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黄河里的黄河鲤鱼又称龙门鲤。其个体肥大,体色艳丽,肉味纯正,鲜嫩肥美,为众多鲤鱼品种中的珍品。下列与黄河中全部黄河鲤鱼“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答案】A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分析题意,“黄河中全部黄河鲤鱼”属于种群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A、种群是生活在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属于种群,A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蓝藻、伞藻、小球藻、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前两者发生在质膜,后两者发生在叶绿体
B.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生物膜系统比黑藻简单
C.均有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D.仅黑藻有叶片,其可作为观察叶绿体与质壁分离现象的实验材料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又叫质膜).细胞质,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
蓝藻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蓝藻的质膜向内折叠成好几层,并且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这些膜就是蓝藻的光合膜。伞藻、小球藻和黑藻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详解】A、蓝藻、伞藻、小球藻、黑藻均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发生在质膜,伞藻、小球藻和黑藻发生在叶绿体,A错误;
B、蓝藻是原核生物,膜结构只有细胞膜,不具有生物膜系统,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B错误;
C、蓝藻、伞藻、小球藻、黑藻都共有核糖体,但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C错误;
D、仅黑藻有叶片,其可作为观察叶绿体与质壁分离现象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3.以下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仅能进行无氧呼吸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C.细胞代谢是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D.真核生物以 DNA 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 RNA 为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
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
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细菌不含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错误;
C、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代谢是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 DNA 为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哪一项不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ABC、三种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且该碳原子上还连着一个氢和一个R基,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BC不符合题意;
D、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具有传递信息、催化反应、转运物质等功能
B.A,T,C,G,U5种碱基最多可以组成8种脱氧核苷酸
C.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D.念珠蓝细菌细胞内的DNA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答案】B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1)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RNA具有传递信息(如mRNA传递遗传信息)、催化反应(某些酶是RNA)、转运物质(如tRNA转运氨基酸)等功能,A正确;
B、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T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碱基U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苷酸)、由碱基C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由碱基A、T、C、G、U组成的脱氧苷酸种类共有4种,B错误;
C、核酸分子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如DNA分子的多样性可表示为4n,n为碱基对数,C正确;
D、双链DNA分子的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念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呈现环状,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正确。
故选B。
6.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C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
【详解】A、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中合成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面,放射性先后出现在核糖体(a)、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A正确;
B、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
C、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小泡联系,故膜面积变小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先增加后减少,而细胞膜面积则增大,C错误;
D、35S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7.现在正在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该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
A.碱基、脱氧核酸、磷酸、氨基酸 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 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答案】D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据此答题。
【详解】甲型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和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水解产物为氨基酸;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故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故该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答案】C
【分析】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细胞膜作为生命系统的边界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A、动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的根部细胞都是没有叶绿体的,所以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C错误;
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C。
9.如图曲线a、b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可能代表主动运输
B.曲线a代表的分子跨膜运输一定不需要载体蛋白
C.曲线b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D.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a、b代表的运输速率产生影响
【答案】B
【分析】曲线a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无关,不消耗能量;而曲线b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
【详解】A、曲线a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无关,不消耗能量;而曲线b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a代表被动转输,曲线b可能代表主动运输(主动转运),A正确;
B、曲线a代表的分子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曲线b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C正确;
D、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a、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D正确。
故选B。
10.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除多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质的食物外,还应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这有利于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脂质和纤维素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不都具有多样性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C.人体内的细胞能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将其水解为单糖
D.胆固醇既参与人体血脂的运输,也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答案】C
【分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蛋白质单体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脂质不是大分子物质,二者都不存在排列顺序的多样性,A正确;
B、有些组成人体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B正确;
