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武汉市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5℃
D.你手上的物理期末考试卷质量为100g
2.(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敲击音叉,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图乙: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C.图丙:拉小提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D.图丁:在马路上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3.(3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洋说话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刘洋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D.刘洋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4.(3分)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5.(3分)下列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B.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镜片会变模糊
6.(3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因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人通过镜子能看到视力表的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C.丙图小明和小猫通过平面镜可以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丁图中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7.(3分)国庆假期,小强一家到磨山游玩。妈妈用照相机摄影时,小强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强的身“影”——光的反射
8.(3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额温枪”用于非接触安全排查。“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9.(3分)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方框L内为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透镜不一定是凸透镜
B.该透镜对光线一定起会聚作用
C.B点可能是透镜的焦点
D.入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MN
10.(3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
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
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
11.(3分)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
C.如果看远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D.为了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早上太阳出来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12.(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大于7.5cm小于15cm
C.在水透镜前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屏远离水透镜,光屏上又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能承接到清晰的像,这可以解释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13.(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从地球到宇宙空间站,身体的质量变小了
B.一瓶矿泉水被喝掉一半后,剩余矿泉水的密度变小
C.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14.(3分)以下是小红和小枫实验小组同学们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3)在矿泉水瓶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盐水的体积V1;
(5)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盐水和瓶的总质量m3;
(6)读出量筒中所盛盐水的体积V2;
(7)计算盐水的密度。
有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了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并写出了表达式:
①ρ=②ρ=③ρ=ρ水(ρ水已知)
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5.(3分)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6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质量为90g
B.杯中液体可能是水
C.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
D.当V=100cm3时,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5分)
16.(4分)如图甲,人和小鸟“比翼齐飞”,以人为参照物,小鸟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如图乙,树叶上的露珠,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如图丙,天空中的彩虹,实质上是 现象。
17.(5分)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图甲所示,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担任“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带领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太空中神奇的物理现象。
(1)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哪怕离得再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其原因是 。
(2)王亚平在太空中向水膜内注水做出了一个水球,当我们看到如图乙所示情景时,这个水球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若保持王亚平和水球的位置不变,继续向水球的中间注水,使水球的中间比边缘更厚一些,此时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丙所示的陀螺为“天宫课堂”拉开序幕,该陀螺从地球带到空间站,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自身可以发光的恒星。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透过玻璃舷窗看到的恒星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18.(4分)在室温(15℃)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 ,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橡皮膜会 (选填“向外凸起来、保持平齐、向里凹进去”)。锥形瓶在由热水放入冰水之后,锥形瓶中气体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3分)丹顶鹤立立跟同伴打架,失去了上喙。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团队利用3D打印做出塑料上喙的大致模样,接着手工打磨得到形状完美的塑料上喙,打磨过程中塑料上喙的质量 、密度 。又根据塑料上喙铸造得到同形状的金属钛上喙,帮助立立重获长久捕食能力。从塑料上喙到金属钛上喙,质量增加68g,已知ρ塑料=1.1×103kg/m3,ρ钛=4.5×103kg/m3,立立上喙的体积为 cm3。
20.(2分)如图所示,分别画出光线ab对应的水中的入射光线和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3分)如图所示,A′是物体AB上A点经过凸透镜(图中竖直的双向箭头符号)所成的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F。
22.(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小明拿外形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他可以将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明在此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小明2s内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了10cm,则蜡烛A的像相对蜡烛A移动的速度是 m/s。
23.(7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明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小明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的(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此时蜡烛的焰心位于凸透镜的 (选填“主光轴下方”、“主光轴上方”、“主光轴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左”或“右”)。
(5)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看到蜡烛放大的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放在虚线处,则人眼看到蜡烛的像 (选填字母)。
A.会消失
B.会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
24.(5分)小华捡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零件质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零件的体积。用塑料细线系好零件轻轻放入盛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kg/m3。
