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69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69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69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雏鸟破壳 B.火车行驶 C.枯叶成画 D.“嫦娥”绕月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3.下列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含羞草 B.变形虫 C.金针菇 D.新冠病毒
4.我们食用的大米主要是种子的( )
A.种皮 B.胚乳 C.子叶 D.果实
5.探究实验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重新作出假设 B.继续查找资料
C.重新进行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6.“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把鼠妇( )
A.随意丢弃 B.统一消灭 C.放回自然 D.继续饲养
7.植物的根和芽都能够使植物体生长,是因为两者都含有(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8.“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碳、氧 D.硼、磷、铁
9.杜鹃花比杜鹃少了(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下列关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表中,主要体现了( )
类群
高等植物
脊椎动物
昆虫
大型真菌
数量
936种
463种
1079种
164种
A.物种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1.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液
12.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
A.水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无机盐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 )
A.根 B.茎 C.叶 D.芽
14.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花萼、花柄 B.花萼、子房 C.雄蕊、雌蕊 D.花托、花丝
15.青萝卜是中国萝卜中的绿皮萝卜。青萝卜埋入土壤里的部分为白色,其他部分通体全绿,又名“出头青”。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温度
16.俗话说,“树不怕伤心,就怕剥皮”,原因是树皮里有运输有机物的( )
A.导管 B.筛管 C.叶脉 D.气孔
17.清水洗菠菜时,水不变色;煮菠菜时,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高温损伤了菠菜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8.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甲、乙两个玻璃杯中的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都放10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加入凉开水至中间滤网(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种子具备萌发条件
B.①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变量是一定的水分
C.②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变量是充足的空气
D.②⑤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
19.如图中甲能发育成葵花籽,乙能发育成南瓜子,葵花籽和南瓜子分别是( )
A.果实,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种子 D.种子,果实
20.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21.把洋葱放在盛满水的玻璃杯上,置于阳台。五周后的长势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管状叶和鳞茎叶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管状叶和鳞茎叶的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C.根的生长主要靠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
D.管状叶和鳞茎叶在结构层次上都是器官
22.移栽南瓜秧时,根部要带土坨,这是为了( )
A.保留养分 B.保护生长点
C.保护根冠 D.保护幼根和根毛
23.如图为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①④③
B.视野由④到①,需要转动转换器
C.视野由①到③,需转动粗准焦螺旋
D.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24.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表中与之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温度
B
植物体
叶
花
果实
C
人体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保护组织
D
动物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A.A B.B C.C D.D
25.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12点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
D.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积累最多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50分)
26.(4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五种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A过程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B过程能降低叶片温度,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植物在光下只能进行C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
(4)D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7.(6分)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水稻一般是生长在淡水田中的,但有一种水稻能在盐浓度较高的水田中正常生长,它就是海水稻。海水稻的耐盐浓度为0.3%~1.2%,而海水盐浓度高达3%~3.5%,因此它不能生活在海水中,而主要生活在盐浓度为0.6%的盐碱地。
资料二: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们展示了问天舱内水稻的生长情况,相比于在地面,此次太空水稻出现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征”。
(1)海水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 区,若用海水浇灌海水稻,海水稻细胞会 (填“吸水”或“失水”)。
(2)海水稻可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原因是海水稻细胞液浓度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太空水稻出现了“太空综合征”,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太空水稻的根却出现了“方向乱”的现象,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28.(5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