C、人体不能分解纤维素,所以细胞也不能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C错误;
D、胆固醇在人体中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睛】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纤维素酶水解细胞壁时,温度越低水解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答案】B
【分析】多酶片是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酶,外层为胃蛋白酶。胰酶中含有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能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胰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化为糖,胰蛋白酶能使蛋白质转化为蛋白胨;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转化为蛋白胨,二者合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详解】A、高烧使体温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降低了体内酶的活性,使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减退,酶并未彻底失活,A错误;
B、多酶片是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蛋白酶,外层为胃蛋白酶,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B正确;
C、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水解细胞壁时,温度处在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值,水解速度快,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低温抑制酶活性,高温会破坏酶活性,酶有最适温度值,C错误;
D、酸碱度也能影响酶活性,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活性,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不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B。
12.下图中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为小分子物质,且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Z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被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B.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X为小分子物质,且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X是葡萄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Y的组成元素为C、H、O、N,Y是蛋白质;Z的组成元素为C、H、O、N、P,Z是磷脂。
【详解】A、X是葡萄糖,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A正确;
B、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Z(磷脂)有关,B错误;
C、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蛋白酶能破坏细胞膜的结构,说明细胞膜含有Y(蛋白质)物质,C错误;
D、细胞膜上的Z(磷脂)是可以运动的,而大多数Y(蛋白质)也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A。
13.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分析】1、分析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
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
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定的流动性,C错误;
D、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C。
14.法布里病患者溶酶体中缺少α-半乳糖苷酶,使得糖脂无法被分解而聚集在溶酶体中。某研究者构建了可以生产α-半乳糖苷酶药用蛋白的细胞株,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α-半乳糖苷酶是在细胞的溶酶体内合成的
B.药用蛋白的产生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C.药用蛋白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后,囊泡膜可与溶酶体膜融合
D.法布里病可通过测定酶活性或糖脂的分布来进行诊断
【答案】A
【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次是胞吞和胞吐。
【详解】A、α-半乳糖苷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药用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产生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B正确;
C、药用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其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法布里病可通过测定酶活性或底物和产物的分布来进行诊断,D正确。
故选A。
15.激酶一般是指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底物分子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获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从ATP中转移磷酸基团。最大的激酶族群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并改变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激酶与其底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
B.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
C.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可能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
D.蛋白激酶可以通过磷酸化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D
【分析】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ATP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
【详解】A、蛋白激酶与其底物(酶)组成元素基本相同,都是CHON等,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激酶可以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该过程ATP等高能供体分子会水解释放能量,故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B正确;
C、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C正确;
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6.将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分别与物种A的幼根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
C.物种A幼根的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重量不变,表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若重量减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若重量增加,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
【详解】A、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不变,说明马铃薯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甲溶液是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A正确;
B、由图可知,马铃薯吸水能力要比物种A强,所以马铃薯更耐干旱,B正确;
C、在甲溶液中,物种A幼根会失去水分,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但浓度差较小的情况下细胞不一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C错误;
D、这五种蔗糖溶液中,在乙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减少最大,说明乙溶液的浓度是最大的,D正确。
故选C。
17.生活、生产中采用的许多措施都与细胞呼吸原理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酒精产量
B.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荔枝储存在无O2、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选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利于抑制细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2、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3、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4、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5、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6、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7、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酒精发酵需要无氧条件,因此向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持续通入空气,不仅不能提高酒精产量,还会降低酒精产量,A错误;
B、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B正确;
C、无O2时细胞无氧呼吸强度大,消耗有机物多。零下低温会冻坏细胞,因此荔枝应该储存在低O2、零上低温的环境中,C错误;
D、选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利于抑制细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18.植物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对水有一定的通透性,但研究发现大量的水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下列关于水通道蛋白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会导致细胞ATP/ADP的比值减小