25.(9分)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g(如图丙所示);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小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后,发现向量筒中倒入盐水时,有几滴盐水滴到了桌子上,那么他测量盐水的密度值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3)同组的小泉又想到了只用天平测盐水密度的方法。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小泉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盐水擦干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m2;
③ ,用天平测出 为m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水的密度为ρ水)。
26.(8分)在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忽略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如图是小明在药店买的一瓶体积为2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酒精浓度是指消毒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消毒液总体积之比,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这瓶消毒液的密度;
(2)现有48g无水酒精,要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g;
(3)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消毒液中的酒精极易挥发,若没有密封保存,则时间久后,消毒液的密度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武汉市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5℃
D.你手上的物理期末考试卷质量为100g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3m,故A错误;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4km/h,故B正确;
C、武汉市在湖北省,元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10℃,故C错误;
D、物理期末考试卷质量约为3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长度、速度、温度、质量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敲击音叉,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图乙: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C.图丙:拉小提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D.图丁:在马路上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振动频率,所以是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在马路上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只能监测噪声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的辨别、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3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洋说话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刘洋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D.刘洋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4)响度跟振幅有关。
【解答】解:A、刘洋说话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刘洋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在天宫中有空气,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响度跟振幅有关,刘洋讲课声音很大是声音振幅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征和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4.(3分)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5.(3分)下列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B.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镜片会变模糊
【分析】(1)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3)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很低,所以窗玻璃也会很冷,室内温度较高,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美丽的冰花;
(4)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错误;
B、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钨丝直接升华为钨蒸气的现象,故B正确;
C、寒冷的冬天,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而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难度一般。
6.(3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因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人通过镜子能看到视力表的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C.丙图小明和小猫通过平面镜可以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丁图中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A.由图可知,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乙图中在镜中看到视力表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故B错误;
C.丙图中小聪和小猫相互看到,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反射,平面镜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7.(3分)国庆假期,小强一家到磨山游玩。妈妈用照相机摄影时,小强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强的身“影”——光的反射
【分析】(1)“摄影”,即利用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3)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4)影子的形成、日月食以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小强的身“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几种“影”,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熟练掌握其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3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额温枪”用于非接触安全排查。“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分析】“额温枪”传感器接收人体所发射出来的红外线辐射的能量来测定体温。
【解答】解:“额温枪”属于红外线测温仪的一种,主要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所发射出来的红外线辐射的能量来测定体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9.(3分)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方框L内为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透镜不一定是凸透镜
B.该透镜对光线一定起会聚作用
C.B点可能是透镜的焦点
D.入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MN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B、图中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不能确定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故A正确、B错误;
C、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故C正确;
D、若透镜是凸透镜,入射光线将平行主光轴MN;若透镜是凹透镜,入射光线就不平行主光轴MN,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0.(3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
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
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电影机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对于传统的相机来说,是通过一组三棱镜的再次折射后,将“倒立”的像纠正过,变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
D.鱼缸与缸中的水构成凸透镜,金鱼及金鱼所成的像均在透镜的一侧,所以看到的将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1.(3分)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
C.如果看远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D.为了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早上太阳出来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分析】(1)(2)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B的右端为凸透镜,纸筒A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在半透明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景物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调节上,符合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要变小,物距要增大;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解答】解:A、A端的半透明质,上面成的像由于漫反射,在A端附近合适的位置都能看到,用不着对着A端观察或对着B端向内方向观察,让光线从纸筒B通过凸透镜才可以看到、看清楚物体的像,故A错误;
