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备考物理二轮专题练习——选择狂练100题:物理学史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备考物理二轮专题练习——选择狂练100题:物理学史,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学史100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2.下列关于磁场、电场及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赫兹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只要空间某处的电场或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
C.不同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的波长。
D.普朗克认为光本身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ℎv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告诉我们( )
A.任何电场周围都要产生磁场
B.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4.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赫兹 B.安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5.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6.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法拉第
B.奥斯特
C.库仑
D.安培
7.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笛卡尔 D.牛顿
8.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认识的发展史,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不但能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开阔眼界,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示,下列说法都是有关电磁学的物理学史,其中错误的是( )。
A.法国物理学家库伦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D.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即洛伦兹力)的观点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提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 B.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C.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0.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
C.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
D.雷纳·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
11.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库仑发现“库仑定律”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2.关于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库仑定律公式中的常数K 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的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kg、m、N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
D.卡文迪许将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14.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在法拉第、纽曼、韦伯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5.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名科学家: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人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念
D.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
16.在力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伽利略首先建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的概念
B.胡克提出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卡文迪许是测量地球质量的第一人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7.2020年12月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有关量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提出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是任意的
B.原子发光的光谱是一系列不连续亮线组成的线状光谱
C.普朗克提出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量子化的,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
D.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测量金属的截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算出普朗克常量h
18.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库仑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洛仑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9.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牛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20.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B.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
21.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库仑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念
D.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是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
22.下列关于天体运动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都在绕地球运动
B.牛顿由于测出了引力常量而成为第一个计算出地球质量的人
C.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焦点上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近日点附近的运行速度比较慢,在远日点附近的运行速度比较快
23.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法拉第 B.库仑 C.牛顿 D.爱因斯坦
24.下图中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通过引力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库仑通过静电力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
25.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安培和法拉第 B.法拉第和楞次 C.奥斯特和安培 D.奥斯特和法拉第
26.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B.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
C.牛顿提出了“日心说”
D.哥白尼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
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28.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戴维孙与G-P汤姆孙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的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康普顿效应只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D.玻尔原子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9.关于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测得引力常量的数值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牛顿通过比较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和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月地检验”
D.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30.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付出了努力。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安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开普勒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D.第谷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31.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法拉第有“电学之父”的美誉.下列陈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法拉第首先引入“场”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
B.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C.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32.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牛顿三条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D.力的单位“N"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
3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麦克斯韦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C.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4.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未给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
D.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35.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培认为磁化使铁质物体内部产生了分子电流
B.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大小
D.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为1×10-19C
36.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开普勒首先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
B.海王星是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其轨道后才发现的,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什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37.关于物理学史,以下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法拉第最早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B.密立根通过扭秤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电量
C.伽利略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
D.牛顿研究整理第谷天文观测的数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8.关于物理方法和物理学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核心在于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质点的引入就应用了这种方法
B.在极短的位移中,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看成它在此位置的瞬时速度,这利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处理较复杂的变化量问题时,常常先把整个区间化为若干小区间,认为每一小区间内研究的量不变,再求和,利用这种方法,可通过计算v−t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大小得出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
D.伽利略创造了将实际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理想实验法,并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39.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40.在人类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C.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
D.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41.第一次通过观测和计算的方法总结出行星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开普勒 C.伽利略 D.卡文迪许
42.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
C.开普勒根据万行引力定律提出了行星运动规律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首先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4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
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5.1938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物中有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钡,核反应方程为:92235U+01n→56144Ba+36XKr+301n该发现为原子弹的制成奠定了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中X=91
B.56144Ba的比结合能大于92235U的比结合能
C.中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的
D.该反应中释放出来的中子不能再引起上述铀核反应
46.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和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安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并验证了库仑定律
C.Kg、m、N、A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功的单位可以用 kg·m2/s2 表示
47.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或者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
C.牛顿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t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48.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第谷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9.物理学家往往在已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使物理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请根据这种发展规律,判断以下量子物理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玻尔的原子模型
B.玻尔的原子模型、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C.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玻尔的原子模型、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D.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玻尔的原子模型
50.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开普勒 C.伽利略 D.卡文迪许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美国物理学家密里根通过油滴实验最先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
C.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阐述了天体运动的原因,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测出了地球的质量
D.麦克斯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2.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但没有动量
C.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53.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C.法拉第首次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D.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
5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或者研究方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B.爱因斯坦最早引入了能量子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
D.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转换法
56.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t非常非常小时,v=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微元法