(1)图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2)图2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 和[③]物镜。
(3)小明同学下降镜筒时,为了避免压破玻片,眼睛应注视[ ]。
(4)小明同学在观察玻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在视野中还看到许多气泡,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
29.(7分)请观察下列图片,据图回答:
(1)图 为植物细胞结构图,你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写出一点即可)。
(2)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⑤] 中含有大量糖分。
(3)甲图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甲图细胞中有[③] 。
(4)丙图中,A细胞通过 形成B,形成的新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 ;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0.(6分)小明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先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再如图1所示进行处理。图2则表示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
(1)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该过程,气体变化与图2中[ ]项相同。
(2)将甲乙两片叶片取下,用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可以观察到图1中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 。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1.(4分)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选取两份质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甲组菠菜用开水烫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
③将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分别置于恒温箱内(如图1),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浓度数据,(如图2)(本实验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实验采用不透光的恒温箱,是为了避免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点即可)。
(3)分析图2,乙组氧气浓度的变化是 。
(4)请写出与乙组中氧气变化相关的生理过程反应式: 。
32.(5分)图1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菜豆种子甲的胚包括 (填序号)。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将发育成乙植株,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甲的[ ] 。
(3)乙植株中的⑥是由甲的[ ] 发育而来的。
(4)结构[⑧]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结构[⑦]中的 向上运输。
(5)图2中能表示甲发育到乙过程体内有机物重量变化的是[ ]。
33.(6分)橘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萌发时, 最先突破种皮,它将发育为B中的[ ]。
(2)橘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 ]中散发出来,该植物果实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开花→
→受精→结果四个阶段。
(3)受精后,D中的[ ]发育为E。E中的白色“筋络”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 。
34.(7分)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和保鲜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请回答。
(1)分析图甲,补充光照时间在2~6h范围内,草莓单果质量随着补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 。
(2)草莓植株叶绿素的含量在补充光照 h时含量最高,有利于把 转变为化学能。
(3)实验二设置“常氧浓度组”的目的是 。
(4)观察图乙可知, 氧浓度更适宜贮藏草莓,原因是 。
(5)根据实验二所得结论,为了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雏鸟破壳 B.火车行驶 C.枯叶成画 D.“嫦娥”绕月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雏鸟破壳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BCD、火车、枯叶“嫦娥”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B正确。
故选:B。
3.下列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含羞草 B.变形虫 C.金针菇 D.新冠病毒
【分析】1、细胞是构成目前所有已知生命(不包括病毒)的基本单位,称为构成生命的基础。
2、细胞结构: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解答】解:A含羞草、C金针菇属于植物细胞,具备细胞结构;
B、变形虫属于动物细胞,具备细胞结构;
D、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
故选:D。
4.我们食用的大米主要是种子的( )
A.种皮 B.胚乳 C.子叶 D.果实
【分析】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皮外紧贴着果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解答】解:大米用水稻加工而成,水稻种子包括种皮(种皮外紧贴着果皮)、胚和胚乳,胚乳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将种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坏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
故选:B。
5.探究实验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重新作出假设 B.继续查找资料
C.重新进行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分析】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评价探究方案的能力。
【解答】解:(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2)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故选:D。
6.“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把鼠妇( )
A.随意丢弃 B.统一消灭 C.放回自然 D.继续饲养
【分析】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解答】解: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植物的根和芽都能够使植物体生长,是因为两者都含有(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功能.分析作答.