B、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B朝着室外面,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故B错误;
C、看远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近处景物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要增大,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故C正确;
D、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而不是平行于地面放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照相机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调节上,符合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要变小,物距要增大,像距要变小。
12.(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大于7.5cm小于15cm
C.在水透镜前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屏远离水透镜,光屏上又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能承接到清晰的像,这可以解释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分析】(1)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分析;
(2)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凸度越大,焦距越小;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
【解答】解: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则30m>2f、2f>15cm>f,所以7.5<f<15,故B正确;
C、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C正确;
D、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这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小,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后方,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13.(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从地球到宇宙空间站,身体的质量变小了
B.一瓶矿泉水被喝掉一半后,剩余矿泉水的密度变小
C.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3)瓶子容积一定,最多能装1kg水,要能装下其它液体,该液体的密度必须不小于水的密度;
(4)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
【解答】解:A、宇航员从地球到宇宙空间站,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身体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和体积改变,但是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C、瓶子容积V一定,能装1kg的水,若要装下1kg的其它液体,根据ρ=得,ρ液≥ρ水,而ρ酒精<ρ水,所以不能装下1kg的酒精,故C错误;
D、真实的砖瓦石块质量很大,会把人砸伤甚至砸死,而拍摄影视剧时不可能牺牲演员,要换用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砖瓦石块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有关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属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要特别注意。
14.(3分)以下是小红和小枫实验小组同学们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3)在矿泉水瓶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盐水的体积V1;
(5)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盐水和瓶的总质量m3;
(6)读出量筒中所盛盐水的体积V2;
(7)计算盐水的密度。
有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了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并写出了表达式:
①ρ=②ρ=③ρ=ρ水(ρ水已知)
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分析】液体密度ρ=,分别表示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可得到其密度表达式,对照给出的公式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由实验步骤可知,若不用量筒,可选用(1)(2)(3)(7)测量盐水的密度,则水的质量m水=m1﹣m,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盐水的体积:V盐水=V水==,盐水的密度:ρ===•ρ水,故表达式③合理;
b:若用V1表示盐水的体积,则一定是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即选用(1)(3)(4)(7)进行测量;
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盐水的体积:V盐水=V1,盐水的密度ρ==,该方案中,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会有部分盐水附着在矿泉水瓶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V1小于(3)矿泉水瓶中盐水的体积,由ρ=可知,计算出的盐水密度偏大,故表达式②不合理;
c:若使用量筒,则应先测量矿泉水瓶与盐水的总质量,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在测量剩余盐水与矿泉水瓶的总质量,即选用(3)(5)(6)(7)进行测量;
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3,盐水的体积:V盐水=V2,盐水的密度:ρ==,故表达式①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密度测量实验中密度的表达方式,在实验步骤中找到盐水质量与体积的计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5.(3分)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6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质量为90g
B.杯中液体可能是水
C.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
D.当V=100cm3时,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
【分析】(1)设液体的密度为ρ液,杯子的质量为m杯,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液体的体积V0=60cm3,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90g,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为200cm3时,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250g,据此列方程组求解杯子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
(2)当V=100cm3时,求出杯内液体总体积,再利用m=ρV求出杯中液体总质量;
(3)根据杯子已盛60cm3液体与从龙头中流出液体的最大体积可以得到杯子的容积。
【解答】解:
(1)设液体的密度为ρ液,杯子的质量为m杯,
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液体的体积V0=60cm3,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90g,
由ρ=可得:ρ液V0+m杯=90g,
即:ρ液×60cm3+m杯=90g﹣﹣﹣﹣﹣﹣﹣①
由图像可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为200cm3时,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250g,
同理可得:ρ液V0+ρ液V1+m杯=250g,
即:ρ液×60cm3+ρ液×200cm3+m杯=250g﹣﹣﹣﹣﹣﹣﹣②
②﹣①得:ρ液×200cm3=160g,
解得:
ρ液=0.8g/cm3,
将ρ液=0.8g/cm3代入①可得:
0.8g/cm3×60cm3+m杯=90g﹣﹣﹣﹣﹣﹣﹣①
则杯子质量:
m杯=42g,故AB错误;
(2)当V=100cm3时,杯内液体总体积:V总=V0+100cm3=60cm3+100cm3=160cm3,
由ρ=可得,杯中液体总质量:
m′=ρ液V总=0.8g/cm3×160cm3=128g,故D正确;
(3)杯中已经装有6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由图像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最大为200cm3,
所以杯子的容积为:V容=60cm3+200cm3=260cm3=260mL,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图像、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5分)
16.(4分)如图甲,人和小鸟“比翼齐飞”,以人为参照物,小鸟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如图乙,树叶上的露珠,是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如图丙,天空中的彩虹,实质上是 色散 现象。
【分析】①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④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
【解答】解:①人和小鸟“比翼齐飞”,是指人和小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从运动的角度说明人和小鸟相对静止的;
②树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③树叶上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④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静止;液化;会聚;色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凸透镜的作用、彩虹形成的原理,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17.(5分)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图甲所示,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担任“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带领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太空中神奇的物理现象。
