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子结构化学键专题作业含答案
展开 原子结构 化学键
一、选择题(共17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W、R、M、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原子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且Y与W同主族,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差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与R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含离子键
B.M、X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组成的原电池中M作负极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 <W
D.化合物Y2Z2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2.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元素有R′和R″两种同位素,R′和R″的原子量分别为a和b,R元素中R′和R″原子的百分组成分别为x和y,则R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铵中含有一个NH和一个Cl-,属于共价化合物
B.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
C.氯化铵固体由NH和Cl-构成
D.氯化铵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4.短周期元素 W、X、Y、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 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Z
A.原子半径大小:Z>W>Y
B.W 可与 X 和 Y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
C.Y 分别与 X、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W 与 Y 所形成的化合物来制取 W 的单质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7,X与W同主族,Y与Z均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偶数族,Z与W的原子序数相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
C.X氢化物的水溶液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
D.lmol X、Y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2mol极性键
6.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A.H2和D2 B.H和T C.白磷和红磷 D.24Mg和24N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②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④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⑤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A.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微粒有多种表示方式,下列各组不同表示方式一定代表同种微粒的是
A.C3H6、CH2=CHCH3 B.H2O2、
C.、 D.、1s22s22p63s23p6
9.冰晶石(Na3[AlF6])是一种重要的助熔剂,化工上常通过如图方法制备:
已知萤石(CaF2)、石英砂(SiO2)、冰晶石均难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晶石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实验室模拟“煅烧”时需要的实验仪器有酒精喷灯、蒸发皿、玻璃棒
C.“水浸”时所得残渣主要成分有CaSiO3
D.“调pH”时,若pH过大则冰晶石的产率会降低
10.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16OH﹣ B.Mg2+ C.16OD﹣ D.D316O+
11.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国研制的各种导弹。导弹之所以有神奇的命中率,是制导弹合金材料中的稀土元素钕(60Nd)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中含有60个质子和142个中子
D.、和都是钕元素的不同核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氕、氘和氚互称同素异形体
B.对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有
C.对于相同质量的水而言,其体积V的相对大小有:
D.两原子形成化学键时要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1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下列数据前者是后者4倍的是
①电子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④次外层电子数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2021年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探月、探火工程上取得重大进展,航天成就惊艳全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B.“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C.月壤中含有He,其质子数为3
D.宇航服“液冷层”所用的尼龙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与互为同位素
B.铝热反应既可用于焊接钢轨,也可用于工业上治炼铁
C.二氧化硫常用作纸浆的漂白剂
D.可用绿矾消除消毒后水中残余的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7Cl和35Cl 互为同位素
B.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C2H4和C3H6互为同系物
D.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17.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27 B.电子数是27 C.质量数是27 D.中子数是33
二、综合题(共6题)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2H2O=4NaOH+O2
(1)反应①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反应②中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2)常温下,CO2为气体但CS2却为液体,请用物质结构知识说明原因_____。
(3)实验中,用大理石、稀盐酸制取所需CO2,装置如图。简述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将气体通过Na2O2前必须除去的杂质是____,该除杂剂是_______。
(4)确认实验中生成O2的操作方法是_____。
19.有A、B、C、D、E、F六种元素,已知:它们位于三个不同的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E、B与F分别同主族;A、E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2∶1形成化合物;B、C分别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1∶2形成化合物。
(1)写出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两种无水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A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的虚线表示__________。E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表列出了上述部分元素形成的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F—D
F—F
B—B
F—B
B=D
D=D
键能/ kJ·mol−1
460
176
347.7
347
745
497.3
①下列三种物质形成的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用a、b、c表示)。
a.F与B形成的化合物 b.B与D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c.F的单质
②试写出F单质晶体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A、B、C、D、E五种微粒:
①A微粒核内有12个中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
②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
③C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2;
④D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时呈电中性;
⑤E微粒不带电,其质量数为1.
(1)请写出各微粒的符号: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A、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晶体,电子式_____________,
(3)B、E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_.