【解答】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并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细胞和芽的生长点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组织,使植物体生长。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碳、氧 D.硼、磷、铁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解: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选:B。
9.杜鹃花比杜鹃少了(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花属于植物,杜鹃属于动物,因此杜鹃花的结构层次与杜鹃的相比少了系统。
故选:D。
10.下列关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表中,主要体现了( )
类群
高等植物
脊椎动物
昆虫
大型真菌
数量
936种
463种
1079种
164种
A.物种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解: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表中高等植物936种,脊椎动物463种,昆虫1079种,大型真菌164种,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故选:A。
11.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液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解:A、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的流动能促进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符合题意;
D、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
A.水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无机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西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 )
A.根 B.茎 C.叶 D.芽
【分析】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其实,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解答】解:将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下面是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故选:D。
14.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花萼、花柄 B.花萼、子房 C.雄蕊、雌蕊 D.花托、花丝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组成。
【解答】解: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组成,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见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故选:C。
15.青萝卜是中国萝卜中的绿皮萝卜。青萝卜埋入土壤里的部分为白色,其他部分通体全绿,又名“出头青”。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温度
【分析】叶绿素是位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体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的缘故,分析解答。
【解答】解:萝卜的地上部分可以得到光照,呈绿色,说明地上部分的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地下部分不能得到光照和地上部分的颜色是有差异的,说明地下部分没有叶绿素,但叶绿体仍存在,内有叶黄素等色素;这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够合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阳光。
故选:C。
16.俗话说,“树不怕伤心,就怕剥皮”,原因是树皮里有运输有机物的( )
A.导管 B.筛管 C.叶脉 D.气孔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树皮中有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故选:B。
17.清水洗菠菜时,水不变色;煮菠菜时,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高温损伤了菠菜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用清水洗菠菜时,水不变色;当炒菠菜时,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高温损伤了菠菜的细胞膜,失去了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故选:B。
18.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甲、乙两个玻璃杯中的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都放10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加入凉开水至中间滤网(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种子具备萌发条件
B.①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变量是一定的水分
C.②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变量是充足的空气
D.②⑤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①~⑥中,只有第②组种子具备种子萌发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以及胚是完整的,A正确。
B、①和③两组有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因此不能作为对照实验,B错误。
C、②③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可以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C正确。
D、②⑤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瓶是否完整,因此用②和⑤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D正确。
故选:B。
19.如图中甲能发育成葵花籽,乙能发育成南瓜子,葵花籽和南瓜子分别是( )
A.果实,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种子 D.种子,果实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以及种子。
【解答】解:根、茎和叶子是营养器官,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吸收,以及有机物制造相关。而花、果实、种子则是生殖器官,与植物繁殖是有关的。南瓜子是种子,而葵花籽是果实。因为葵花籽的外壳是果皮,去掉外壳的葵花籽可食用。南瓜子是种子,南瓜外面可使用的肉质部分是它的果皮。
故选:B。
20.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故选:A。
21.把洋葱放在盛满水的玻璃杯上,置于阳台。五周后的长势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管状叶和鳞茎叶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管状叶和鳞茎叶的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C.根的生长主要靠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
D.管状叶和鳞茎叶在结构层次上都是器官
【分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2)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期。
【解答】解:A、洋葱的叶有两种:管状叶和鳞茎叶(如图)。管状叶呈绿色,是洋葱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鳞茎叶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B、鳞茎叶和管状叶中都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正确。
C、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生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正确。
D、管状叶和鳞茎叶在结构层次上都是器官。正确。
故选:A。
22.移栽南瓜秧时,根部要带土坨,这是为了( )
A.保留养分 B.保护生长点
C.保护根冠 D.保护幼根和根毛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解: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南瓜秧,根部总是要带一个土坨移栽,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D。
23.如图为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①④③
B.视野由④到①,需要转动转换器
C.视野由①到③,需转动粗准焦螺旋
D.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分析】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解答】解:A、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向右方移动装片,④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①转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A错误。
B、视野由④到①,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变暗,操作过程为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最后在转动反光镜或改用较大的光圈,B正确。
C、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错误。
D、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右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方移动,D错误。
故选:B。
24.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表中与之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温度
B
植物体
叶
花
果实
C
人体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保护组织