B.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叶片气孔更易开放
C.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D.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在缺水条件下更易发生萎蔫
【答案】D
【分析】1、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但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运输。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
【详解】A、水分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不会导致细胞ATP/ADP的比值减小,A错误;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不容易吸收水分,叶片气孔不易开放,B错误;
C、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水进出细胞受阻,所以在高渗溶液中质壁分离的过程会减慢,但依旧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水更容易进出细胞,在缺水条件下,水容易离开细胞,不利于植物生存,容易发生萎蔫,D正确。
故选D。
19.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将 4 种植物器官各称取 3 g,切成小薄片放入试管中,编号后进行实验(备注:“/”表示无,“+”越多表示反应速率越快)。
序号
植物材料名称
3% H2O2
反应现象
反应速率
产生气泡多少
1
/
3 mL
+
少
2
马铃薯块茎
3 mL
+++++
大量
3
苹果果实
3 mL
++
不多
4
胡萝卜直根
3 mL
++++
多
5
白菜叶柄
3 mL
+++
较多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试管 1 在本实验中可以起到对照的作用
B.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可能不同
C.表中材料胡萝卜直根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D.若用以上各器官的研磨液 3 g,实验组的反应速率都加快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试管1没有加任何植物材料,在实验中起空白对照实验的作用,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不同植物材料的试管,反应的速率不一样,说明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可能不同,B正确;
C、分析表格实验结果可知,在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胡萝卜直根和白菜叶柄中,加入马铃薯块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最快,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C错误;
D、若把薄片制成研磨液 3 g,过氧化氢酶能最大限度与反应物接触,实验组的反应速度都将加快,D正确。
故选C。
20.钙离子释放到细胞膜外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下图是ATP为钙离子运输提供能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
B.脱离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部带有正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特殊化学键不稳定
D.ATP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其酶活性就被激活,在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同时,进而进行钙离子的转运。
【详解】A、由分析可知,转运Ca2+的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
B、脱离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载体蛋白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
C、ATP中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该特殊化学键不稳定,C错误;
D、ATP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正确。
故选C。
21.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生理活动时,收集了酵母菌生长增殖的资料,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4试管加入等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结果如下图所示。探究的问题不可能是( )
A.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多少
B.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吗
D.酵母菌在无氧呼吸中是否产生乙醇
【答案】D
【分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利用上述现象可鉴定呼吸作用的产物。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甲为密封条件,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乙为有氧条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试管1、2用于检测CO2的产生,试管3、4起对照作用。
【详解】A、根据试管1、2的颜色不同,可判断出装置甲产生的CO2较少,装置乙产生的CO2较多,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装置中利用酒精灯加热改变实验温度,通过检测CO2的产生量,可判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B不符合题意;
C、装置甲、乙的条件不同,酵母菌进行不同类型的细胞呼吸,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变色情况,可判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否都能产生CO2,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图可知,本实验中的试剂只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只能检测CO2,不能检测乙醇,D符合题意。
故选D。
22.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因此在结构上有多个类型。该类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不同组织中的类型和含量差异明显。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脱氢酶中的四条肽链由肽键相连以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B.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
C.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的同时生成少量ATP
D.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能催化同一种反应,说明该类酶不具专一性
【答案】B
【分析】1、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叫多肽。
2、人体无氧呼吸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二阶段产生乳酸。
【详解】A、乳酸脱氢酶特定的空间结构中的化学键主要是氢键、二硫键等化学键,不是肽键,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则其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而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强度高于正常血浆中的细胞,故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B正确;
C、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分解,即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不能生成ATP,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仍属于一类酶,仍能说明该类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23.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有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速率(mol/min)
1.2
1.0
1.3
1.6
3.0
O2的消耗速率(mol/min)
0
0.5
0.7
1.2
3.0
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速率为0.3 mol/min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
【答案】B
【分析】1、苹果的有氧呼吸,反应式为:在酶的作用下,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
2、苹果的无氧呼吸,反应式为:在酶的作用下,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综合分析:只有有氧呼吸才消耗氧气,所以只要消耗氧气,植物细胞就一定进行有氧呼吸;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多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如果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③O2吸收量
B、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而C2H5OH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 B错误;
C、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mol/min,消耗的葡萄糖为1.2/6=0.2mol/min,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6mol/min-1.2mol/min=0.4mol/min,消耗的葡萄糖为0.4/2=0.2mol/min,故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一半用于酒精发酵,C正确;
D、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速率相对最低,那么呼吸作用强度相对最低,在表格中b点的氧浓度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D正确。
故选B。
24.在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组合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②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
