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模块综合试卷(一)(含答案)
展开(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当爱因斯坦突然想到“追光疑难”的解决方案后,他只用5周时间就写成了狭义相对论论文。有人以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他只花5周时间创造出来的,其实他花了10年的时间准备。材料表明( )
A.“追光疑难”解决方案是他狭义相对论的基础
B.狭义相对论完全是他灵感的感悟
C.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他10年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的
D.灵感的产生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
2.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某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思维反作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
C.思维如实反映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体现
D.思维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认识未知事物的表现
3.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 )
①适用的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
②对矛盾命题,矛盾律要求必然肯定其中之一,排中律要求必然否定其中之一
③违反矛盾律,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会犯“两不可”错误
④矛盾律体现了遵循思维明确性的要求,排中律体现了遵循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把这句话作为革命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定义过宽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窄 D.比喻定义
5.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当中有些是免费师范生。所有的免费师范生都是家境贫寒的。凡家境贫寒的学生都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各项必然为真,除了( )
A.有些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不是免费师范生
B.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有人家境贫寒
C.凡没有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都不是免费师范生
D.有些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是今年秋季入学的
6.下列对类比是在对象之间比“什么”分析正确的有( )
①由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内酒量,到用叩诊法——性质
②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结构
③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功能
④由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音乐艺术里,旋律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其中各音的时值不同、强弱不同、高低不同等。对音乐旋律的构思,既要分析各个要素,又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具有感人力量的音乐作品。这说明( )
①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构成的
②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
③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其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又要从整体上综合把握
④只有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在市县两级政府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需要对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 )
①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复杂多样,科学分析有助于去伪存真
②只有科学分析,才能逐步地“解剖”认识对象
③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④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能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 )
①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质变意味着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向外看,向外去寻找。但当年纪渐渐大了,就要开始学习向内心看,向内去寻找了。这一变化表明( )
①人生是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②人生是人与人之间否定的过程
③人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特点
④不同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会说“水果”,甚至说“植物的果实”;看到“水果”一词,我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柑橘、香蕉、菠萝……这说明( )
A.感性具体要高于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是思维抽象的前提
C.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指导
D.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相互联系
12.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蝙蝠在黑暗中依靠自己具有的声呐系统来探测和识别目标。于是科学家根据已知的超声波导航的规律,大胆地向蝙蝠学习,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发明了探测空中目标的雷达。这主要是( )
A.对蝙蝠本能活动的模仿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联想思维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惊人发挥的表现
D.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形式的结果
13.柠檬主要为榨汁用,有时也用于烹饪;由于柠檬富含维C,英国海军曾用柠檬补充维C;柠檬汁是调制鸡尾酒和制造饮料的重要原料,西方人吃鱼时常滴入柠檬汁以去除腥味;柠檬还有保养皮肤、美发等功效。材料中关于柠檬用途的论述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形象思维
14.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穷水复疑无路”,将思维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
③逆向思维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④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不必尊重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庸》中说:“凡事预(豫)则立,不预(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启示我们( )
①要注重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历史与现状
②要善于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
③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要学会运用“先知先觉”的超前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青年满怀信心地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问他:“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万能溶液呢?”那位青年无言以对。
运用所学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这位青年为什么会无言以对。(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人,常在外鬼混。一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他买了块布料,让妻子做一条新裤子。妻子问做何样式的,他说“照原样”。妻子照原裤子样式做好后,在新裤子与旧裤子相同的地方剪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洞。
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说明材料中的卜姓之妻的错误所在。(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断案故事:妻子杀死了丈夫,再放火烧掉房子,诡称丈夫被火烧死。夫家怀疑,遂告到官府。主审官取来两头情况相同的活猪,一头(甲猪)先杀死,一头(乙猪)不杀,再一同放在柴草上烧。他发现活猪被烧死后在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而先杀死后焚烧的猪的口鼻内无此现象。所以他认为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是猪被活活烧死的现象。由此,他又推想人若被火活活烧死也会在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据此,他对死者验尸,发现死者口鼻内没有留下大量烟灰,因而断定死者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死后被焚烧的。经过审问,死者之妻终于服罪。
请指出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哪些种类的推理,并任选其中一个推理写出推理的过程。(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旧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古旧村落蕴含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古旧村落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一些地方忽视古旧村落的原生态系统保护,热衷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一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民俗文化面临改变或消失的风险。一些地方也存在品牌意识缺乏、业态单一、“千村一面”等现象。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要构建美丽和谐的古旧村落生态系统。要协调好古旧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确保在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开发文创、旅游等产业;确保古旧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要依据不同地区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从而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说明如何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方法种植大豆,行距一般在110厘米左右。美国一位大豆专家以“窄行”代替“宽行”,缩小大豆种植的行距(即“窄行”),采用35厘米、30厘米或者更窄的行距,以密植发挥大豆群体增产优势。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用这种方法种植的大豆密度增加了2至3倍,单位产量提高了23.5%,创造了每公顷7吨的高产。
