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docx、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错误,原文有“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可见北宋前期的词并没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B.“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还有“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选项以偏概全。
C.“影响范围小”错误,原文为“未获主流认同”,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错误,意在表明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演变的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没有提及对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4.B
5.形象:小禾爹是个简单粗暴、重男轻女、思想落后的家长。
作用:①凸显主要人物小禾的形象。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小禾借书、“我”为小禾凑蜡烛的情节。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了特定时代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突出了小说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6.①“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象征着小禾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改写命运的梦想,她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②“星星”是指点燃的烛光,“我”因为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③“星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我”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④“星星”也象征了众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选择当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旨在刻画小禾珍视课本、尊重知识的形象。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人物形象:
从文本“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可以看出,小禾爹说话时经常是“吼”“骂”,是个简单粗暴的家长。
从文本“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可以看出,小禾爹认为女孩子上学没用,就应该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所以说他重男轻女、思想落后。
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禾,小禾爹在文中是次要人物,其主要作用是塑造和衬托主人公的形象,通过文中“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等情节可知,他不支持小禾读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小禾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最后学业有成,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
情节作用:根据文中“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等情节可知,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后文中“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和“我”为小禾凑蜡烛等情节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合理,更有张力。
主题作用:小禾爹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根本不需要读书,这种思想落后的家长在过去的时代、在一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这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突出了小说的现实针对性,深化了主旨。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表层含义:根据文中“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可知,“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星星维修师”指的是小禾,因为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比喻含义:根据文中“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可知,“星星”指点燃的烛光;“星星维修师”指“我”,因为“我”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
象征义:文中“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拖曳着光芒飞行”的星星是经过小禾用铅笔修改过的,象征着小禾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她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改写着命运;由文中“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可知,“星星”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而“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
主题义:从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看,“星星”也象征了众多像小禾一样的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7.A 8.D 9.C
10.(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恐怕就在你吗?你可要努力。
(2)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郡中”做“豪杰”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诸豪杰”作主语,“皆应”作谓语,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除,指官职升迁”错误。除,指授予官职;“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转徙”指辗转迁移,或变化。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知,是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阅”,观察;“世道之责”,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第一个“其”,加强猜测语气,相当于“恐怕”;第二个“其”,表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
(2)“以”,率领;“乌合万余”,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万余乌合”,一万多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11.D
12.①在写景手法上,二者相同,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也可)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描写“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狗吠”“鸡鸣”。
②在意境上,二者不同。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的幽暗空寂的意境。而陶诗描绘的是田园一种和平平静、恬静优美的意境。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以空间为顺序”错。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
两首诗都采用了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这是视觉所见;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是听觉描写。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这是视觉描写;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这是听觉描写。
两诗在意境上有不同之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暧暧”,是模糊不清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整个画面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描写暗淡的山影,悠长的钟声,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意境幽暗空寂。
13.(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4.①厚积薄发 ②精益求精 ③心甘情愿
15.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不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16. 不能调换。渐进、渐悟、渐成符合逐渐进步,再深入感悟,最后成功的发展规律。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是说文艺巨制都是慢慢积淀来的,可填“厚积薄发”。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一种追求好上加好的精神,可填“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
③和前面“终不悔”呼应,可填“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心里完全愿意,没有勉强。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无一是”不合逻辑,改为“无一不是”;
二是“倾泻心血”搭配不当,改为“倾注心血”。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把握词语顺序的能力。
首先明确不能调换。
渐进:逐步前进、发展。
渐悟:渐次证悟真理。
渐成:逐渐成功。
渐进、渐悟、渐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逐渐进步,再深入感悟,最后成功的发展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17.例文:
“共情”造就美好社会
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善良的举动。却让鱼儿枯竭至死。我们以为把我们的好意一味强加给别人,别人就应该感恩戴德,却从没问过对方需不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只有自以为是的“同情”,却没有真正深入对方内心的“共情”。
自古以来,同情心便被视为人们所必需的美德,在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象征着同情的“恻隐之心”被视为四端之一,是人生来带有的品质。在外国的哲学中,同情出于利己的本能,即一个人爱自己的生命,那么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若是我在乎,珍惜他人的生命,便能够带来他人也在乎自己的生命的“利益”,因此产生了同情。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高度交互,我们会经常与他人的不幸相遇。但当我们看见山区的孩子悲伤哭泣,我们会同情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当我们看见病床上老人泪眼模糊,我们会同情他们饱受衰老病痛的折磨,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无法亲眼见证孙辈的成长。对他们的同情,有时并不基于我们对他们正确的理解。由此,我们给出的帮助和建议,其实并不切合对方所想、对方所需。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帮助,轻则无益,重则反而有害。
对于个体而言,正如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不存在观念、想法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因为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年龄阅历的差异而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性的“理解”好似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两者隔开,因而要真正做到“共情”,其实挺不容易。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与一个人相处一段时间,或注意沟通、了解对方想法,或时常注意换位思考,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至少会彼此了解、理解。因为人性本身是相似的,都向往真善美,也能明得失,只是个人取舍不同。知音虽难觅,仍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的一段佳话,可见人与人间可相通共情的能力是亘古长存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但当海水褪去,孤岛相连在同一块大陆上,任何一块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体的损失。”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那么正是共情在孤岛间筑起桥梁。孤岛即个体,个体间如同孤岛间毫无相连处,有其独特性,但整体而言,它们都是和谐于一整块大陆之上的。不止于情感上的理解与否,艺术家之间也许因派别、画风不同而自成一家,但真正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不受限于语言、受教育程度、懂行与否,“穿上他人的鞋,陪他走上一段路”即意味着脱去傲慢,带着谦虚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学习并接纳他人的思想主张。
罗素说:“须知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诚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然而不同的个体却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只有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人,也真正被他人理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这句话出自诗人泰戈尔的小诗。诗句的哲理是:凡事要站在别人的观点上想一想,不能只是自己凭空想象。就比如材料中,鸟儿飞在空中,它很快乐,它也想要鱼儿同样快乐,于是,它便把鱼儿举在空中。在它看来,这是对的,可它没站在鱼儿的观点上想想,鱼儿本就离不开水,它不愿意在空中。可就是因为鸟儿的凭空想象和一意孤行,反而害了鱼。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写作时,可以想想自己的成长经验中,是否有你自己认为对别人好,而别人却觉得他不需要或不接受的行为,最终,因为你的不理解和坚持,给双方都造成了不愉快的经历;或反向思考,是否有因为自己能“共情”,而产生积极效果的成功经验。由此,得出结论: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凭空想象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而要从别人的处境中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做出真正有益于对方的建议或行为。对此论点,可更进一步引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作为自己的论据。
立意:
1.多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
2.“共情”,是人最重要的社交能力。
3.勿只以我观物,只以己度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