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秋景
2. 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
3. 了解现代散文情境交融的艺术特征
4. 提升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
如果请各位写一篇关于北京的秋天文章,你会选取哪些写作对象?会写这些写作对象的什么?为何选取这些写作对象并写关于这些写作对象的这些内容?
二、课文解析与问题探究
(一)提出核心问题:全文通过寻秋景体会到故都的“秋味” “秋味”是何味?“秋味”在哪里?
(二)核心问题拆解:不同写作对象(庭院秋景、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的“秋味”是何味?不同写作对象是如何体现“秋味”的?
现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以及表达情感的词语,并找到第一段总说的句子(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分说:
庭院秋景之“秋味”:
思考题:
1. 这一段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2. 这一段体现的秋味是何味?
3. 在第三段中为什么要说出自己喜欢牵牛花的颜色而且还有详细的排序?
解答提示:此段的“清”更强调淡泊,“静”即静谧,“悲凉”即破败、疏落。应注意圈划此段关键词句,尤其注意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词句,比如“租人家”“向院子一坐”“细数”“静对””教长着“。
秋槐落蕊之“秋味”:
思考题:
1. 这一段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2. 这一段体现的秋味是何味?
3. 如何理解第4段的“深沉的地方”?
解答提示:注意作者调动何种感官写秋槐落蕊,此段的写作角度的特别之处,以及扫帚的丝纹对于秋槐落蕊的衬托。
秋蝉之“秋味”:
思考题:
1. 这一段是如何体现悲凉的?
2. 此段的情感基调是不是彻底的悲凉?
解答提示:注意这一段都写了关于秋蝉的什么,以及秋蝉给作者的亲切感。
秋雨之“秋味”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第6段的“奇”“有味”“像样”?
2. 文章写的是秋天,为什么会写到都市闲人呢?为什么要写“一层秋雨一层凉”这几段的对话?为什么作者要写北平人说话的语音语调?
解答提示:可以和本文写南国秋雨的文字相比较。第2个思考题可以和第三段的写作内容勾连起来理解,也可以结合北平人说的语音语调的特点来分析。
秋果之“秋味”
思考题:
1. 这一段是怎么写秋果的?
2. 这一段是否有体现“秋味”?
解答提示:注意秋果的成长变化和季节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这一段和第13段“色彩不浓”之间的关系。
“秋”之文化
思考题:
1. 倒数第三自然段中说”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的到底。“其中”中国的秋的深味“指的是什么?
2. 为什么“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到底?
3. 13段四组比喻如何理解?
4. 作者为何愿意以寿命换得秋天?
解答提示:关于第1题,注意圈划第12段的关键词句,答案即在文中;第2题,结合北方的秋的特点来分析;第3题,注意结合第13段“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这句话来分析;第4题结合全文的秋的特点来分析。
(三)总结:
1. 写法总结:处处写景,处处有人,不只在客观描写秋景,更融入了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有北京的民风民俗,充满生活的味道。
客体与主体的融合
客体——故都的自然景致、平常景物
主体——故都秋景的欣赏者与表现者
具体体现在如下原文: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细数日光、静对喇叭花的蓝朵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
脚踏上去,……,只能感触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潜意识下觉得落寞
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都是闲人用了舒缓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
2. 作者情感总结:
眷恋、热爱、赞美
淡泊、悠闲、惬意的生活情趣
落寞、悲凉的人生滋味
文人对中国传统的赏秋文化的珍爱
3. 故都的秋虽“悲凉”,但并没有给人以沉重之感。(“赏玩”)
三、读写策略
写作随笔:
你眼中、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字,要求: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交融,最好你的文字也有“人间烟火气”。关于“人间烟火气”,刘海粟曾说:“达夫也有较为闲适舒展之作……情真语挚,读来如听良友娓娓夜谈,毫无藻饰,时有逸笔,不是苦雨庵中的浓茶,更非浑身静穆,仍然有着可爱的人间烟火气。也许,此才是达夫所以为达夫吧!”
四、阅读延伸
1. 关于此文的写作背景: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隐逸的生活,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寂寞 。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2. 关于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年),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7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作品风格清新,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年50岁。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善于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和率直的自我表现。
作品集有《寒灰集》,《断残集》。代表作品有小说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出奔》。
郭沫若《论郁达夫》:“假使郁达夫确实是遭受了苏门答腊的日本宪兵的屠杀,但只这一点我们就可要求把日本的昭和天皇拿来上绞刑台!英国的加莱尔说过:‘英国宁肯失掉印度,不愿失掉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失掉了郁达夫,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法西斯头子偿命!”
3. 关于秋的诗句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获奖教学设计,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文人笔下的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