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
展开第14讲 实验与探究
[考纲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建网络 理考点
查易错 清盲点
1.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类实验与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不再显示紫色。(×)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看不到染色体,原因可能是显微镜放大倍数太小,也可能是液泡的紫色遮盖了染色体。(×)
(3)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4)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5)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2.下列关于模拟调查类实验与验证和探究设计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3)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无关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4)计数酵母菌时,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5)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扫边角 补漏点
1.教材必修1 P44“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怎样用差速离心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答案】 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教材必修1 P54“模型方法”:什么叫模型?它包括哪些类型?“照片”是模型吗?
【答案】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它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照片”不是模型。
3.教材必修1 P91“探究”:说出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生的两种检测方法。
【答案】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检测酵母菌溶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4.教材必修2 P13“本章小结”: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特别是他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5.教材必修2 P46“思考与讨论”2: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思考一下,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案】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6.教材必修3 P51“探究”:进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应如何设置对照组和重复组?
【答案】 设置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根枝条。
7.教材必修2 P96“自我检测”: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请你对这一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 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产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不能合成某种物质,所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又能生长,说明经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
考点1 教材基础实验
1.鉴定、提取类实验
(1)列表比较七种物质的鉴定或提取
实验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材料
备注
淀粉的鉴定
碘液
蓝色
脱色的叶片等
若材料有颜色,需先脱色
还原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苹果或梨匀浆等
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或Ⅳ)染液
橘黄(或红)色
花生种子切片
需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豆浆、稀蛋清等
先加A液,后加B液,摇匀使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酒精的鉴定
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灰绿色
酵母菌
酸性条件
CO2的鉴定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蓝→绿→黄
酵母菌
常温条件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3)归纳常考的物质与结构的鉴定试剂和颜色
2.观察类实验
(1)列表比较六个观察类实验
实验名称
细胞状态
观察对象
染色剂
生物材料(及特殊要求)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死细胞
DNA和RNA的分布
甲基绿吡罗红
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
活细胞
线粒体
健那绿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死细胞
染色体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细胞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死细胞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观察叶绿体
活细胞
叶绿体
无(无需染色)
菠菜叶、黑藻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活细胞
紫色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2)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3.列表比较五个调查类实验
实验课题
调查对象
统计方法
计算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发病率
人群
汇总法
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
汇总法
绘制图表或系谱图进行分析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以此来估计种群密度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样方法
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个体总数/样方的总面积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农田生态系统
汇总法
能量传递效率=第n+1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第n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
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丰富度=样地中物种数目多少/样地面积
1.(2022·浙江1月选考)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解析】 黑藻基部成熟叶片含有的叶绿体多,不易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应选用黑藻的幼嫩的小叶,A错误;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围绕液泡沿细胞边缘分布,B错误;观察到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C正确;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答案】 C
2.(2022·湖南卷)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解析】 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确;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
【答案】 B
1.(2022·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无氧呼吸的组别为对照组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设置不同温度的组别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重复多次取样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D.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清水组为对照组
【解析】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无氧呼吸组和有氧呼吸组均为实验组,该实验为对比实验,A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设置不同温度的组别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B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重复多次取样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C正确;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别(清水组)作为对照组,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D正确。
【答案】 A
2.(2022·四川巴中一模)小明用大豆种子进行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细胞呼吸,先用清水浸泡,再用合适浓度的消毒剂清洗,然后放入图甲装置的底部。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和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测一次右侧管内液面的读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在0~4小时,图甲标尺的读数由0变到7.3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豆胚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图乙曲线是否能准确确定大豆种子在前4小时中的所有呼吸类型?__________。4.0~4.5小时大豆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锥形瓶中的木板上铺有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不考虑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明要设置对照组大致测算大豆种子表面微生物的呼吸状况,请写出对对照组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0~4.0 h内,标尺读数在增加,说明图甲装置锥形瓶内压强变小,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氧气体积在减少,同时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U形管右侧液柱上升到7.3;此时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了[H],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在前4小时中,氧气不断被消耗,说明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种子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无法准确确定大豆种子在前4小时中的所有呼吸类型;4.0~4.5小时,标尺读数没有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时间段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大豆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在锥形瓶中的木板上铺滤纸,使KOH扩散到滤纸条上,目的是增大KOH对CO2吸收面积。(3)实验组中的大豆种子先用清水浸泡,再用合适浓度的消毒剂清洗,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干扰实验结果。为了测算大豆种子表面微生物的呼吸状况,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再设置一组装置与图甲一样,用等量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用消毒剂处理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答案】 (1)浸泡过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同时生成的CO2被KOH吸收,使得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右侧液柱上升到7.3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否 细胞质基质
(2)增大KOH对CO2吸收面积
(3)再设置一组装置与图甲一样,用等量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用消毒剂处理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考点2 教材经典实验归纳与拓展
1.教材经典实验的选材与方法
实验名称
实验选材
实验方法
备注
光合作用的发现(需光和O2的产生)
绿色植物
遮光法
实验前进行饥饿处理
同位素标记法
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两种肺炎双球菌
体内转化法
S型菌中存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
两种肺炎双球菌
体外转化法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
大肠杆菌和噬菌体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注意误差分析
生长素
的发现
胚芽鞘
对照法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对植物向光生长产生某种影响
