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创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施旺和施莱登通过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A错误;
B、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B正确;
C、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C错误;
D、施莱登和施旺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B.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种群
C.木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为了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详解】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生态系统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A正确;
B、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培养皿中的全部菌落共同构成群落,B错误;
C、植物无系统层次,木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错误;
D、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不能用培养基培养,D错误。
故选A。
3.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人高台跳水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种细胞密切合作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SARS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草履虫有趋利避害的应激反应
【答案】C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人高台跳水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细胞密切合作,可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说明病毒必须依赖细胞生存,B错误;
C、SARS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说明其结构特点,没有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有趋利避害的应激反应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正确的是( )
①肺 ②血液 ③神经细胞 ④龟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⑧一片果园 ⑨果园中的所有生物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A.③②①④⑦⑨⑧ B.⑥③②①④⑩⑨⑧
C.⑤③②①④⑦⑨⑧ D.③②①④⑦⑩⑨⑧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肺属于器官层次;
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
④龟属于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为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⑦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⑧一片果园属于生态系统;
⑨果园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⑨⑧。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甲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详解】A、根据显微镜物像成倒像,装片移动“同向移动”的特点,欲将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
B、“放大160倍”改为“放大640倍”,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因此需将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使视野变亮,B错误;
C、高倍物镜长度比低倍物镜长度大,高倍目镜长度比低倍目镜长度小,因此据图和题干信息“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可知原来放大160倍使用的镜头是②(目镜16×)和④(物镜10×),现放大640倍观察,只需将物镜换为40×(镜头③)即可,C正确;
D、高倍物镜长度比低倍物镜长度大,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高倍物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正确。
故选B。
6.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大肠杆菌和蓝细菌。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
C.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
D.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无核膜,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见的原核生物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和衣原体。
由图可知,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④为细菌,⑤为蓝细菌。
【详解】A、图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核糖体,A正确;
B、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④为细菌,⑤为蓝细菌,其中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④⑤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①②③④⑤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⑤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7.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了危险。下列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动物细胞相比,“网红细菌”有细胞壁
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线粒体是“网红细菌”与水绵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网红细菌”的核酸中含有2种五碳糖、4种碱基
【答案】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详解】A、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所以与动物细胞相比,“网红细菌”有细胞壁,A正确;
B、“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错误;
C、“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水绵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C错误;
D、“网红细菌”的核酸包含DNA和RNA,含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D错误。
故选A。
8.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
B.Ⅰ为淀粉、Ⅱ为糖原、Ⅲ为纤维素
C.Ⅰ为固醇、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
D.Ⅰ为原核生物、Ⅱ为细菌、Ⅲ为酵母菌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3个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中Ⅰ包含了Ⅱ和Ⅲ,Ⅱ和Ⅲ属于并列关系。
【详解】A、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都属于核酸,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固醇包括胆固醇和维生素D,C正确;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蓝细菌属于细菌,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都有碳元素
B.糖类一般含有C、H、O,脂质除了C、H、O外,有的还含有N、P
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D.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多糖
【答案】A
【分析】1、细胞中的不同元素所起的作用不同,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
2、组成细胞的元素,归根到底都来自无机环境,故细胞和地壳中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细胞中某些无机物不含碳元素,如氯化钠,A错误;
B、糖类一般含有C、H、O,脂质除了C、H、O外,有的还含有N、P,如磷脂,B正确;
C、组成细胞的元素,归根到底都来自无机环境,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C正确;
D、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和骨骼等,D正确。
故选A。
10.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0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跑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跑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跑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答案】D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种元素在两种生物体内含量不同,有些元素含量差异还很大,如O、N、Ca、P等。
【详解】A、由分析可知,P、Mg、S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