21.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调溶液酸碱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上述流程中X的电子式:_______,属于_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4)从溶液中获取KIO3固体的方法为:_______。
22.回答下列问题:
(1)以Fe、CuO、H2SO4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一: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
(2)请从不同角度对硝酸进行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NH4N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4)请写出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5)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有___________ (填字母)。
A.氢氧化铁胶体 B.水 C.蔗糖溶液 D.氯化铁溶液 E.云、雾
(6)现有下列物质,请回答问题
①NaOH溶液②铝③液态氯化氢④大理石⑤二氧化碳 ⑥酒精 ⑦氢氧化铜 ⑧硫酸氢钠 ⑨氨气⑩熔融的KNO3;
A.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B.以上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C.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⑥
⑦
⑧
3
①
③
⑤
⑨
⑩
4
②
④
(1)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①③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向该元素和⑨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下列物质中:①N2 ②CO2 ③NH3 ④Na2O ⑤Na2O2 ⑥NaOH ⑦ NH4Cl ⑧ H2O2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6)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为2:1的有________(填序号)
(7)含有配位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8)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C
【分析】
Y原子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且Y与W同主族,则Y为S,W为O;
W、X、Y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且X的原子序数比W大,则X为Al;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差2,且R的原子序数比X小比W大,则R为Na;
R、M、X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M为Mg;
Y的原子序数比Z小,则Z为Cl;
综上所述,W、R、M、X、Y、Z分别为O、Na、Mg、Al、S、Cl,据此解答。
【详解】
A.W与R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如Na2O2含共价键,A错误;
B.Mg-Al-NaOH溶液原电池中Al失电子,作负极,B错误;
C.H2O常温下呈液态,H2S呈气态,所以沸点H2S<H2O,C正确;
D.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含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C。
2.A
【解析】
【详解】
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x+b×y=ax+by,R元素为ⅠA族元素,故R元素的碳酸盐的化学式为:R2CO3,故R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为:2(ax+by)+60,故选A。
3.A
【详解】
A.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A不正确;
B.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l,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
C.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固体时由NH和Cl-构成,C正确;
D.氯化铵固体中Cl-、NH4+个数比为1:1,D正确;
故选A。
4.B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 W、X、Y、Z ,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可知Y为O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得到X为C元素,W为Mg元素,Z为Cl元素。
【详解】
A.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氯原子电子层有三层,其半径大于除Li外第二周期其它元素原子半径,故原子半径W>Z>Y,A错误;
B. Mg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与碳,B正确;
C. 碳与氧元素形成的CO、CO2属于共价化合物,而氧与钠形成的过氧化钠、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C错误;
D.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Mg,不是氧化镁,D错误。
答案选B。
5.B
【分析】
X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7,则X可能为F或Cl,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只能为F;X与W同主族,所以W为Cl;Z与W的原子序数相差3,则Z为Si,Y与Z均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偶数族,再根据原子序数的大小,可知Y为Mg。所以X、Y、Z、W依次为F、Mg、Si、Cl。
【详解】
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F)<W(Cl)<Z(Si)<Y(Mg),故A错误;
B.Y、W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Mg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常温下pH<7,故B正确;
C.X氢化物为HF,其水溶液氢氟酸能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SiO2+4HF=SiF4↑+2H2O,所以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故C错误;
D.X、Y形成的化合物为MgF2,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A、H2和D2都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选项A错误;B、H和T质子数相同为1,中子数不同分别为0、1,是氢元素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选项B正确;C、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不属于同位素,选项C错误;D、24Mg和24Na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的原子,选项D错误;答案选B。
7.A
【详解】
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Cl、Na2O2中均含有共价键,但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①错误;
②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相互作用的化合物,故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②正确;
③NH4Cl、NH4NO3均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而H2O、CH4等均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③正确;
④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He、Ne、Ar等稀有气体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而气体多原子分子形成的气态单质分子则含有共价键,④错误;
⑤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不一定只存在极性共价键,如NH4Cl、NH4NO3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H2O2等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⑤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8.B
【详解】
A. C3H6可能表示CH2=CHCH3,也可能表示环丙烷,因此二者不一定表示同一物质,A错误;
B. H2O2分子中两个O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分别与H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所以其电子式为;
A.前者表示甲烷,后者表示CCl4,二者是不同的微粒,C错误;