③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时,应选用含叶绿体小而多的细胞来观察
④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⑤科学家通过伞藻的嫁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控制着伞藻帽的形状
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后用低倍和高倍显微镜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答案】A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星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伞藻的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系,与伞柄无关,但是假根里面既有细胞核又有细胞质,所以不能证明伞帽形状由细胞核控制,需要做核移植实验。
【详解】①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鉴定还原糖时需要50-65摄氏度水浴加热,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不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①错误;
②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无氧和有氧条件,该实验属于条件对照实验,没有对照组,只有实验组,②错误;
③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时,应选用含叶绿体体积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这样才能更清楚的看到叶绿体的结构,③错误;
④澄清石灰水遇到CO2会变浑浊,但是不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因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的产物都有CO2,④错误;
⑤嫁接实验是为了与核移植对照比对,单做一个嫁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控制遗传性状,还有可能是细胞质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的,两个实验比照才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⑤错误;
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后用低倍镜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初始状态,第二次是观察质壁分离的状态,第三次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不用换高倍镜,⑥错误。
故选A。
25.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B.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C.动物体温的提升或维持都是依赖ATP释放的能量
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答案】B
【分析】1、ATP分解成ADP,放出能量;ADP转化为ATP,吸收能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2、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3、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
【详解】A、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使ATP产生减少,A错误;
B、ATP中的“A”是指腺苷,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B正确;
C、体温维持是依赖细胞呼吸释放热能,C错误;
D、剧烈运动时存在无氧呼吸的过程,消耗1mol的葡萄糖只能生成2mol得ATP,而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38molATP,D错误。
故选B。
26.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丙条件下,1mol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最少
【答案】C
【分析】1、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甲条件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乙与丙条件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丁条件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含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由图可知,有氧呼吸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可计算得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
C、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C正确;
D、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甲条件,D错误。
故选C。
27.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③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⑥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A
【分析】1、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是遗传物质都是DNA;
4、无氧呼吸没有水的生成。
【详解】①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是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②正确;
③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③错误;
④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以不同,④错误;
⑤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⑤错误;
⑥无氧呼吸没有水的生成,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⑥正确。
故选A。
28.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内能完成①②过程和①③过程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③无能量产生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③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④表示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A、人体细胞内能完成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即人体细胞内能完成①②过程和①③过程,A正确;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线粒体中能进行过程②,B错误;
C、动物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可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
D、乳酸菌细胞内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B。
29.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晕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C.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1·d-1
D.若自120小时后给予适宜的光照,则萌发种子的干重将继续减少
【答案】D
【分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详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即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的供能,A正确;
B、呼吸速率最大的阶段为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最大时刻,即72~96h,B正确;
C、胚乳干重减少量与萌发种子干重减少量差值最大时,胚乳营养转化为幼苗组成物质的速率最大。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96~120 小时(一天),该时间段内,胚乳干重减少量为118.1-91.1=27 mg,而萌发种子干重减少量仅为177.7-172.7=5mg,即胚乳中22 mg营养物质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转化速率为22 mg•粒-1•d-1,C正确;
D、若自120小时后给予适宜的光照,萌发种子将进行光合作用,种子的干重将会增加,D错误。
故选D。
30.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C.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过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
D.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两侧H+浓度差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中存在一群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ATP。
【详解】A、据图可知,图示为线粒体内膜的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A正确;
B、在电子传递链中,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生成水,B正确;
C、据图可知,H+从线粒体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的能量是由H+的化学势能提供的,C错误;
D、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建立膜两侧H+浓度差,使能量转换成H+电化学势能,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题
31.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步骤组别
1
2
3
4
5
6
7
8
I.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醇A
酶B
酶B
海B
酶B
Ⅳ.将相同温度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细胞中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合成酶的原料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完全失活