B、表格元素含量是干重,干重情况下,由于玉米细胞内纤维素和淀粉等糖类物质较多,故细胞中O元素比例较高,即O多不是因为含水多,B错误;
C、含量多和含量少都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不应依据含量的多少来区别重要与否,C错误;
D、细胞中蛋白质含有N元素,而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多时,N元素的含量就相对较多,D正确。
故选D。
11.在甲、乙、丙、丁四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梨汁、脱脂牛奶、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煮沸后冷却的豆浆。再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不能产生颜色反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分析】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甲液后再加入乙液,其原理是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如多肽链、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详解】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甲试管中适量梨汁中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乙试管中脱脂牛奶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丙试管中8种必需氨基酸溶液不含肽键,遇到双缩脲试剂不显紫色;丁试管中煮沸后冷却的豆浆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没有破坏,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故选C。
【点睛】
12.下图表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碳原子全部来自种子中的糖类
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答案】D
【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C错误;
D、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
故选D。
13.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的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因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功能
【答案】D
【分析】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由题意知,红细胞在含有0.9%的氯化钠的溶液中形态不会改变,在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在浓盐水中红细胞会因为失水而皱缩,这说明一定浓度的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故选D。
14.将成熟的丝瓜晒干去皮,剩下的丝状部分为丝瓜络。丝瓜络柔软坚韧,可制成洗碗、搓澡工具,因其天然无添加,迅速霸占了各地的洗刷市场。纤维素是丝瓜络的主要成分,下列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纤维素相同的是( )
A.氨基酸、RNA B.脱氧核糖、乳糖 C.脂肪、磷脂 D.糖原、胰岛素
【答案】B
【分析】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少量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而纤维素属于多糖,只有C、H、O三种元素,故氨基酸、RNA与纤维素的元素组成不同,A错误;
B、脱氧核糖和乳糖的元素组成均只有C、H、O三种元素,与纤维素的元素组成相同,B正确;
C、脂肪元素组成为C、H、O,与纤维素的元素组成相同,但磷脂元素组成为C、H、O、N、P,与纤维素的元素组成不相同,C错误;
D、糖原和纤维素的元素组成均只有C、H、O三种元素,但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其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与纤维素的元素组成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1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③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在生物体中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看出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
【详解】①该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应是动物,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①正确;
②因为有糖原的存在,此生物不可能是植物,②错误;
③此过程可以发生在动物体内,如动物吃进含淀粉的食物,将其水解为麦芽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利用,③错误;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它们都是由多个葡萄糖连接而成,麦芽糖属于二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连接而成,④正确。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B.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物理性质不同与其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
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答案】D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胆固醇不利于健康,A正确;
B、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物理性质不同与其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B正确;
C、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C正确;
D、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
故选D。
17.大通湖水下长着茂盛的水草,湖内栖息着丰富的螺、蚌、蟹资源,其中大闸蟹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通湖中的所有大闸蟹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新鲜的大闸蟹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由生物体细胞合成的氨基酸
D.大闸蟹与人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但二者体内存在相同的氨基酸
【答案】D
【分析】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大通湖中的所有大闸蟹构成了一个种群,A错误;
B、新鲜的大闸蟹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C错误;
D、大闸蟹与人体内存在着相同的氨基酸,因为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故大闸蟹与人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正确。
故选D。
18.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有S元素
B.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C.若C代表的化学键是肽键,其数目一般少于多肽中B的数目
D.人体中蛋白质的种类有21种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其中A至少包括C、H、O、N,B为氨基酸,C为肽键,①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A一定含有C、H、O、N元素,不一定含有S元素,A错误;
B、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羧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所以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其-CO-NH-中,B错误;
C、链状肽链中,B氨基酸的数目不等于C肽键的数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C正确;
D、人体中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其组成单位氨基酸有21种,D错误。
故选C。
19.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4条肽链的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与胰岛素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二者结构不同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水中的O原子只来自于羧基
C.血红蛋白分子中所含有的N原子数和O原子数至少分别为574和578
D.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其运输能力一定不变
【答案】D
【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氨基脱下来H,羧基脱下来OH,共同形成了水分子。
2、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其变性,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盐溶液中,蛋白质会发生盐析现象,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详解】A、由于结构决定功能,所以血红蛋白与胰岛素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二者结构不同,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氨基脱下来H,羧基脱下来OH,所以水中的O原子只来自于羧基,B正确;
C、血红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为(574-4)+4×2=578,含有的N原子数至少为574,C正确;
D、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影响了血红蛋白的结构,由于结构决定功能,则可能会影响功能,D错误。
故选D。