(1)这位大豆专家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分)
(2)我们能不能将大豆种植的行距缩小到5厘米甚至更小?为什么?(6分)
模块综合试卷(一)
1.C [A不是题目反映的主要意图,排除。B说法错误。虽然灵感具有特殊性,但灵感不会光顾无准备的头脑,这里所说的准备,主要是指对问题的探求,对基本事实的调查研究,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必要积累。材料中爱因斯坦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材料表明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他10年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的,C符合题意。有些灵感会在不经意中产生,D不符合题意。]
2.A [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这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舍弃个别现象,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3.C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违反矛盾律,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会犯“两不可”错误,①③符合题意。对矛盾命题,矛盾律要求必然否定其中之一,排中律要求必然肯定其中之一,②说法错误。矛盾律体现了遵循思维一致性的要求,排中律体现了遵循思维明确性的要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D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本题只是把革命比喻成历史的火车头,并没有指出革命的内涵。]
5.A [由题干信息可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人数≥家境贫寒学生人数≥免费师范生人数,得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人数≥免费师范生人数。所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可能都是免费师范生,也可能有些不是免费师范生。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可能”,A说的是“不是”,可能并不等于必然。则A符合题干逆向选择的要求。故本题选A。]
6.B [叩诊法类比凭声音估计桶内酒量,体现了类比事物的性质;由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体现了类比事物产生的条件,①④正确。听诊器类比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体现了类比事物的功能,②错误。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类比蜘蛛结网,体现了类比事物的结构,③错误。故本题选B。]
7.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旋律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这表明了音乐旋律的构思既要考虑时值、强弱、高低等不同要素,又要联结成一个统一的主旋律,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这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有机统一,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排除②。]
8.A [本题要求回答进行科学分析的原因,①②正确指出了科学分析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③讲的是如何进行科学分析,④是进行科学综合的原因,均不符合题意。]
9.D [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②错误。质变并不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④错误。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说明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③正确。故本题选D。]
10.A [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多,人们会由外向内,深刻反省自己,感悟人生,这表明人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特点,人生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②错误;材料表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特点不同,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1.D [材料说明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相互联系的具体情形,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2.C [人们向蝙蝠学习、模仿,发明了雷达,是联想的结果,C正确。]
13.A [材料中柠檬具有多种用途的论述中,体现的是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A符合题意。聚合思维是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而有关柠檬多种用途的论述是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B错误。材料中关于柠檬具有多种用途的论述是从思维的方向上来看思维形态,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来区分思维的基本形式,C、D与题意不符。]
14.B [材料说明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排除。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但要尊重实际,④错误。故本题选B。]
15.D [材料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涉及把握事物的历史与现状,也没有涉及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故①③不选。凡事预(豫)则立,不预(豫)则废,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启示我们要学会运用“先知先觉”的超前思维,善于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
16.(1)该青年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应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爱迪生抓住逻辑矛盾,指出了“万能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这种说法的荒谬。如果是溶液就要用器皿盛放,否则溶液便会四处流淌,无法使用。如果用器皿盛放,这个器皿必须是不能被溶解的,否则就无法盛放溶液。如果这个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那么该“万能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就不能成立。因而该青年无言以对。
17.(1)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2)同一律反对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3)卜姓之妻理解的“原样”是破了一个洞的裤子的样子,而卜姓之人所说的“原样”是未破洞的裤子的样子,两个人对“原样”概念的理解不同。卜妻按自己的理解行事,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不仅不合逻辑,也有悖生活常识。
18.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归纳推理的求异法、类比推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求异法:乙猪,先不杀死,后放在柴草上焚烧,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甲猪,先杀死,后放在柴草上焚烧,口鼻内无烟灰;因此,猪被活活烧死是造成口鼻内有大量烟灰的原因。
(2)类比推理:猪是生物,活着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死后口鼻内有大量烟灰;人是生物,活着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所以,人活着被火烧,死后口鼻内也会有大量烟灰。
(3)假言推理:如果人被火活活烧死,则口鼻内有大量烟灰;这个死者口鼻内没有大量烟灰;所以,这个死者不是被火活活烧死的。
(4)选言推理:这个死者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死后被焚烧;这个死者不是被活活烧死的;所以,这个死者是死后被焚烧的。
19.运用分析的方法,各地要根据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运用综合的方法,协调好古旧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美丽的古旧村落生态系统;遵循适度原则,在开发古旧村落时,要把握好“分寸”,确保在自然环境承受范围内合理利用开发;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古旧村落,防止“千村一面”。
20.(1)大豆专家以“窄行”代替“宽行”,以密植发挥大豆群体增产优势,启示我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往往会产生新的认识,获得创新性成果。
(2)不能。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有规律的,逆向思维必须合“理”,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大豆种植的行距不能太小是因为大豆生长需要合适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逻辑与思维 综合测试(一)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本册综合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逻辑与思维 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本册综合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模块综合试卷(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