C.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D.牛顿在伽利略等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57.物理学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汤姆生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C.牛顿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D.贝克勒尔发现中子
58.下列关于物理学史正确的是( )
A.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开普勒行星第三运动定律中的k值只与地球质量有关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归纳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5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都是分立的线状谱
C.汤姆孙通过 对不同材料做阴极发出的射线研究,并研究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 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的物质单元
D.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该理论 能解释大多数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60.以下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一个地方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可直接用实验验证
6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
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62.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创造性地在电场中引入了电场线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到了焦耳定律
63.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测出了元电荷的电荷量
C.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4.在物理学史上,一位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爱迪生
65.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里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B.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在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C.从物理思想方法上讲,平均速度体现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D.电场强度E=Fq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66.“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晋朝,泛指事物之理,源于《庄子·天下》中的“判天地之美,折万物之理”。关于物理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心、合力的概念都体现了等效思想
B.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的方法
D.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67.发现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笛卡尔 D.牛顿
68.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 D.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69.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B.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C.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物理学家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
7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
B.α粒子的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
71.以下有关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C.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E=nΔϕΔt
D.“点电荷”、“总电阻”、“电场强度”概念的提出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E=Fq,电容C=QU,加速度a=Fm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73.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们围绕万有引力的研究,经历了大量曲折顽强而又闪烁智慧的科学实践。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中,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通过月地检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C.哈雷在实验室中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现实意义
D.卡文迪许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74.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库仑提出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伽利略首先建立了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研究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
75.关于近代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C.爱因斯坦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使得光电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迎刃而解
D.玻尔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7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B.安培在实验中观察到导线静止,通有恒定电流,在其附近的固定导线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C.库仑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77.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对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B.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
78.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康普顿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带电量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714N获得反冲核817O,发现了质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79.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
C.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
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提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
80.在科学发展史上,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培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
B.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D.场强表达式E=Fq和加速度表达式a=Fm都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
二、多选题
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B.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8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B.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方向均垂直
C.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
D.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红外线比紫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D.在同一个周期里,波上的质点沿波传播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E.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8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时,加速度也相同
B.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是一倍振幅
C.根据麦克斯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
D.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减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变大
E.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8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满足F=﹣kx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B.波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C.由波速公式v=λf可知,空气中声波的波速由f、λ共同决定
D.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E.周期性的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彼此交互激发并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
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依赖介质
B.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
C.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全反射
D.同一单摆摆角很小时在高山山脚的振动周期一定小于在该山山顶的振动周期
E.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声波波长较,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87.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C.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频率低于X射线的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88.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8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90.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9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9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93.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科学发现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利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捆绑在一起后下落与单个物体分别下落时快慢的比较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结论
B.开普勒利用行星运行的规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这使用了微小形变放大方法
D.伽利略利用铜球沿斜槽滚下的实验,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94.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
C.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D.楞次通过线圈实验首次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
95.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6.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97.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现象作出了解释并提出光电效应方程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714N获得反冲核817O,发现了质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98.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的第一人
C.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表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什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微元法
99.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B.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法证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流I=UR均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D.根据平均速度v=ΔxΔt,当Δt→0,v就表示为瞬时速度,这是极限法的思想
E.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100.下图中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乙图,牛顿通过引力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丙图,伽利略通过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得到自由落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丁图,开普勒通过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总结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参考答案:
1.B【详解】
试题分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也能传递信息,故选项A错误;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故选项B正确;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是声速,二者的大小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不相同,故选项D错误.
考点:电磁波与声波的区别.
2.C【详解】
A.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
B.只要空间某处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才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选项B错误;
C.不同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的波长,选项C正确;
D.爱因斯坦认为光本身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ℎv,选项D错误。
故选C。
3.D【详解】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电(磁)场只能产生恒定不变的磁(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A.任何电场周围都要产生磁场,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注意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其中的变化有均匀变化与周期性变化之分,要分别说明.
4.A【详解】
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A正确BCD错误.
5.B【详解】
试题分析:开普勒在他的导师第谷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并未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牛顿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6.B【详解】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安培发现了分子电流假说,B正确.
7.B【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项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
C.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故C项不符合题意;
D.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故D项不符合题意.
8.A【详解】
A.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
B.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不仅如此,磁感线的概念也是法拉第最先发明并引入的,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以及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即洛伦兹力)的观点,并在1895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的公式f=qvB,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9.A【详解】
开晋勒提出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其中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故A正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数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砰实验测得的,故B错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故C错误;;奥斯特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10.D【详解】
雷纳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而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他三项不是2017年的,故D正确.