(4)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___________之间设立较小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 温度、酶的种类 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3)C
(4) 不能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5)30~50℃
【分析】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详解】(1)细胞中酶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2)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温度和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如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在实验时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3)A、据图分析,酶A在2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多,酶活性相对其他温度时较低,A错误;
B、在同一温度下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B错误;
C、据图分析,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C正确;
D、大于50℃条件时,酶A活性下降,不一定完全失活,D错误。
故选C。
(4)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5)由图的结果可知30~4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活性升高,40~5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活性降低,最适合温度可能在30~50℃之间,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可在30~50℃之间设置较小的温度梯度进行研究。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A、B两种淀粉酶的活性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独立完成教材中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2.科研人员研究氧气浓度对某植物种子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最好选择______(填“萌发种子”或“休眠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种子从休眠状态到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将会______。
(2)氧浓度为5%时,CO2的产生场所有______,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______。氧浓度为10%时,产生CO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
(3)若该种子细胞呼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氧浓度为M时,CO2生成量是O2吸收量的3倍,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______。
(4)对于酵母菌而言无论进行有氧还是无氧呼吸其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均在__________,且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源于__________(选填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
【答案】(1) 萌发种子 萌发种子呼吸速率大于休眠种子,实验现象明显 变大(增大或升高)
(2)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酒精、水 线粒体基质
(3)6:1
(4) 细胞质基质 第一阶段
【分析】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图中氧气吸收量能代表有氧呼吸速率。某植物种子产生CO2比O2多,说明其无氧呼吸还能产生CO2,因此图中CO2生成量代表总呼吸速率,CO2生成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为无氧呼吸速率。
【详解】(1)休眠种子代谢弱,萌发种子代谢旺盛,萌发种子呼吸速率大于休眠种子,实验现象明显,研究氧气浓度对某植物种子细胞呼吸的影响,最好选择萌发种子;自由水促进代谢,从休眠状态到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将会变大。
(2)氧浓度为5%时,CO2生成量比O2吸收量大,因此该氧气浓度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CO2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产物为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因此除CO2外还有酒精、水;氧浓度为10%时,CO2生成量与O2吸收量相等,说明无氧呼吸速率为0,因此产生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3)有氧呼吸一分子葡萄糖消耗六分子O2产生六分子CO2,无氧呼吸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CO2,CO2生成量是O2吸收量的3倍,说明无氧呼吸生成的CO2(假定为2个单位)是有氧呼吸的CO2生成量(假定为1个单位)的两倍,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个单位,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6个单位,故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6∶1。
(4)有氧还是无氧呼吸其第一阶段为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ATP。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差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33.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上左图的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上右图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装置Ⅲ除用________代替上右图中的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________
b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________
f__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_倍。
【答案】(1) c→a→b(或c→b→a→b) d→b 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 等量清水 a向左移 d向右移 e向左移 f向右移
(3)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6
【分析】图中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应设置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的装置Ⅲ作为对照实验;其中液滴的移动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CO2的体积差,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详解】(1)有氧条件需要通入空气,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有氧条件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b→a→b(或c→a→b)。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所以装置只需要d→b即可。D瓶中含有少量空气,注意在实验前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目的是消耗掉瓶中剩余的氧气。装置中c瓶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为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需要补充的对照实验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II相同。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II中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Ⅱ内气压下降,液滴a左移;装置III中消耗的氧气体积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装置III内气压不变,液滴b不移动。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Ⅱ不消耗氧气,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不会引起装置Ⅱ内气压的改变,液滴c不动;装置III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压上升,液滴d右移。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Ⅱ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Ⅱ内气压下降,装置II中液滴e应左移;装置Ⅲ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总CO2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装置Ⅲ中液滴f右移。
(3)(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计算可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氧气产生1 mol CO2,消耗1/6 mol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每产生1 mol CO2需消耗1/2 mol葡萄糖。根据题目信息,消耗3 mol O2,释放9 mol CO2,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为3 mol,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 mol。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 mol。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6倍。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理解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难度。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6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6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