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孟德尔定律与伴性遗传及遗传病学案
展开建网络 理考点
查易错 清盲点
1.下列关于遗传基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一胎产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
(2)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一定占3/8。(×)
2.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一对等位基因(B、b)如果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4)人类遗传病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5)羊水检查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扫边角 补漏点
1.教材必修2 P5“文字信息”:杂合子(Dd)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
【答案】 基因型为Dd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D∶d=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D∶d=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教材必修2 P7“图1—6”: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
【答案】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3.教材必修2 P10“旁栏思考”: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答案】 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3∶1)2。
4.教材必修2 P28“相关信息”:为什么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答案】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5.教材必修2 P34“资料分析”:为什么人类的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答案】 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6.教材必修2 P94“练习1(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涉及哪些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答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的常染色体的一半再加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24条染色体上的DNA的全部序列。
考点1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eq \a\vs4\al(主干知识·整合)
1.两大规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
2.一对等位基因(Aa)相关的异常性状分离比
3.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
(1)正常比例
①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
eq \b\lc\{\rc\ (\a\vs4\al\c1(产生配子种类:4种,自交后代\b\lc\{\rc\ (\a\vs4\al\c1(表现型:4种,性状分离比:9∶3∶3∶1,基因型:9种)),测交后代\b\lc\{\rc\ (\a\vs4\al\c1(表现型:4种,比例:1∶1∶1∶1,基因型:4种))))
②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
eq \b\lc\{\rc\ (\a\vs4\al\c1(产生配子种类:8种,\a\vs4\al(自交,后代)\b\lc\{\rc\ (\a\vs4\al\c1(表现型:8种,性状分离比:3∶13∶13∶1,基因型:27种)),测交后代\b\lc\{\rc\ (\a\vs4\al\c1(表现型:8种,比例:1∶11∶11∶1,基因型:8种))))
③AaXBXb×AaXBY(A、a控制白化病,B、b控制色盲;不考虑性别差异)
(2)基因互作变式
(3)致死问题变式
①若显性纯合(AA和BB)胚胎致死,则AaBb×AaBb→4AaBb∶2Aabb∶2aaBb∶1aabb;若显性纯合(AA或BB)致死,则AaBb×AaBb→6A_Bb∶3A_bb∶2aaBb∶1aabb或6AaB_∶2Aabb∶3aaB_∶1aabb。
②若隐性纯合胚胎致死eq \b\lc\{\rc\ (\a\vs4\al\c1(双隐性致死:AaBb自交后代表现, 型比例为9∶3∶3,单隐性致死aa或bb致死:AaBb,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
③若AB♂(或♀)配子致死,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5∶3∶3∶1;若Ab或aB♂(或♀)配子致死,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7∶3∶1∶1;或ab♂(或♀)配子致死,则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8∶2∶2。
④若AaBb个体自交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2∶2∶2,则与正常配子比较可得出基因型为AB的配子有50%不育。
eq \a\vs4\al(高考真题·探究)
1.(2021·湖北卷)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
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
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
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
【解析】 据表可知:甲×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可能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用A/a、B/b、C/c表示,甲、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只写出一种可能情况)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AaBBCc),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A正确;据分析可知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B正确;据分析可知,组1中的F1(AaBbCC)与甲(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C错误;组2中的F1(AABbCc)与丙(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D正确。
【答案】 C
2.(2022·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eq \(――→,\s\up17(酶1))红eq \(――→,\s\up17(酶2))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所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 _表现为白花。(1)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所占的比例为1/2。(2)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
【答案】 (1)白色∶红色∶紫色=2∶3∶3 AAbb、Aabb 1/2
(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eq \a\vs4\al(考点集训·过关)
1.(2022·内蒙古海拉尔二中模拟)科研人员将某二倍体纯合野生稻甲中的冷敏型基因r改造成耐冷型基因R,筛选得到纯合耐冷突变体乙,甲和乙杂交,F1表现为耐冷型,F1自由交配得F2,F2耐冷型280株,冷敏型200株,比例接近7∶5。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假设: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某种花粉成活率较低。假设花粉成活率保持不变,则下列分析中支持上述假设的是( )
A.F2中冷敏型个体占5/12,耐冷型个体中杂合子占1/2
B.F1产生的精子中R基因与r基因的比例为1∶5
C.F1做父本与甲正交,后代耐冷型∶冷敏型为1∶1
D.F1做母本与甲反交,后代耐冷型∶冷敏型为1∶5
【解析】 纯合耐冷突变体乙的基因型为RR,甲(rr)和乙杂交,F1表现为耐冷型,其基因型为Rr,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产生的卵细胞中R∶r为1∶1,基因型为r的卵细胞占1/2,F2中冷敏型个体(rr)占5/12,说明雄配子中r占5/6,因此F1产生的精子中R基因与r基因的比例为1∶5,耐冷型个体中基因型RR∶Rr=(1/2×1/6)∶(1/2×5/6+1/2×1/6)=1∶6,因此耐冷型中杂合子占6/7,A错误,B正确;雌配子育性正常,F1做父本(Rr)与甲(rr)正交,精子R∶r为1∶5,卵细胞均为r,后代耐冷型(Rr)∶冷敏型(rr)为1∶5,C错误;F1做母本(Rr)与甲(rr)反交,精子均为r,卵细胞R∶r为1∶1,后代耐冷型(Rr)∶冷敏型(rr)为1∶1,D错误。
【答案】 B
2.(2022·湖北模拟)小鼠的正常体型对矮小体型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在小鼠体型的遗传过程中,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即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A被“印迹”而不能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体型的小鼠不一定是纯合子,矮小体型的小鼠一定是纯合子