11.D【详解】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库伦发现“库仑定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直接得出的结论;而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推理得出的结论,即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故选D。
12.A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详解】
A项:法拉第不仅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而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故A正确;
B项: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定出元电荷e的带电量,故B错误;
C项: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项: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的是引力常量,不是静电常量,故D错误.
故应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13.C国际单位制在力学中规定了三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力学基本单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牛顿这个单位;根据物理学史的知识解答.
【详解】
A、kg与m属于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N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质点”“点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故C正确;
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该题考查物理学史以及经典力学的使用范围等多个知识点的内容,要求能牢记各物理量的定义方法,明确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思想.
14.D【详解】
A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C错误;
B.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B错误;
D.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先后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D正确;
15.C【详解】
A.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纽曼和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说明能量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足之处是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C。
16.D【详解】
A.伽利略首先建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的概念,故A正确;
B.胡克提出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B正确;
C.卡文迪许是测量地球质量的第一人。故C正确;
D.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本题选与事实不相符的,故选D。
17.B【详解】
A.玻尔提出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错误;
B.原子发光的光谱是一系列不连续亮线组成的线状光谱,选项B正确;
C.密立根提出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量子化的,普朗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选项C错误;
D.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完全肯定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量金属的截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测出了当时最精确的普朗克常量h的值,从而赢得19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选项D错误。
故选B。
18.C【详解】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正确;库仑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选项B正确;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19.B【详解】
A.速度定义式为v=ΔxΔt,采用极限的思想,当Δt非常小趋近于零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用数学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而不是直接用实验验证这个结论,故B符合题意;
C.开普勒在他的导师第谷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D.牛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符合客观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D【详解】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选项A正确;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正确; 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选项C正确;普朗克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1.C【详解】
A.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故B错误;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说明能量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足之处是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C。
22.C【详解】
A.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都在绕地球运动,故A错误;
B.卡文迪许由于测出了引力常量而成为第一个计算出地球质量的人,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C正确;
D.对同一个行星而言,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比较快,在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比较慢,故D错误。
故选C。
23.A【详解】
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 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即库仑定律,故B错误;
C. 牛顿的三大定律,因此牛顿对力学的贡献非常大,故C错误;
D.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量子力学方面有着重大贡献,故D错误.
故选A.
24.D【详解】
A项: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项:文迪许扭秤试验,卡文迪许通过该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B错误;
C项:奥斯特最早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项:库仑通过静电力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故D正确.
点晴:该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学史的知识,要了解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试验以及对于的伟大发现,注意平时多看书积累.
25.D【详解】
试题分析: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6.A【详解】
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A正确;
BC.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BC错误;
D.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D错误。
故选A。
27.D【详解】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
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故C错误.
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和著名实验要加强记忆,不能张冠李戴.
28.B【详解】
A.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A错误;
B.戴维孙与G-P汤姆孙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的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B正确;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C错误;
D.玻尔原子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错误。
故选B。
29.D【详解】
A、D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A错误,D正确;
B项:开普勒对第谷的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做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故B错误;
C项:牛顿通过比较月球公转的周期,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月地检验”,故C错误.
30.C【详解】
A.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牛顿提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B错误;
C.牛顿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后,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正确;
D.开普勒通过对第谷的观测数据的整理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31.D【详解】
法拉第首先引入“场”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选项A正确;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选项B正确;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选项C正确; 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故选D.
32.B【详解】
A. 牛顿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故A错误;
B.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故B正确
C.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C错误;
D. 力的单位“N"是导出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33.C【详解】
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错误;
B.法拉第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故B错误;
C.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
D.奥斯特相信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他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突破了人们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故D错误;
故选C。
34.C【详解】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A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选项B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未给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后来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选项C正确;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选项D错误;故选C.
35.B【详解】
A、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没有磁性的物体内部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但当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力时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时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加强,物体就被磁化了,两端形成磁极,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B正确;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错误;
D、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1.6×10−19C,故D错误.
点睛:物理学史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实验、重大发现、研究方法等等,要加强记忆,不能混淆.
