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科学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科学探究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科学探究题 一、科学探究题1.(2018·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课上,同学们制得了“白色的盐”,小刚很高兴,并大声地说:“我制得了纯净的NaCl。”老师否定了他的说法,并解释说:“同学们制得的白色的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于是,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称号)(5)小刚向滤液乙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就进行蒸发操作。丽丽马上制止,并设计实验, 探究蒸发皿内溶液中除了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于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如果用该溶液蒸发结晶,则得不到更纯的NaCl。2.(2019·辽宁锦州·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I.初步探究: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BaCl2。【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Ⅱ.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_____。【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_____猜想一正确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3.(2020·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____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_种情况。【反思评价】(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石蕊溶液②氧化铜③二氧化碳④硫酸镁溶液⑤稀盐酸4.(2021·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带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了令人兴奋地探究之旅 (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查阅资料】脱氧剂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进行实验】(1)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2)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得出结论】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_____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进行实验】(1)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2)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CaCO3。【得出结论】该干燥剂___________(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A和滤液B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C,他们对C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精想二: NaCl、NaOH、Na2CO3猜想三:NaCl、NaOH、Ca(OH)2【进行实验】小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______不正确(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2)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2)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记录如下。请你完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三正确 5.(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1)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微热_____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______ 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3)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5)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1. Mg(OH)2 多余的钡离子无法除去 BaCO3、BaSO4 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分析】正确的操作步骤为:(1)将粗盐溶于足量水中制成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过滤,除去滤渣;(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4)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2+、Ba2+,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5)向(4)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调节pH=7,除去CO32-和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H2O+CO2↑+2NaCl,NaOH+HCl=NaCl+H2O;(6)将NaCl溶液蒸发,洗涤干燥,即得较纯净的食盐。【详解】(1)氢氧化钠只与NaCl、MgCl2、CaCl2、Na2SO4中的MgCl2反应生成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沉淀A的化学式是:Mg(OH)2;(2) 氯化钡除去SO42-,碳酸钠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钡离子;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否则多余的钡离子无法除去;(3) 根据分析中的除杂过程可知,沉淀B中除含碳酸钙、碳酸钡外还含有硫酸钡;(4)根据分析中的除杂过程可知,滤液乙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5) 因为滤液乙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所以实验方案: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2. BaCl2、Na2CO3 氯化钠 Na2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详解】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初步结论](1)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完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没有硫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无色溶液M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无色溶液M中至少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无色溶液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含有氯化钠;[猜想与假设]碳酸钠、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猜想三是:Na2CO3;[探究与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酚酞遇碱变红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一正确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故答案为[初步结论](1)BaCl2、Na2CO3;(2)氯化钠;[猜想与假设]Na2CO3;[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3. 碳酸钠(或Na2CO3) 酚酞溶液变红等合理表述 三(或3) 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等合理答案 ①③【详解】实验一:讨论交流: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一定含碳酸钠;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结论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实验现象为:酚酞溶液变红;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含氢氧化钠、碳酸钠,一定含碳酸钙、氯化钙中至少一种,故可能组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钙、碳酸钙共3种情况;反思评价:(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等;(2)①石蕊溶液遇碱变蓝,可以代替酚酞试液,符合题意;②氧化铜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符合题意;③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④硫酸镁溶液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论是否含氢氧化钠,都有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⑤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代替酚酞,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③。4.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部分 NaCl、NaOH 二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也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钙 另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详解】探究活动一:得出结论: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说明生成了氧化铁,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探究活动二:得出结论: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该干燥剂中含氧化钙,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含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干燥剂中含氧化钙和碳酸钙,说明部分变质;探究活动三:提出猜想:脱氧剂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铁粉、氧化铁、炭粉难溶于水,碳酸钠、氯化钠溶于水,故滤液A中含碳酸钠和氯化钠,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滤液B中含氢氧化钙,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故猜想一:NaCl、NaOH;进行实验:(1)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说明不含碳酸钠,故猜想二不正确;反思评价: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含氢氧化钙,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设计实验:另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钙,则猜想三正确。5.(1)(2)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丝表面,阻碍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进行(4)将铝丝用砂纸打磨光亮之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出现气泡(5) 【详解】(1)光亮的铜片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方程式为:;(2)根据实验结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所以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微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会观察到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反应方程式为:;(3)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因为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丝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导致铝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4)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以想要验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即为将铝丝用砂纸打磨;铝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即可探究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为:将铝丝用砂纸打磨光亮之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出现气泡;(5)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铝比铜活泼,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该反应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填空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推断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简答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