B.基因型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基因A来自哪个亲本
D.若“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母本一定是正常体型
【解析】 正常体型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不一定是纯合子,矮小体型的小鼠不一定是纯合子,若基因型Aa小鼠的A基因被“印迹”而不能表达,则表现为矮小体型,A错误;基因型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若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A被“印迹”而不能表达,即Aa中有一半表现为矮小体型,故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B错误;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基因A来自哪个亲本,若♂Aa×♀aa的子代性状比例为1∶1,则“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若♂Aa×♀aa的子代全为矮小体型,则“印迹”基因A来自父本,C正确;若“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其母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母本的基因A可能被“印迹”而表现矮小体型,D错误。
【答案】 C
3.(2022·湖北房县一中模拟)某自花传粉植株(2N=20),其花色、株高、抗病能力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员对这三对性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花色、株高、抗病能力的基因分别用A和a、B和b、D和d表示)。
(1)由实验一的结果可知,花色和株高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结果还不能确定花色和株高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利用实验二中的材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F1出现抗病∶感病=2∶1,可能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①D基因纯合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
②含有基因D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
为探究上述两种推测的正确性,我们可将F1代的抗病植株作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
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病=1∶2,则为推测____;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病=1∶1,则为推测____。
【解析】 根据实验一可知:红花高茎为显性,在实验二中后代每一对比例都是1∶1,故亲本红花矮茎和白花高茎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1)实验一的杂交实验设计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而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根据孟德尔的显性性状概念可分析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2)为了做出判断,最简单的实验为用实验二F1中的高茎红花(AaBb)进行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的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守自由组合定律。(3)对于F1出现抗病∶感病=2∶1的原因,根据杂种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可推测,上述异常比出现的原因可能是D基因纯合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另一可能是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有一定比例的未参与受精引起。据此设计实验如下:选择F1代的抗病植株(基因型为Dd)为父本进行测交,并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为情况①,即D基因纯合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则测交后代抗病(Dd)和感病(dd)的比例为1∶1,则说明杂种Dd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均正常参与受精,据此可知上述异常比例的出现可能是D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引起的。若为情况②,即含有基因D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F1代的抗病植株作父本产生的配子D∶d=1∶2,则测交后代抗病(Dd)和感病(dd)的比例为1∶2。
【答案】 (1)红花和高茎
(2)将实验二F1中的红花高茎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和株高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反之不遵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父本 ② ①
考点2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eq \a\vs4\al(主干知识·整合)
1.理清性染色体及其不同区段上基因的遗传规律
(1)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男性(XY):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
女性(XX):任何一条既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2)仅在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3)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特点
涉及同源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XaXa,男性为XAYA、XAYa、XaYA、XaYa(基因用A、a表示)。
遗传性状与性别的关系如下:
左图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而右图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技巧
[特别提醒] (1)家族性疾病并不一定就是遗传病,如传染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就是遗传病,如药物引起的器官受损。
(2)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病,如21三体综合征。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范围不同,前者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社会调查),而后者在某种遗传病患病家系中调查(家系调查)。
eq \a\vs4\al(高考真题·探究)
1.(2022·浙江1月选考改编)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不下降
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
【解析】 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的婴儿中患染色体病的概率大大降低,A错误;青春期发病风险低,使其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B正确;图示表明,早期胎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部分早期胎儿应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图示只是研究了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没有研究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D错误。
【答案】 B
2.(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本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
C.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08
【解析】 系谱图分析,甲病分析,Ⅰ1和Ⅰ2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Ⅱ4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A错误;Ⅰ1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Y,有丝分裂后期,其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为2个,B错误;对于甲病而言,Ⅱ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其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Ⅱ4的a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是1/2,则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C正确;Ⅲ1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只考虑乙病,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1/2=1/8;只考虑甲病,正常男性对于甲病而言基因型是Aa,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即aa=1/625,则a=1/25,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为1/13,则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13×1/4×1/8=1/416,D错误。