36.C【详解】
A.开普勒首先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A正确;
B.海王星是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其轨道后才发现的,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B正确。
C.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C错误;
D.卡文迪什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D正确。
故错误的选C。
37.A【详解】
A.法拉第最早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所以A正确;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电量,所以B错误;
C.伽利略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所以C错误;
D.牛顿研究整理第谷、哥白尼、伽俐略、笛卡尔、开普勒等人对天文观测的数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D错误;
故选A。
38.D【详解】
A.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核心在于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质点的引入就应用了这种方法,A正确;
B.在极短的位移中,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看成它在此位置的瞬时速度,这利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正确;
C.处理较复杂的变化量问题时,常常先把整个区间化为若干小区间,认为每一小区间内研究的量不变,再求和,利用这种方法,可通过计算v−t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大小得出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C正确;
D.伽利略创造了将实际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提出的,D错误。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D。
39.D【详解】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 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A正确;伽利略、笛卡尔对牛顿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B正确;开普勒发现了天体运动三定律,C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
40.D【详解】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错误;开普勒三定律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牛顿证明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B错误;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C错误;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正确.
41.B【详解】
开普勒在第谷观测的天文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被称为“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42.A【详解】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选A.
43.D【详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选项A错误;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首先比较精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D正确;开普勒根据观测的数据提出了行星运动规律,选项C错误;故选D.
44.C【详解】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所以伽利略用来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5.B【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
X=235+1−144−3×1=89
故A错误;
B.该核反应为释能方程,裂变反应后,生产的新核更稳定,比结合能变大,所以56144Ba的比结合能大于92235U的比结合能,故B正确;
C.中子是由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的,故C错误;
D.该反应中释放出来的中子能再引起上述铀核反应,即发生链式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6.D【详解】
密立根测量了电子的电荷量,A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引力常量,并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B错误;N是力的单位,不是基本单位,C错误;功的单位是J,由W=Fx知,1J=1N•m,根据F=ma,得 1N=1kg•m/s2,所以得1J=1kg•m2/s2,故D正确.
47.D【详解】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
v=ΔxΔt
当△t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48.B【详解】
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开普勒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B。
49.D【详解】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是将能量量子化,在1900年提出;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是1905年发布的;玻尔在1913年提出氢原子模型,创造性地将量子学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结合起来,成立了他自己的玻尔模型。
故选D。
50.D【详解】
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故选D.
51.B【详解】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A错误;
B.美国物理学家密里根通过油滴实验最先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故B正确;
C.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阐述了天体运动的原因,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故C错误;
D.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52.A【详解】
试题分析: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选项A正确;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还有动量,选项B错误;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有一半元素发生衰变,但它的总质量不仅剩下一半,选项C错误;依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ℎp,可知,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故D错误;故选A.
考点:体辐射、康普顿效应的作用、半衰期、及德布罗意波
【名师点睛】查黑体辐射、康普顿效应的作用、半衰期、及德布罗意波等知识,理解德布罗意波,即为物质波,掌握公式λ=ℎp.
53.C【详解】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没有预言引力波的存在,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人是爱因斯坦,故B错误;法拉第首次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选项C正确;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选项D错误;故选C.
54.C【详解】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实验方法,所以A错误;
B.普朗克最早引入了能量子概念,爱因斯坦最早引入了光电子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所以B错误;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所以C正确;
D.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纽曼与韦伯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了纪念法拉第,才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以D错误;
故选C。
55.B【详解】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卡文迪许被称为“称量地球的质量”的人.故A错误;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C、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故C错误.D、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以及一些物理定律的意义,对于物理定律我们不仅要会应用还要了解其推导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注意引力定律与引力常量发现者的不同,及理解微元法、等效法、转换法的含义.
56.A【详解】
A项: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
B项: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t非常非常小时,v=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错误;
C项: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错误;
D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故D错误.
故应选:A.
57.A【详解】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所以A正确;
B.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所以B错误;
C.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所以C错误;
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所以D错误;
故选A。
58.B【详解】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错误;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B正确;
C.开普勒行星第三运动定律中a3T2=k 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有关,选项C错误;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但他没有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59.D【详解】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否定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原子吸收光源中部分波长的光形成吸收光谱,为暗淡条纹;发射光子时则形成发射光谱,为明亮彩色条纹.两种光谱都是线状谱,且吸收光谱条纹可与发射光谱一一对应.每一种原子的光谱都不同,称为特征光谱.故B正确;
C、汤姆孙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的研究,并研究了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故C正确;
D、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该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60.D【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一个地方,符合物理学史,故A错误;
B.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符合物理学史,故B错误;
C.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符合物理学史,故C错误;
D.牛顿提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是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直接用实验验证。不符合物理学史,故D正确。
故选D。
61.D【详解】
A项:加速度a=Fm,不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A错误;
B项:理想化模型是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到的,质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元电荷不是,故B错误;
C项:奧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项:法拉第先提出电场的概念,揭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就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故D正确.