胚芽鞘、琼脂
对照法
尖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的生长
2.常见的实验方法
教材经典实验
实验方法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构建物理模型法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构建数学模型法
分离各种细胞器
差速离心法
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比实验法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取样器取样法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抽样检测法
估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估算种群密度(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样方法
3.教材涉及的科学史汇总
(1)细胞学说的建立
①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②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
③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④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③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酶的发现过程
①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②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③萨姆纳——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①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③英格豪斯——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④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⑤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
⑥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⑦卡尔文——用14C标记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
(5)遗传规律的发现史
①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②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的差异)。
③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
④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现象。
(6)遗传本质的发现史
①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③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
⑤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
⑥查哥夫——腺嘌呤(A)的量=胸腺嘧啶(T)的量,胞嘧啶(C)的量=鸟嘌呤(G)的量。
(7)生物进化的发现史
①拉马克——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中心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8)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发现史
①贝尔纳——动物的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②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
③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④斯他林和贝利斯——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为“激素”)。
⑤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但对失去促胰液素的发现深表遗憾。
(9)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
①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②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③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④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0)生态学的发现史
①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的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022·浙江6月选考)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C.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
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
【解析】 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磷酸和碱基,A错误;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由3个氢键连接,B错误;DNA的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故在制作的模型中A+C=G+T,C正确;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D错误。
【答案】 C
2.(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解析】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的螺旋结构,得出碱基配对方式是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D错误。
【答案】 D
1.(2022·广东深圳模拟)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核糖核苷酸培养干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B.适宜光照条件下,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放射性首先出现在C5中
C.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繁殖两代后带15N标记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
【解析】 核糖核苷酸参与RNA的合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会被转运到细胞质中,故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CO2参与暗反应阶段,与C5反应生成C3,B错误;胰腺腺泡细胞中内质网会对亮氨酸参与合成的肽链进行初步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该过程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增大,之后在高尔基体中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后以囊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出去,该过程高尔基体的放射性减小,C正确;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繁殖两代后大肠杆菌的数目为22个,带15N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
【答案】 B
2.(2022·福建泉州期中)紫色洋葱(2N=16)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取材容易,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可以选用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观察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状态
C.用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点的分裂
D.用洋葱花粉母细胞观察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能够观察到细胞板
【解析】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且含有DNA和RNA,可用该材料染色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不可选用,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但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只能观察到某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的染色体状态,B错误;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会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会抑制着丝点分裂,C错误;洋葱花粉母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故用洋葱花粉母细胞观察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能够观察到细胞板,D正确。
【答案】 D
3.(2022·江西二模)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
A.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检测结果不同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步骤为:染色→冲洗涂片→水解→制作细胞装片→观察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用诱虫器收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其避光、避热、趋湿的特点
D.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确定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解析】 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检测结果是一样的,但如果是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A错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B错误;诱虫器主要包括电灯、带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漏斗、装有酒精的试管等,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都是避光、避热、趋湿的,C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果蝇红白眼基因在性染色体上,D错误。
【答案】 C
1.病毒不能在细胞外独立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活的病毒可用作疫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单链核酸的病毒容易发生突变(或不易制备疫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缺乏相应的酶系统、原料、能量与特定的结构 它没有感染性而有抗原性,使机体不患病又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单链的核酸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
2.植物细胞可看成一个渗透装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定的硝酸钾溶液能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且细胞内外存在着浓度差 硝酸钾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使植物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但当NO和K+被植物细胞吸收后,使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又从外界吸水而使质壁分离复原
3.除去细胞核的细胞还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细胞质的细胞核寿命较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胞中原有的蛋白质还可维持细胞一段时间的代谢,已转录的信使RNA还可翻译成蛋白质维持细胞代谢 没有细胞质为其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4.果蝇、豌豆等生物常用于遗传杂交实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长期短,具有明显易分的相对性状,易培养,繁殖能力强,子代数量多利于统计分析
5.对照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利于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变化,同时还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充分证明实验结果的变化仅由自变量引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四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四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学案,共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一判断基因位置的探究实验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一判断基因位置的探究实验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确定基因位于几号常染色体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三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三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