20.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
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不同人体内的DNA的核苷酸链的条数不同
D.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相同都是A、T、C、G,A错误;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
C、不同人体内的DNA的核苷酸链都是两条,C错误;
D、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故选D。
21.下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分子中—S—S—也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B.该蛋白质分子的形成要脱去39个水分子
C.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D.在该蛋白液中加入食盐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出现白色絮状物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含20个肽键;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含18个肽键。该蛋白质形成过程脱去38个水分子形成38个肽键,同时形成-S-S-过程脱去2个H。
【详解】A、该蛋白质分子中—S—S—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A错误;
B、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的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19-2=38个,B错误;
C、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8+2=686,C正确;
D、在盐溶液中蛋白质发生盐析,其空间结构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22.某多肽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取决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肽酶P可以催化7处的化学键断裂
B.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
C.图示肽链一定由5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D.在肽酶P的作用下,此多肽水解形成一个三肽和一个二肽
【答案】D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A、由题干“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可知肽酶P可以催化题图5处的化学键(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断裂,A错误;
B、该肽链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1+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所以该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
C、如果题图中的R1、R2、R3、R4、R5为各不相同的R基,则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数为5种,若题图中的R1、R2、R3、R4、R5有相同的R基,则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少于5种,C错误;
D、由A知,肽酶P可以催化题图该肽链中的5处的化学键断裂,在肽酶P的作用下,该肽链经过水解(而不是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一个三肽(由R基分别为R1、R2、R3的氨基酸形成)和一个二肽(由R基为R4、R5的氨基酸形成),D正确。
故选D。
23.由1分子磷酸、1分子m和1分子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在HIV病毒中能携带遗传信息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7种
【答案】C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
5、分析题图:题图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根据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其中的a为五碳糖,m为含氮碱基,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两种核酸,含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若a为核糖,b是RNA的基本单位,HIV 病毒的核酸是RNA,能携带遗传信息, C正确;
D、若a为脱氧核糖,b则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C。
24.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B.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C.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和乳酸菌
D.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
【答案】C
【分析】1、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2、植物组织中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无纤维素。
【详解】A、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既含有DNA,也含有RNA,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若生物组织中既有DNA,又有RNA,该组织可能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A正确;
B、肝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即存在于小白鼠肝细胞中,因此若组织中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正确;
C、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它的核酸是DNA,因此如果样品中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该样品是T2噬菌体,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的成分较多,C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如果生物组织中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该组织是玉米,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将病毒与细胞结构的生物的比较,对题目进行解析时要把知识归纳到细胞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上,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掌握。
25.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①中含有肽键,②表示中心碳原子,③的种类有21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磷酸基团,②表示含氮碱基,③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脱氧核糖,②表示磷酸基团,③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相同的
【答案】C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键在两个中心碳原子之间。
DNA和R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不同的,碱基也不完全相同,核苷酸通过磷酸与3号碳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中心碳原子,②表示肽键,③表示R基,③的种类有21种,A错误;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核糖,②表示磷酸基团,③为含氮碱基,③的种类有4种(A、U、C、G),B错误;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脱氧核糖,②表示磷酸基团,③表示含氮碱基,③的种类有4种(A、T、C、G),C正确;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C。
二、实验题
26.请分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脂肪的检测和鉴定
B
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A液、B液)
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
C
马铃薯
碘液
淀粉的检测和鉴定
(1)A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被染成___色的脂肪颗粒。
(2)B组实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马铃薯富含淀粉,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1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2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3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请回答问题:
①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_____试剂在______温度条件发生反应呈__________色。
②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洗去浮色 橘黄
(2)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
(3) 斐林 50-65℃ 砖红色 3 方法3得到的提取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干扰小;还原糖浸出充分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产生紫色反应。
(3)①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3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方法3得到的提取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干扰小,还原糖浸出充分。