62.A【详解】
A.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创造性地在电场中引入电场线来形象化地描述电荷周围的电场,符合物理学史,故A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故B错误;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C错误;
D.焦耳通过实验得到了焦耳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63.D【详解】
A.开普勒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A错误;
B.密里根通过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故B错误;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D正确。
故选D。
64.C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详解】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的现象,英国科学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是紧密联系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研究,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65.B【详解】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 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开普勒分析其数据,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定律,故B符合题意;
C.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故平均速度为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场强度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所以
E=Fq
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6.B【详解】
A.重心、合力和分力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A正确;
B.质点采用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的方法,故C正确;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故D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67.D【详解】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是牛顿。
故选D。
68.D【详解】
A.能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的,故A正确;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故B正确;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故C正确;
D.静电力常量是一个无误差常数,既不是库仑通过扭秤测出来的,也不是后人通过库仑扭秤测出来的,而是通过麦克斯韦的相关理论算出来的,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D。
69.C【详解】
A.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A错误;
B.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B错误;
C.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正确;
D.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D错误。
故选C。
70.B【详解】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A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α粒子的散射实验事实,B错误;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特征,C正确;密立根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正确.
71.B【详解】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A错误;
B.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故B正确;
C.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点电荷”概念的提出应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72.D【详解】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电场强度E=Fq,电容C=QU,加速度a=Fm.公式中a与F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C、库仑用扭秤实验最早得出库仑定律,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故C错误.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放射出一个电子,原子序数增加1,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史(理想斜面实验、库仑定律的发现、电荷量的测定)、物理方法(比值定义法)和物理思想(衰变).
73.B【详解】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故A错误;
B.牛顿通过月地检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
C.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现实意义,故C错误;
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74.C【详解】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纽曼和韦伯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以A错误;
B.库仑提出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密立根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所以B错误;
C.伽利略首先建立了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研究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所以C正确;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常数还无法确定,则其没有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所以D错误;
故选C。
75.B【详解】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B正确;
CD.普朗克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爱因斯坦将光子概念引入物理学,使得光电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迎刃而解;玻尔建立了量子化轨道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CD错误。
故选B。
76.A【详解】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故A正确;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B错误;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C错误;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D错误.
77.D【详解】
A、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A正确;
B、波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故B正确;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秤出地球质量的人”,故C正确;
D、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D错误;
故说法不正确的是选D.
78.C【详解】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带电量。A错误;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714N获得反冲核817O,发现了质子。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C正确;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C。
79.B【详解】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故A错误; 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提出用电场线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故B正确;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故C错误;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研究并提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故D错误.
80.C【详解】
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和磁感线描绘抽象的电场和磁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故A错误;
B.伽利略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故B错误;
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
D.场强表达式E=Fq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加速度表达式a=Fm不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故D错误;
故选C。
81.ACD【详解】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故A正确;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该预言,故B错误;
C.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故D正确。
故选ACD。
82.AB【详解】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为光速,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故A正确;
B.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方向均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故B正确;
C.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且电磁波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故C错误;
D.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不会消失,会继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B。
83.BCE【详解】
A.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工作的,A错误;
B.红外线比紫外线波长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正确;
C.在惯性参考下中,真空中的光速,故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相同,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C正确;
D.波上的质点不沿波传播的方向移动,D错误;
E.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到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故回复力不变,那么加速度相同;但是,前后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根据振动方向可以知道: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E正确.
84.ACE【详解】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时,回复力相同,故加速度也相同,选项A正确;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只有从平衡位置或者从位移最大或最小的位置计时,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是一倍振幅,选项B错误; 根据麦克斯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选项C正确; 双缝干涉实验中,根据Δx=ldλ 可知,若只减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变小,选项D错误;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大,根据λ=vf可知波长变长,选项E正确;故选ACE.
85.ABE【详解】
A、在简谐运动的回复力表达式F=-kx中,对于弹簧振子,F为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受到的合外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对于单摆回复力为重力沿圆周的切向分力,故A正确.B、一切波都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现象,故B正确.C、声波是机械波,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故C错误.D、多普勒效应说明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但波源的频率不变,故D错误.E、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交替产生电场和磁场形成由近向远传播的电磁波,故E正确.故选ABE.