D.前者表示Ar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者可能表示Ar原子,也可能表示K+、Cl-等,因此而不一定表示的是同一微粒,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B
【详解】
A.冰晶石的化学式为Na3[AlF6],Na+与AlF之间为离子键,而AlF是以配位键形成的,属于共价键,A项正确;
B.蒸发皿是可用于蒸发浓缩溶液的器皿,实验室模拟“煅烧”时需要的实验仪器应该使用坩埚,B项错误;
C.在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CaF2+SiO2+Na2CO3CaSiO3+2NaF+CO2↑,由此可知,“水浸”时所得残渣主要成分有CaSiO3,C项正确;
D.“调pH”时,若pH过大,则硫酸铝中的Al3+以Al(OH)3的形式沉淀,从而使得冰晶石的产率降低,D项正确;
答案选B。
10.A
【详解】
A、OH-微粒带负电,电子数大于质子数,质子数为8+1=9,中子数为8+0=8,故A正确;B、Mg2+微粒带正电,电子数小于质子数,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故B错误;C、OD-微粒带负电,电子数大于质子数,质子数为8+1=9,中子数为8+1=9,故C错误;D、D3O+微粒带正电,电子数小于质子数,质子数为8+1×3=11,中子数为8+1×3=11,故D错误;故选A。
11.D
【分析】
A、根据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判断;
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判断;
C、根据核素中元素符号左下角、左上角数字的含义判断;
D、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判断。
【详解】
A、同素异形体是化合物,、和表示核素,选项A错误;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和三种原子中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选项B错误;
C、原子中含有60个质子和82个中子,选项C错误;
D、、和都是钕元素的不同核素,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B
【详解】
A.氕、氘和氚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故A错误;
B.时反应自发,若,则有,故B正确;
C.由于氢键的存在,冰的密度小于液态水,则相同质量的水而言,其体积V的相对大小有:,故C错误;
D.相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没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①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的原子,电子数分别为12和3,前者是后者的4倍;
②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1,前者是后者的2倍;
③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分别为3和2,前者是后者的1.5倍;
④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2,前者是后者的4倍;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①④正确,故选A。
14.C
【详解】
A.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故A正确;
B.“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月壤中含有He,其质子数为2,故C错误;
D.尼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选C。
15.B
【详解】
A.14C和12C分别为C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工业上用焦炭来炼铁,还原剂是CO,不用铝热反应冶炼铁,生产成本太高,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常用作纸浆的漂白剂,故C正确;
D.绿矾在水中能电离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能与氯气反应,所以可用绿矾消除Cl2消毒后水中残余的Cl2,故D正确;
故选:B。
16.C
【解析】
【详解】
A.37Cl和35Cl 为Cl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选项A正确;
B.白磷和红磷为P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
C.C2H4为乙烯,C3H6若为环丙烷,二者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选项C错误;
D.C2H5OH和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7.C
【分析】
根据原子构成,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
【详解】
A. 根据原子构成,左下角为质子数,即该核素的质子数为27,故A说法正确;
B. 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电子数为27,故B说法正确;
C. 根据原子构成,左上角为质量数,即该核素的质量数为60,故C说法错误;
D. 利用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核素的中子数为60-27=33,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8. 两者分子结构相似,CS2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 关闭止水夹,从U形管右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HCl 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木条复燃则有O2生成
【分析】
(1)反应①中二氧化碳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反应②中氢氧化钠为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2)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3)检查题给装置的气密性,应该用液差法;
(4)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详解】
(1)反应①中二氧化碳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电子式为;反应②中氢氧化钠为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二氧化碳和二硫化碳为分子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二硫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分子间作用力大于二氧化碳,沸点高于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两者分子结构相似,CS2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
(3)检查题给装置的气密性,应该用液差法,具体操作为关闭止水夹,从U形管右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为防止氯化氢与过氧化钠反应,干扰实验,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从U形管右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HCl;水;
(4)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确认实验中生成O2的操作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木条复燃则有氧气生成,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木条复燃则有O2生成。
19.NaHCO3 CH3COONa 氢键 a>c>b Si(s) + O2(g) = SiO2(s);△H= −990.7kJ·mol−1
【分析】
A、E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2∶1形成化合物,且A与E是同主族元素,可知A为H,E为Na,D为O。B、C分别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1∶2形成化合物,再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C,C为N,则F为和C同主族的Si。所以A是H,B是C,C是N,D是O,E是Na,F是Si。
【详解】
(1)只含有H、C、O、Na四种元素的两种常见无水盐分别为碳酸氢钠和醋酸钠。
(2)H和O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水,水中存在氢键,所以虚线表示氢键。Na和O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为。
(3)①a是SiC属于原子晶体,b是CO2,是分子晶体,c是Si,也是原子晶体。因为Si-C的键能大于Si-Si的键能,所以碳化硅的熔点高于硅的,硅的高于CO2的,即a>c>b。
②硅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SiO2,因为1个硅原子形成2个Si-Si,在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所以该反应的△H=2×176 kJ·mol-1+497.3 kJ·mol-1-4×460 kJ·mol-1=-990.7 kJ/mol。故答案为:Si(s) + O2(g) = SiO2(s);△H= −990.7kJ·mol−1。
20.23Na O Mg2+ S2﹣1H 离子 共价键 H2O、H2O2
【详解】
(1)①由“核外M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质子数为11,质量数为23;所以是23Na;