D
动物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A.A B.B C.C D.D
【分析】图中甲包括乙和丙,丙包括丁。
【解答】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营养器官:根、茎、叶; ②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花、果实、叶是并列关系,B错误;
C、人体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类型,C错误;
D、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内有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25.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12点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
D.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积累最多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解答】解: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据图可见:a、c点是两曲线的交点,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12时,由于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影响了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正确。
D、6~18时,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不断积累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50分)
26.(4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五种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A过程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2)B过程能降低叶片温度,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3)植物在光下只能进行C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 ×
(4)D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分析】图A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光合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1)A表示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正确。
(2)B表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温度,增加降水量,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正确。
(3)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有光,所以植物能同时进行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C光合作用,只能进行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错误。
(4)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所以,D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蒸腾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
(1)√
(2)√
(3)×
(4)×
27.(6分)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水稻一般是生长在淡水田中的,但有一种水稻能在盐浓度较高的水田中正常生长,它就是海水稻。海水稻的耐盐浓度为0.3%~1.2%,而海水盐浓度高达3%~3.5%,因此它不能生活在海水中,而主要生活在盐浓度为0.6%的盐碱地。
资料二: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们展示了问天舱内水稻的生长情况,相比于在地面,此次太空水稻出现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征”。
(1)海水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 成熟 区,若用海水浇灌海水稻,海水稻细胞会 失水 (填“吸水”或“失水”)。
(2)海水稻可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原因是海水稻细胞液浓度 大于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太空水稻出现了“太空综合征”,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
(4)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太空水稻的根却出现了“方向乱”的现象,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地球的引力的影响 。
【分析】(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就越大。
(2)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解:(1)(2)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盐碱地的浓度大于水稻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水稻细胞失水,水稻体内的水流到盐碱地里,细胞失水,使普通水稻在盐碱地很难存活。所以若用海水浇灌海水稻,海水稻细胞会失水。海水稻可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原因是海水稻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
(3)太空水稻出现了“太空综合征”,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3)植物根的向地性是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太空中缺少引力作用,所以植物的根出现了“方向乱”的现象。
故答案为:
(1)成熟;失水。
(2)大于。
(3)环境影响生物。
(4)地球的引力的影响。
28.(5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
(1)图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E、C、B、D、A 。
(2)图2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① ] 目镜 和[③]物镜。
(3)小明同学下降镜筒时,为了避免压破玻片,眼睛应注视[ ③ ]。
(4)小明同学在观察玻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物镜 上。在视野中还看到许多气泡,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盖盖玻片时,方法不正确 。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2、图2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结合分析可知,图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E滴、C撕、B展、D盖盖玻片、A染和吸。
(2)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图2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分别是:①目镜和③物镜。
(3)调焦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见,小明同学下降镜筒时,为了避免压破玻片,眼睛应注视③物镜。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则污点只可能在物镜。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所以,在视野中看到许多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方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E、C、B、D、A
(2)①目镜
(3)③
(4)物镜;盖盖玻片时,方法不正确
29.(7分)请观察下列图片,据图回答:
(1)图 甲 为植物细胞结构图,你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叶绿体 (写出一点即可)。
(2)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⑤] 液泡 中含有大量糖分。
(3)甲图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甲图细胞中有[③] 叶绿体 。
(4)丙图中,A细胞通过 分裂 形成B,形成的新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 相同 ;B通过 分化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1)、(3)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
(2)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⑤液泡中含有大量糖分。
(4)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
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故答案为:
(1)甲;叶绿体
(2)液泡
(3)叶绿体
(4)分裂;相同;分化
30.(6分)小明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先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再如图1所示进行处理。图2则表示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
(1)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该过程,气体变化与图2中[ A ]项相同。