【点睛】
衍射、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向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86.ADE【详解】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依赖介质,A项正确;
B.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B项错误;
C.用全息照片记录资料和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都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故选项C项错误;
D.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公式T=2πLg上,可知同一单摆在高山山脚的振动周期一定小于在该山山顶的振动周期,D项正确;
E.未见其人先闯其声,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发生衍射现象,故E项正确。
故选ADE。
87.BCE【详解】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T=2πLg
其周期与摆长及重力加速度有关,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防止驱动力的频率与桥的固有频率相同,出现共振现象,故B正确;
C.根据电磁波谱可知: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频率低于X射线的频率,故C正确;
D.由于玻璃的反射光是偏振光,在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故D错误;
E.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根据:
c=λf
光速不变,则频率变小,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频率变小时,则两者间距增大,因此该星球正在距离我们远去,故E正确。
故选BCE.
【点睛】
考查影响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因素,掌握共振现象的条件,知道电磁波谱的顺序.同时掌握根据多普勒效应来确定间距的变化.
88.BC【详解】
由于氢原子发射的光子的能量:E=En−Em=1n2E1−1m2E1=m2−n2n2m2E1,所以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值E是不连续的,只能是一些特殊频率的谱线,故A错误B正确.:由于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而氢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的能级En=1n2E1,故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是分立的,故C正确.当氢原子从较高轨道跃第n能级迁到较低轨道第m能级时,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E=En−Em=1n2E1−1m2E1=m2−n2n2m2E1=ℎγ,显然n、m的取值不同,发射光子的频率就不同故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力差有关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波尔理论在高中阶段要求层次较低,难度不大,涉及内容较固定,只要掌握好波尔理论的内容,即可解决这类问题.
89.ABD【详解】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变化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故选ABD.
90.ACD【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根据电磁学发展中科学家的贡献可找出正确答案.
解:A、奥斯特最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人类研究电磁相互作用的序幕,故A正确;
B、欧姆定律说明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B错误;
C、法拉第经十年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电流具有磁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等,本题考查其发现历程,要求我们熟记相关的物理学史.
91.BD【详解】
A.行星运动定律由开普勒、牛顿等人发现,选项A错误;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B正确;
C.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选项D正确。
故选BD。
【点睛】
92.AB【详解】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故A正确;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故C错误;
D.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
93.CD【详解】
A.伽利略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捆绑在一起后下落与单个物体分别下落时快慢的比较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结论,故A错误;
B.牛顿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
C.卡文迪许发明了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这使用了微小形变放大方法,故C正确;
D.伽利略利用铜球沿斜槽滚下的实验,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属于物理学史和常识性,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和研究方法进行解答.
94.AB【详解】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他发现实验中所有被测量的油滴微粒的带电量均为一个最小电荷单元的整数倍,这个最小单元为元电荷,电荷量为e=1.6×10−19C,故A正确;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并引入了电场线、磁场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错误;
D、法拉第通过线圈实验首次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95.AC【详解】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
B、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的规律.故B错误;
C、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此种方法得到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结论,故C错误;
D、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
伽利略是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要学习他的成就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理想斜面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96.ABD【详解】
A.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故A正确;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故B正确;
C.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是洛仑兹发现的,故C错误;
D.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故D正确。
故选ABD。
97.AC【详解】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现象作出了解释并提出光电效应方程,选项A正确;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714N获得反冲核817O,发现了质子,选项B错误;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
98.AC【详解】
A.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A正确;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卡文迪许被称为“称量地球的质量”的人,故B错误;
C.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表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
D.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故D错误。
故选AC。
99.ADE【详解】
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选项A正确;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法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B错误;电场强度E=Fq、电容C=QU均采用了比值定义法,电流I=UR不是比值定义法,选项C错误;根据平均速度v=ΔxΔt,当Δt→0,v就表示为瞬时速度,这是极限法的思想,选项D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E正确;故选ADE.
100.CD【详解】
A.甲图,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
B.乙图,卡文迪许通过引力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错误;
C.丙图,伽利略通过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得到自由落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正确;
D.丁图,开普勒通过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总结了行星运动的规律,D正确;
故选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7.5物理学史(解析版)--2024高考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高中物理,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讲 物理学史,15℃)是温度的下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分练习专题15 物理学史及近代物理(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与核能,物理学史及物理学思想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备考物理二轮专题练习——选择狂练100题:仪器读数,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