②Ne的核外电子数是10,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所以B是O元素;
③C的核电荷数为12,C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C是镁离子;
④由题意知,D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时呈电中性,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为S,D微粒为硫离子;
⑤由题意知,E是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质量数为1的H元素;
故答案为:23Na;O;Mg2+;S2-;11H;
(2)A、D两元素形成硫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电子式:,故答案为:离子;;
(3)B、E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可以形成H2O、H2O2,两种元素间形成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H2O、H2O2。
21.碘酸钾 加热 KCl 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离子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分析】
酸化反应得到产物是KH(IO3)2、Cl2和KCl,其反应方程式为3H2O+6I2+11KClO3=6KH(IO3)2+3Cl2↑+5KCl,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氯气,根据流程,通过结晶过滤,KH(IO3)2作为晶体析出,滤液中含有KCl,KH(IO3)2晶体中加水溶解,然后加入KOH中和KH(IO3)2中的H,得到KIO3,据此分析;
【详解】
(1) KIO3中I为+5价,即KIO3为碘酸钾;故答案为碘酸钾;、
(2) 根据上述分析,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氯气;滤液中的溶质主要为KCl;调溶液酸碱性中发生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故答案为加热;KCl;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3)根据上述分析,X为KOH,KOH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
(4)从KIO3溶液得到KIO3晶体,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22.
(1)
(2) 强酸 含氧酸 一元酸、挥发性酸
(3)
(4)O3
(5)B、C、D
(6) ③⑧⑩ ⑦ ⑤⑥⑨
【分析】
(1)
方法一:Fe、H2SO4反应制取氢气,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金属铜,反应方程式是;
方法二: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用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反应方程式是;
(2)
硝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硝酸属于强酸;硝酸中含有氧元素,所以硝酸属于含氧酸;硝酸易挥发,硝酸属于挥发性酸;1个硝酸分子能电离出1个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一元酸;
(3)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4)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为O3;
(5)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A.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水不是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E.云、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B、C、D。
(6)
A.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且是物质本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则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均为强电解质,故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③⑧⑩,故答案为:③⑧⑩;
B.弱电解质则是指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等属于弱电解质,故以上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⑦,故答案为:⑦;
C.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NH3和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够导电,但由于不是其本身发生电离,酒精的水溶液和液体是均不能导电,故属于非电解质,故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⑥⑨,故答案为:⑤⑥⑨;
23.Ar F K>Na>Mg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⑧ ④⑤ ⑦ ①②
【分析】
I.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⑩分别为Na、K、Mg、Ca、Al、C、O、F、Cl、Ar,
(1)稀有气体的性质最稳定,F的非金属性最强;
(2)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3)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
(4)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Al元素,氯化铝与NaOH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后溶解生成偏铝酸钠;
II.一般来说,同种非金属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之间形成极性键,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结构对称的为非极性分子,配位键由单方提供空轨道、孤对电子。
①N2 含有非极性键,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
②CO2 含有极性键,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
③NH3 含有极性键,为极性分子;
④Na2O 只含离子键;
⑤Na2O2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⑥NaOH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⑦NH4Cl含离子键、配位键、极性共价键;
⑧H2O2含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详解】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因此上述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为Ar;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上述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
(2)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小,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因此碱性最强的化合物为NaOH,其电子式为;
(3)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 原子半径越小,因此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K>Na>Mg;
(4)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沉淀逐渐溶解;因此产生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5)极性键是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非极性键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上述所给物质中,同时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物质为H2O2 , 故答案为⑧;
(6)上述物质中符合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有Na2O和Na2O2 , 故答案为④⑤;
(7)上述物质中含有配位键的为NH4Cl,故答案为⑦;
(8)非极性分子,其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上述物质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N2和CO2 , 故答案为:①②;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35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35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含解析),共5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题,共13页。
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3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3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