形状是向外凸出的,且此时相当于鱼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故答案为:凸透镜;正立;虚。
18.(4分)身高1.7m的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镜中像的高度 等于 1.7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明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由小明身高1.7m可知;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他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等于;不变。
19.(4分)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小 ,所以热空气 上升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解答】解: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吹动扇叶转动。
故答案为:小;上升。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6分)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V声=340m/s)
【解答】解:∵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
∴t=×2.5s=0.75s,
∵v=,
∴s=vt=340m/s×4.75s=255m。
答: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255米。
21.(7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前,应将纸板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反射。
(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 同一平面内 。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在图甲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则反射光会沿图中的 OE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若将纸板NOF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70°=70°;
45°=45°;
30°=30°;
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图甲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则反射光会沿图中的 OE方向射出,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垂直;漫;(2)不能;(3)反射现象中;(4)OE。
22.(6分)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丁 图。
(2)如图2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57 ℃和 ﹣21 ℃。
(3)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CEBFDA 。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由图1可知,甲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丙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2)由图2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5℃,故示数是0℃以上;
由图2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4℃,故示数是0℃以下;
(3)使用温度计前,先估测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最后取出温度计。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丁;(2)57;(3)CEBFDA。
23.(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 小 ;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上 移动。
【解答】解:(1)为了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的位置,实验时、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即u=1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远像近像变小,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5)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过光心的光线,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小;(4)照相机。
24.(6分)小明在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 水平 工作台上,将 游码 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54 g。如图丙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20 cm3。
(3)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2.7 g/cm3。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
(2)根据图可知,此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鹅卵石的体积是:V=70mL﹣50mL=20mL=20cm2;
(3)故该鹅卵石的密度是:
ρ===2.4g/cm3。
故答案为:(1)水平;游码;右;20。
25.(6分)某同学家中有一个如图所示的紫砂壶,她对这种紫砂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m1,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m2,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求:
(1)紫砂壶的密度?
(2)整个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解答】解:(1)由ρ=得壶盖的体积:
V盖=V水==;
这种材料的密度:
ρ===;
(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
答:(1)紫砂壶的密度;
(2)整个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