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11++核舟记(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12《诗经》二首(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12《诗经》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三单元11 *核舟记/魏学洢课文课件ppt
展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核舟记》的文意,对《核舟记》有了整体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核舟记》,感受“核舟”的魅力。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朗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奇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奇巧”是文章的文眼,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表现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妙高超。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所雕刻物件构思巧妙,情态逼真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核舟的?
朗读2—5段,回答下列问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作者在介绍船头时,用了一系列方位词,请找出来,想一想这些方位词有何作用?
用“中”“右”“左”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后用“左”“右”描绘苏、黄的姿态、神情和动作,表现二人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时的神情。进一步显示了王叔远雕刻刀法的奇巧,也表明了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逼真。
作者在介绍这三个人物的时候,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什么样的心态。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苏东坡指点江山于画图中,好朋友同舟共济
超尘脱世的神情,活画出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宛然弥勒在前
作者在介绍这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苏东坡。1.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写得细腻。2.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介绍与主题吻合。
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
作者介绍船背只用了一小段文字,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介绍“核舟”?2.魏学洢介绍核舟的顺序不可谓不巧妙!他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雕刻艺术。这得益于他简洁、准确和生动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文中分别找出例句,加以品析。
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1.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介绍“核舟”?
2.魏学洢介绍核舟的顺序不可谓不巧妙!他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雕刻艺术。这得益于他简洁、准确和生动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文中分别找出例句,加以品析。
1.品析语言的简洁性。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为了说明雕刻者技艺之“奇巧”,先说尺寸之短,“径寸之木”,再说雕刻物件繁多,“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又进一步总结形象之真、艺术之妙,“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三个层次,简明扼要。
2.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在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为没有经过准确测量,所以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语很有分寸感。
3.品析语言的生动性。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容,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秩序井然,神态毕出。
这些简洁、准确且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引人想象的。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感悟一:明代王叔远的技艺并非先天得来,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感悟二:一枚小小的桃核,可以表现“大苏泛赤壁”的内容,可见雕刻者非凡的想象力。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我们也可以在一件小事中,通过想象,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全篇仅400余字,就完美地展现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语言简洁生动。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应如此。
1.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中“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分别填入括号内。(1)能以径寸之木( ) (2)石青糁之( )(3)左臂挂念珠倚之(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译文: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着胸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1)阅读清代宋起凤的《核工记》,简析其中对核雕的描写与《核舟记》有何异同。(2)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工艺品,做简要介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说明文。
刻木巧匠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曾不盈寸,雕栏相望焉,黄不属,其两膝相比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省略句,倒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1《核舟记》第二课时课件PPTpptx、11《核舟记》第二课时同步练习docx、11《核舟记》第二课时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说明文,全文可分几部分,船体大小和格局,船背题名篆章,整体说明核舟的规格,局部介绍船的正面,局部介绍船的背面,逻辑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