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主题二 地球的运动——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展开这是一份主题二 地球的运动——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共7页。
主题二 地球的运动
/ 课程标准 /
地球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公转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 知识体系 /
知识点1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时间差异: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即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知识点2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公转特征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一年中,当地球从②→③→④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太阳高度越来越低,物体的影子越来越长。当地球从④→①→②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越来越高,物体的影子越来越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昼 短夜长,南半球与之相反。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昼夜相等。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能够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太阳能够直射2次。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无太阳直射现象,夏至时,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大;冬至时,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小;南半球与之相反。
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变化(北半球)
| 节气 | 日期 | 太阳直射点 | 太阳高度 | 昼夜长短 | 季节及月份 |
① | 春分 | 3月21(22)日 | 赤道 | 中间 | 昼夜相等 | 春季(3、4、5) |
② | 夏至 | 6月22(21)日 | 北回归线 | 最高 | 昼(最)长,夜(最)短 | 夏季(6、7、8) |
③ | 秋分 | 9月23(22)日 | 赤道 | 中间 | 昼夜相等 | 秋季(9、10、11) |
④ | 冬至 | 12月22(23)日 | 南回归线 | 最低 | 昼(最)短,夜(最)长 | 冬季(12、1、2) |
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五带的名称与特点:
温度带名称 | 气候特点 |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
热带 | 气候终年炎热 | 有 | 无 |
北温带 | 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 | 无 | 无 |
南温带 | |||
北寒带 | 气候终年寒冷 | 无 | 有 |
南寒带 |
温度带的判定:纬度数小于23.5°的地点位于热带;大于66.5°的地点位于南北寒带;23.5°—66.5°之间的点位于南北温带。
/ 典例精讲 /
【例题1】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D.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
【答题指导】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上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
【答案】B
【例题2】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2)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清明 B.雨水 C.立春 D.霜降
(3)11月30日正午时分,我国海口市(20°N)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 )
A.正东方 B.正西方 C.正南方 D.正北方
【答题指导】(1)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的节气,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球,结合图和选项可知,清明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3)11月30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所以我国海口市(20°N)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正北方。
【答案】(1)C (2)A (3)D
/ 知识速记 /
速记口诀一 地球的自转
自西向东绕轴转,一周时间为一天;
地球本身不透明,阳光只能照一半;
东方日出西落日,作息时间有早晚;
地球自转不间断,昼夜交替是必然;
拿地球仪来演示,其实道理很简单。
速记口诀二 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转也公转,自西向东未改变;
身子倾斜绕太阳,转动一周用一年;
处于轨道不同位,地面光热随之变;
光热多少论冬夏,光热适中在春秋;
春夏秋冬在更换,南北半球正相反;
季节变化归公转,热量差别看地面;
五带划分看纬度,界定极圈回归线;
阳光直射有南北,南北未过回归线;
极昼极夜高纬见,最低纬度在极圈;
太阳高照在热带,斜射厉害南北寒;
南北温带较适中,四季变化最明显;
中国范围图中见,绝大部分北温带。
/ 技巧点拨 /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以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应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明白其共同点,尤其是要弄清楚昼夜现象、昼夜长短与昼夜更替之间的差异。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地球本身又不发光,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地球自转的方向问题。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只是看起来的表象,并不表示运动方向相反。实际上,不管从哪个位置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 拓展材料 /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试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哥白尼与日心说】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人类对“地转”的认识要比对“地圆”的认识晚得多。我国古代早有人提出过“ 地转 ” 的真知灼见。16 世
纪中叶,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年观测研究,发表了著名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冲击了当时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当时的统治者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如今,地球绕太阳运动已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不做圆周运动。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存在夹角】
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赤道所在的平面称赤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面。地球运动时地轴对轨道平面的方向不变,并始终保持66°34′ 的倾角,使得赤道面与黄道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二者之间有一个23°26′ 的夹角,这两个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不仅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还使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任一地点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四 认识大洲——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共7页。
这是一份主题六 认识国家——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俄罗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八 认识中国分区2——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