(1)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哪怕离得再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其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2)王亚平在太空中向水膜内注水做出了一个水球,当我们看到如图乙所示情景时,这个水球与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若保持王亚平和水球的位置不变,继续向水球的中间注水,使水球的中间比边缘更厚一些,此时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将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丙所示的陀螺为“天宫课堂”拉开序幕,该陀螺从地球带到空间站,其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自身可以发光的恒星。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透过玻璃舷窗看到的恒星是由于光的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
【分析】(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即可判断;
(3)继续注水,相当于减小焦距,再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即可判断;
(4)陀螺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据此回答;
(5)玻璃对光有折射作用,透过玻璃舷窗观察恒星相当于通过透镜看物体,进而判断像的虚实。
【解答】解:(1)空间站在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由乙图可知,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通过水球看到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3)继续注水时,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变小,物距不变,则像距变小,即成像变小;
(4)陀螺的地理位置变化,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其质量不变;
(5)玻璃对光有偏折作用,透过玻璃舷窗观察恒星利用了光的折射;
透过玻璃舷窗观察恒星相当于通过透镜看物体,由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通过透镜看物体看到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照相机;(3)变小;(4)不变;(5)折射;虚。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透镜的成像规律、质量的属性是本题的易错点。
18.(4分)在室温(15℃)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 向外凸起来 ,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橡皮膜会 向里凹进去 (选填“向外凸起来、保持平齐、向里凹进去”)。锥形瓶在由热水放入冰水之后,锥形瓶中气体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分析瓶子中的气体的体积变化,判断橡皮膜的变化;根据质量及其特性判断气体的质量变化,进而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气体的密度变化。
【解答】解:把瓶子放入热水中,瓶子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以橡皮膜会向外凸起来,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瓶子中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所以会观察橡皮膜会向里凹进去。
锥形瓶在由热水放入冰水之后,锥形瓶中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质量不变,根据ρ=知密度变大。
故答案为:向外凸起来;向里凹进去;不变;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质量及其特性、密度的大小变化,能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判断瓶子中的气体的体积变化是解答此题关键。
19.(3分)丹顶鹤立立跟同伴打架,失去了上喙。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团队利用3D打印做出塑料上喙的大致模样,接着手工打磨得到形状完美的塑料上喙,打磨过程中塑料上喙的质量 变小 、密度 不变 。又根据塑料上喙铸造得到同形状的金属钛上喙,帮助立立重获长久捕食能力。从塑料上喙到金属钛上喙,质量增加68g,已知ρ塑料=1.1×103kg/m3,ρ钛=4.5×103kg/m3,立立上喙的体积为 20 cm3。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在体积相同时,物体质量与其密度成正比。根据上喙的体积相同及不同材料引起的质量变化列方程求解上喙的体积。
【解答】解:打磨过程中,组成塑料上喙的物质减少,所以其质量变小;但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设立立上喙的体积为V,
由ρ=得,
ρ钛V﹣ρ塑料V=△m,
代入数值得
4.5g/cm3•V﹣1.1g/cm3•V=68g,
解得V=20cm3。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20。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密度的特点及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根据体积一定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是求解上喙体积的关键。
20.(2分)如图所示,分别画出光线ab对应的水中的入射光线和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会远离反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做出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属于基础题目。
21.(3分)如图所示,A′是物体AB上A点经过凸透镜(图中竖直的双向箭头符号)所成的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F。
【分析】由于A′是物体AB上A点经过凸透镜成的像,由此可以画出入射光线A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A′点,同时其折射光线还要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由此可以确定其右侧焦点的位置。
【解答】解:
由题知,A′是物体AB上A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所以入射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像点A′;
则连接CA′,就是入射光线A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过A点画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D,连接DA′,交主光轴于F点,则点F就是凸透镜右侧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折射后形成的,利用两者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1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小明拿外形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他可以将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明在此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3)小明2s内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了10cm,则蜡烛A的像相对蜡烛A移动的速度是 10 m/s。
【分析】(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
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厚玻璃两个像相距较远影响到实验效果,薄玻璃两个像几乎重合,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5)如果小明2s内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了10cm,即蜡烛A以5c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则蜡烛A的像相对镜面以5cm/s的速度向镜面靠近,则蜡烛A的像相对蜡烛A的速度为10cm/s。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1;(2)不需要;等效替代法;(3)1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3.(7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明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小明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80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放大 的(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此时蜡烛的焰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下方 (选填“主光轴下方”、“主光轴上方”、“主光轴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 下 移动(选填“上”、“下”、“左”或“右”)。
(5)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看到蜡烛放大的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放在虚线处,则人眼看到蜡烛的像 C (选填字母)。
A.会消失
B.会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3)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v<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
(4)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