(2)将甲乙两片叶片取下,用 酒精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可以观察到图1中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 ①③ 。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水为原料,产物为淀粉 。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光照时间等。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图2中:A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1)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这样在实验中测得的淀粉只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植物原来就有的。该过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气体变化与图2中A项相同。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将甲、乙两片叶片取下,可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可以观察到图1中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①③。原因是:①③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②部分被黑纸片遮挡,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遇碘不变蓝;切断主叶脉后,④部分缺乏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遇碘不变蓝。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水为原料,产物为淀粉。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A;
(2)酒精;①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水为原料,产物为淀粉。
31.(4分)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选取两份质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甲组菠菜用开水烫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
③将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分别置于恒温箱内(如图1),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浓度数据,(如图2)(本实验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实验采用不透光的恒温箱,是为了避免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选取两份质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新鲜菠菜(或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或用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 (写一点即可)。
(3)分析图2,乙组氧气浓度的变化是 逐渐减小 。
(4)请写出与乙组中氧气变化相关的生理过程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生物体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以氧气浓度变化为衡量指标,所以采用不透光的恒温箱,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2)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菠菜细胞的死活,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选取两份质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新鲜菠菜,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将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分别置于恒温箱内。
(3)分析图2可知,乙组氧气浓度的变化是逐渐减小,因为未用开水烫熟的新鲜菠菜细胞能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恒温箱中的氧气。
(4)与乙组中氧气变化相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其反应式为: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取两份质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新鲜菠菜(或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或用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
(3)逐渐减小;
(4)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2.(5分)图1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菜豆种子甲的胚包括 ①②③④ (填序号)。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将发育成乙植株,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甲的[ ② ] 子叶 。
(3)乙植株中的⑥是由甲的[ ① ] 胚芽 发育而来的。
(4)结构[⑧]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结构[⑦]中的 导管 向上运输。
(5)图2中能表示甲发育到乙过程体内有机物重量变化的是[ B ]。
【分析】图中的①是胚芽,②是子叶,③是胚根,④是胚轴,⑤是种皮,⑥是叶,⑦是茎,⑧是根。
【解答】解:(1)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所以图1中,菜豆种子甲的胚包括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
(2)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所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将发育成乙植株,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甲的②子叶。
(3)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其中的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所以乙植株中的⑥叶是由甲的①胚芽发育而来的。
(4)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结构⑧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⑦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
(5)种子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故图2中能表示甲发育到乙过程体内有机物重量变化的是B。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
(2)②子叶;
(3)①胚芽;
(4)导管;
(5)B。
33.(6分)橘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萌发时, 胚根 最先突破种皮,它将发育为B中的[ ② ]。
(2)橘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 ⑤ ]中散发出来,该植物果实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开花→ 传粉
→受精→结果四个阶段。
(3)受精后,D中的[ ④ ]发育为E。E中的白色“筋络”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 组织 。
【分析】图中的A是种子,B是幼苗,C是植物体,D是花,E是果实;①是茎和叶,②是根,③是花瓣,④是子房,⑤是花药。
【解答】解:(1)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所以A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它将发育为B中的②根。
(2)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的花药中散出后,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所以橘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⑤花药中散发出来,该植物果实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四个阶段。
(3)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受精后,D中的④子房将发育为E果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E中的白色“筋络”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所以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
故答案为:(1)胚根;②;
(2)⑤;传粉;
(3)④;组织。
34.(7分)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和保鲜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请回答。
(1)分析图甲,补充光照时间在2~6h范围内,草莓单果质量随着补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 增加 。
(2)草莓植株叶绿素的含量在补充光照 6 h时含量最高,有利于把 光能 转变为化学能。
(3)实验二设置“常氧浓度组”的目的是 作对照 。
(4)观察图乙可知, 低 氧浓度更适宜贮藏草莓,原因是 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
(5)根据实验二所得结论,为了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用保鲜膜将草莓封起来(或将草莓放在保鲜盒中密封保存,合理即可) 。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补充光照时间在2~6h时,草莓单果质量的曲线在上升,所以该范围内草莓单果质量随着补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观察图甲可知,草莓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最高时,补充光照时间为6h。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的含量高有利于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
(3)由题可知,实验二探究“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变量是氧浓度,“低氧浓度组”是实验组,所以设置“常氧浓度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4)由图乙可知,低氧浓度组草莓的呼吸强度低于常氧浓度组草莓的呼吸强度,说明低氧浓度更适宜贮藏草莓,原因是: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根据实验二所得结论可知,低氧浓度更适宜贮藏草莓,所以为了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保鲜膜将草莓封起来,或将草莓放在保鲜盒中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1)增加;
(2)6;光能;
(3)作对照;
(4)低;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用保鲜膜将草莓封起来(或将草莓放在保鲜盒中密封保存,合理即可)。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