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试卷
展开[《*#优化方案》教辅%^~]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2022^%版#新教材教&辅*]
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薄言掇之 掇:拾取
B.薄言袺之 袺: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202%2版新教~#材教*辅@]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栽、种植 [2022%版^&新@教材*教辅]
解析:选B。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2.下列诗句中,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 [2^#02@2版*新教&材教辅]
A.田夫/抛秧/田妇/接 B.笠/是兜/鍪蓑/是甲 [2~022%版新教&^材教辅*]
C.低头/折腰/只不答 D.秧根/未牢/莳未匝 [2~022@*版新教材教%辅#]
解析:选B。B项,应为“笠/是/兜鍪/蓑/是/甲”。
3.许多古诗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6分) [202~2版新*教材教#辅@%]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________
(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________ [2022~%&*版新教材教#辅]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____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________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________
(6)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________
解析:(1)“金针穿罢拜婵娟”,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所以是七夕节(乞巧节)。
(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何处闻灯不看来”,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所以是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
(3)“江涵秋影雁初飞”,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这个时候头上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意思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渐渐能听到鞭炮声。这一夜没有多长时间了,两年还要把它平均分配。可知是除夕。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意思是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乞祭”指“乞讨祭食”,“丘”指“坟墓”,由此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
(6)“棹影斡波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这是赛龙舟的场景。可知是端午节。
答案:(1)七夕节 (2)上元节 (3)重阳节 (4)除夕 (5)清明节 (6)端午节
4.根据下面这个单句的内容,以“诗”为陈述对象,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单句扩展为生动形象、丰富细腻的复句(不少于50字)。(6分)
一首好诗,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2022~版新教材教辅&*^%]
答:
[20~^2*%2版新教#材教辅]
答案:一首好诗,就像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就像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就像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5.如图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优化方案^》*教辅@~#]
答: [《优化*@方案》^&~教辅]
[《优~%&化*方案》教辅#]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给出的标识应用的对象,如本题的标识是有关文物研究所的,由此判断标识的内容是有关文物的;二是把握标识中的具体形象,关注相关变形的文字(汉字、数字、字母等)和变形的事物,比如本题的标识中有“手”、汉字“文”等;三是联系标识的使用对象,把握寓意,如本题中“手”寓意发掘和保护。
答案:该徽标的构图要素主要有鼎、双手、汉字“文”。“鼎”和汉字“文”象征着文物,“手”体现文物研究所对文物的发掘和保护。
6.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5分) [《&优化方案》教%@辅^*]
市场监管总局25日发布公告,①要求加强对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②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④大量囤积紧张的市场供应防疫用品,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⑧对典型案例要及时予以曝光。
答:
答案:①在“价格”后加“监管”;②“保护”改为“维护”;③在“捏造”前加“对”(或:对于);④将“紧张的”放在“市场供应”后;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
7.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5分)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成长发展通道畅通,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答:
[《~*优化方案》&教#%辅]
答案: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优化方#案》%@教辅&~]
二、阅读提升(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9分)
过山农家 [《~优化方案》^&教辅#*]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六言绝句质朴平淡、清新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B.“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
C.“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由于天晴而无暇饮茶的喜悦。
D.三、四句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
解析:选C。“莫嗔”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却喜”反映了山农因天晴可以晒谷的喜悦。 [《^优化%方@案》&教辅#]
9.标题的含义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6分)
答:
[《*优&化%方案》教辅@^]
答案:诗中并没有出现“山”字,但诗人选取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间接地表现了诗人行走在“山”中;同时诗人通过“泉声”及山农家咯咯的“鸡鸣”,反衬出山间幽静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9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优%化方案~》教^#辅&]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优化^%方*案#》&教辅]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优化方@案》教*辅%&]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中的“九日”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颔联中“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二人写过“直挂云帆济沧海”“赢得青楼薄幸名”等名句。 [《@优化方^&案#》教辅*]
解析:选C。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至供不应求。 [2@~0%22版新*教材教辅^]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秋”“旧游”“不供”“古今愁”“依旧”,分析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之情、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寂寞苍茫之感。 [202&~%2*版新教材教#辅]
答案:本诗记叙诗人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之情;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优@化方&^案~》#教辅]
(三)(2020·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8分)
纪 村 事
韦 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优~%@化方案》教辅*]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20*2~2%版新教材教@&辅]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解析:选B。“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说法错误,从“果烂”“稻熟”可知,此时应是农忙时节。尾联中的“饷田”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13.“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优化方#案%》@教辅&^]
答: [《优#化&%方*案》^教辅]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应先对诗句意思进行解读,然后概括其描绘的画面特点。本题答题时要抓住上句总结出“忙碌”,抓住下句总结出“祥和”。
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4.“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答: [《^*优化%方案~&》教辅]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阐述理由。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理由则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声”或“数声”在营造意境上的妙处。 [20^22*版&新#教材教辅@]
答案:(示例1)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示例2)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