(5)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f=1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由图知,当u=50cm﹣20cm=30cm>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65cm﹣50cm=15cm;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u′=15cm时,则v′=30cm,即光屏移动至50cm+30cm=80cm刻度线处,此时v′>u′,在屏上能再次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焰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方,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5)因为虚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虚线处放置一光屏对成虚像不产生影响,所以烛焰的像不会发生变化,故选C。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照相机;(3)80;放大;(4)主光轴下方;下;(5)C。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灵活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问题,是解题关键。
24.(5分)小华捡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零件质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54 g;
(3)用量筒测零件的体积。用塑料细线系好零件轻轻放入盛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20 cm3,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2.7×103 kg/m3。
【分析】(1)天平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或水平桌面上,调节原则是:相对于指针,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需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已知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
【解答】解:(1)天平在使用时,要放在水平台或水平桌面上;由图知,现在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石块的质量为m=50g+4g=54g;
石块的体积为V=80mL﹣60mL=20mL=20cm3;
石块的密度为ρ===2.7g/cm3=2.7×103kg/m3。
故答案为:(1)水平台;右;(2)54;20;2.7×103。
【点评】此题解析的关键是熟悉测量固体密度的基本实验程序,注意在密度公式的计算时,有时需要单位换算。
25.(9分)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B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82.4 g(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38.4 g(如图丙所示);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1 g/cm3。小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后,发现向量筒中倒入盐水时,有几滴盐水滴到了桌子上,那么他测量盐水的密度值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加盐 (选填“加盐”或“加水”)。
(3)同组的小泉又想到了只用天平测盐水密度的方法。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小泉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盐水擦干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m2;
③ 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 ,用天平测出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为m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ρ水 (水的密度为ρ水)。
【分析】(1)①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向右移动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需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根据指针的位置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
②烧杯和盐水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③盐水的体积等于盐水面对应的刻度值;
④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⑤根据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可以求得盐水的质量,知道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2)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
(3)根据盐水与水的体积相等,测出它们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故B正确;
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1=50g+20g+10g+2.4g=82.4g,
③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
④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m2=20g+10g+5g+3.4g=38.4g;
⑤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m=m1﹣m2=82.4g﹣38.4g=44g;
⑤盐水的密度:
ρ===1.1g/cm3;
小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后,发现向量筒中倒入盐水时,有几滴盐水滴到了桌子上,则所测盐水的密度偏小,结合密度计算公式可知他测量盐水的密度值偏大;
(2)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3)③将烧杯中倒入水到记号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盐水的质量:m=m1﹣m2,
水的质量:m水=m3﹣m2,
盐水的体积:V=V水==,
盐水密度:ρ===•ρ水。
故答案为:(1)①B;②82.4;④38.4;⑤1.1;偏大;(2)加盐;(3)③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④•ρ水。
【点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除熟练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外,还考查了特殊的方法测量密度。
26.(8分)在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忽略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如图是小明在药店买的一瓶体积为2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酒精浓度是指消毒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消毒液总体积之比,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这瓶消毒液的密度;
(2)现有48g无水酒精,要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g;
(3)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汽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消毒液中的酒精极易挥发,若没有密封保存,则时间久后,消毒液的密度将 变大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分析】(1)由浓度为75%、体积为200mL的医用酒精可求含有无水酒精的体积,然后利用m=ρV可求这瓶酒精中含无水酒精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酒精中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医用酒精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
(2)知道无水酒精的质量,利用V=求其体积,根据酒精浓度的定义可求出此时75%的医用酒精的体积,从而求出水的体积;
(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消毒液中的酒精极易挥发,使得消毒液中的酒精减少,根据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判断出消毒液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1)由浓度为75%、体积为200mL的医用酒精可得,酒精中含有无水酒精的体积:V1=V×75%=200mL×75%=150mL=150cm3;
无水酒精的密度ρ1=0.8×103kg/m3=0.8g/cm3,
由ρ=可得,这酒精中含有无水酒精的质量:m1=ρ1×V1=0.8g/cm3×150cm3=120g;
这瓶酒精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200cm3﹣150cm3)=50g,
则这瓶酒精的质量:m=m1+m水=120g+50g=170g,
这瓶酒精的密度:ρ===0.85g/cm3=0.85×103kg/m3。
(2)48g无水酒精的体积:
V2===60cm3;
配制成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后的体积:
V3===80cm3;
所以需加入水的体积为:V′水=V3﹣V2=80cm3﹣60cm3=20cm3,
需加入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20cm3=20g;
(3)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是因为酒精和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或蒸发)现象;
消毒液中的酒精极易挥发,使得消毒液中的酒精减少,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消毒液的密度变大。
答:(1)瓶中消毒液的平均密度是0.85×103kg/m3;
(2)现有48g无水酒精,要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20g;
(3)汽化;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物态变化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属于中考热点题型。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度第一期期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度第一期期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