【答案】 C
eq \a\vs4\al(考点集训·过关)
1.(2022·山东三模)家蚕为ZW的性别决定类型,ZZ为雄性个体,ZW为雌性个体。在研究家蚕的某一性状时,发现存在隐性纯合(ZaZa、ZaW)致死现象。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用杂合的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自由交配,则F2中雌雄性的比例为( )
A.3∶4 B.1∶1 C.4∶3 D.6∶7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ZAZa,雌性的基因型为ZAW,杂交产生的F1为ZAZA、ZAZa、ZAW、ZaW,其中ZaW致死,F1产生雄配子中ZA∶Za=3∶1,雌配子中ZA∶W=1∶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ZAZA∶ZAZa∶ZAW∶ZaW=3∶1∶3∶1,其中ZaW致死,因此雌雄之比为3∶4,A正确。
【答案】 A
2.(2022·安徽模拟)果蝇的直刚毛和焦刚毛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灰身和黑身受另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实验小组让某直刚毛黑身雌果蝇和焦刚毛灰身雄果蝇杂交,F1均为直刚毛灰身,让焦刚毛黑身雄果蝇与F1的直刚毛灰身雌果蝇杂交,F2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直刚毛黑身∶直刚毛灰身∶焦刚毛黑身∶焦刚毛灰身=1∶1∶1∶1。不考虑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可知,题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中信息,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能确定,请说明理由;若不能确定,请利用F2中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探究B/b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写出杂交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让F2的黑身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若子代的直刚毛黑身果蝇中有3种不同的基因型,则子代直刚毛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其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直刚毛黑身雌果蝇和焦刚毛灰身雄果蝇杂交,F1均为直刚毛灰身,说明直刚毛、灰身为显性性状;根据焦刚毛黑身雄果蝇(焦刚毛、黑身都为隐性性状)与F1的直刚毛灰身雌果蝇(直刚毛、灰身全为显性性状)杂交,F2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直刚毛黑身∶直刚毛灰身∶焦刚毛黑身∶焦刚毛灰身=1∶1∶1∶1,据此可推测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但不能确定基因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焦刚毛雄果蝇与F1的直刚毛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无差别,为了探究B/b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知道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可选择F2中的焦刚毛雌果蝇与直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则子代雄果蝇均为焦刚毛,雌果蝇均为直刚毛;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子代基因型为Bb和bb,则子代雌雄果蝇都有直刚毛和焦刚毛,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让F2的直刚毛雄果蝇和直刚毛雌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子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则子代焦刚毛均为雄果蝇;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子代基因型为BB、Bb、bb,则子代雌雄果蝇都有直刚毛和焦刚毛)。(2)该实验小组让F2的黑身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若子代的直刚毛黑身果蝇中有3种不同的基因型,说明控制焦刚毛和直刚毛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F2中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ddXBXb、1ddXbXb、1ddXBY、1ddXbY,三种个体的比例均等,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和比例为XB∶Xb=1∶3,群体中精子的比例为XB∶Xb∶Y=1∶1∶2,该群体自由交配获得的子代中直刚毛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1/4×3/4-3/4×2/4=7/16,其可能的基因型为ddXBXB、ddXBXb和ddXBY。
【答案】 (1)直刚毛、灰身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不能 让F2的直刚毛雄果蝇与焦刚毛雌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若子代雄果蝇均为焦刚毛,雌果蝇均为直刚毛,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果蝇都有直刚毛和焦刚毛,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让F2的直刚毛雄果蝇和直刚毛雌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若子代焦刚毛均为雄果蝇,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果蝇都有直刚毛和焦刚毛,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7/16 ddXBXB、ddXBXb和ddXBY
1.选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后代既有有角牛又有无角牛,能否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若能,请阐明理由;若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方案:可选用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或多对无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说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F1形成配子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④遗传因子组成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②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无染色体,基因位于拟核DNA或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5.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推测基因位置及造成性别比例改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或雄性显性个体致死)
AaBb自交后代比例
AaBb测交后代比例
9∶(3+3)∶1→9∶6∶1
1∶2∶1
9∶(3+3+1)→9∶7
1∶3
(9+3)∶3∶1→12∶3∶1
2∶1∶1
(9+3+3)∶1→15∶1
3∶1
9∶3∶(3+1)→9∶3∶4
1∶1∶2
1∶(2+2)∶(1+4+1)∶(2+2)∶1→1∶4∶6∶4∶1
1∶2∶1
(9+3+1)∶3→13∶3
3∶1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1
甲×乙
红色籽粒
901红色籽粒,
699白色籽粒
2
甲×丙
红色籽粒
630红色籽粒,
490白色籽粒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②世代遗传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
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正常
②没有显、隐之分
③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学案含答案,共3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学案含答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p19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