三、综合题
27.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图像(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填字母)。
(3)B含有藻蓝素和___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B中DNA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叫______。C与上述生物相比,结构上最典型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______。
A.脱氧核糖核酸(DNA) B.胰岛素
C.独立的SARS病毒 D.人体的心肌细胞
(5)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______个。
【答案】(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B
(2) 细胞 AB
(3) 叶绿素 拟核 没有细胞结构
(4)ABC
(5)8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菌、B是蓝藻(蓝细菌)、C是病毒、D是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题干中已提出)
【详解】(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细菌、B蓝藻。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A、B,A、B同时也能表示细胞层次,C为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D属于细胞层次。
(3)B是蓝藻(蓝细菌),其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原核生物的DNA位于拟核上。C是病毒,与B蓝藻相比,其无细胞结构。
(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而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胰岛素)、核酸等不能独立表现出生命特征,故选ABC。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8×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5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10÷5=2个,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8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暗。
28.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收获后的种子可以制作加工成各类食品,食品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具体途径如下图所示。
(1)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使干重逐渐增加,质量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含水量会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
(3)光照阶段适当施加硝酸盐可以提高产量原因之一是硝酸盐中的氮是组成__________(填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这体现了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某同学要减肥,制定了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请根据图示信息,评价该方案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
(2)结合水比例升高,细胞抵抗寒冷的能力越强(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3) 蛋白质、核酸 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 无效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分析】由图可知,小麦种子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葡萄糖来供能,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可实现蛋白质和脂肪之间的转化。
【详解】(1)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使淀粉水解变成单糖,该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会增加,质量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2)冬季来临时,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避免气温下降,使自由水过多,导致容易结冰而损害自身,抗逆性增强,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氮是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元素,说明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细胞中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4)由于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所以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对减肥是无效的。
2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Ⅰ是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则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植物中的V主要含有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从元素组成上看,V与I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物质P以__________的方式相互结合,写出P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Ⅳ种类多种多样,从P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以______为基本骨架,Ⅱ在化学组成上与Ⅲ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细菌能产生一条链状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4种氨基酸。
该多肽进行水解,需要消耗___个水分子,得到____个谷氨酸分子。
【答案】(1)葡萄糖
(2) 不饱和 V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I,而氢的含量更高
(3) 脱水缩合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4) 碳链 Ⅱ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T,Ⅲ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5) 9 4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Ⅰ是能源物质,主要是多糖,所以X是葡萄糖;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Ⅱ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Ⅲ是RNA,Z是核糖核苷酸;Ⅳ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A代表N、P两种元素,B只是N元素;Ⅴ是脂肪,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在动物、植物细胞中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1)图中Ⅰ为多糖,在小麦种子中储存能量的多糖主要是指淀粉,则X代表葡萄糖。
(2)Ⅴ是脂肪,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在动物、植物细胞中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若是植物中则脂肪酸只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为液态,Ⅴ脂肪与Ⅰ多糖均含有C、H、O元素,V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I,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脂肪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更多。
(3)P是氨基酸,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其结构简式如下: 。从氨基酸的角度看,Ⅳ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4)图中的Ⅱ是DNA,Ⅲ是RNA,作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Ⅱ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有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Ⅲ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
(5)分子式是C55H70O19N10的多肽彻底水解得到的四种氨基酸均只含有一个氨基(1个N原子),根据多肽的分子式中含有10个N可推测出该多肽是十肽,即该多肽链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氨基酸10个;上述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链状多肽的过程中的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0-1=9个,所以该多肽进行水解,需9个水分子参与。设每分子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得到以上四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的个数分别是a、b、c、d,分别根据C、H、N、O守恒可得:2a+3b+9c+5d=55、5a+7b+11c+9d=70+9×2=88、a+b+c+d=10、2a+2b+2c+4d=19+9,解得c=3、d=4,即3个苯丙氨酸分子、4个谷氨酸分子。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