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第1页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第2页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3 Word版含解析 90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南,已在桥的那边
    沈潇潇
    ''不知从何时起,此岸江南已在彼岸,遥在桥的那边了。看完国内实力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画展,我的思绪一连好几天都在“桥那边”打转转,一阵阵杨柳风、杏花雨从“桥那边”吹过来飘过去,搅动着我心底里的什么,似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况。我总觉得,在那些画里有一个精灵在舞蹈。这个精灵,我看不见,又隐约可辨;我说不出,却又在嘴边。它依稀是画里的一座桥、一湾水。它又不是那桥那水。它仿佛是与“桥那边”“水那边”同在的一缕风、一抹色彩。它又不是那缕风,那抹色彩。它好像是来自“桥那边”的一声呼唤,让闻听者心头微微一悸……哦,乡愁,这就是“乡愁”!
    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江南文化得益于相对丰饶的物质基础和历史上长期偏离政治中心,使得审美精神本身较少受到物质和伦理道德及政治的异化,得到了相对较为纯粹的发育。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多少诗性的写照!而在画家林绍灵的笔下,对这种江南文化的表现则是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那河湖密布,舟桥相通,桑麻遍野,饭稻羹鱼,桃红柳绿,粉墙黛瓦,无不显示着“水做的江南”湿润、灵秀、诗性的一面。当我驻足在这一组“桥那边”的画前,心会变得像画里的风景一样湿润、灵秀和诗性,不经意间有一种庄子梦蝶的恍惚感,分不清此时此刻的我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分不清此刻的自己是“桥那边”的一个温柔元素,还是桥这边在水泥钢筋丛林、滚滚红尘里劳形劳心的那个枯槁形象。江南水会软化、还原(至少是暂时)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这是乡愁——林绍灵安放在“桥那边”的那个翩跹起舞的精灵所施展的魔法。
    但不知我们是否还记得,现在的“桥那边”曾经是我们曾经身处的此岸,是桥的这边,是我们所来自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年迈的外婆和童年的阿娇,那里的土地里还渗透着我们的脐血。然而有一天,向往远方的我们终于走过桥去,曾经的此岸在我们的身后日渐日远,桥这边成了“桥那边”。再以后,“桥那边”慢慢地变老,犹如佳丽迟暮,又如树之落叶、花之凋零……那些曾经活色生香的事物,还有那些栽桑织布、采莲唱歌、临窗刺绣、晴耕雨读的人儿,也已杳然。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江南特有的超脱于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优美诗性形象正在消亡之中。
    此岸正变得越来越粗粝、浑浊,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成为桥那边的远景。更令人伤感的,是通向彼岸的桥正在我们面前迅速地垮塌,甚至已不复存在,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桥那边”的江南。我们也越来越看不清楚“桥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奄奄一息的日暮乡关?是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是遥想或回望?是忘却或祭奠?
    难道一定要到了失去了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丽?“桥那边”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就是因为它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就是因为它正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依靠实际时空,而越来越依靠人们心灵的记忆,依靠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各类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和学术专家的研究、阐述而呈现折射的存在,“桥那边”的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正是用他自己特殊的符号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造了江南,也是我曾经的江南,在他营造的“桥那边”的精神文化镜像里,江南人文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我辈之人稍稍得到些许慰藉。然而,它毕竟已是“桥那边”的江南,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江南,成了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人在“白发三千丈”时犹有烟波江相伴,我们呢?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桥那边”并不是真有一座江南的构筑,而是指一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
    B.文中写作者感觉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的画中有一个精灵在那翩跹起舞,这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C.文中除了写彼岸,也多次写到此岸,文中的“此岸”都是指水泥钢筋遍布,越来越粗粝、浑浊的现实。
    D.文中大量引用古人诗句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趣味性,使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联想不当”。C项结合文本内容“此岸正变得越来越粗粝、浑浊”等可知,“都是”不当。D项“大量引用古人诗句”不当。
    2.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分析“遥在桥的那边”的江南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风景优美。有红桃绿柳、粉墙黛瓦、丰收的鱼米;②湿润、灵秀、诗性。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许多诗性的写照!③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会软化还原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遥在桥的那边”的江南具有的特点,立足文本第二段内容分析,风景优美,湿润、灵秀、诗性,是一种文化意象、文章精神。
    3.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为什么让“我”魂牵梦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正在消失,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林绍灵用自己特殊的符号为人们再造了江南,江南人文也因他的画作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人们得到些许慰藉。②林绍灵笔触下的江南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显示着“水做的江南”的优美诗性形象。这引起了我的共鸣,勾起了我的乡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分析。立足文本内容分析,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让“我”魂牵梦萦的原因,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正在消失,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林绍灵笔触下的江南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显示着“水做的江南”的优美诗性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漓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的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eq \(○,\s\up1(11))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eq \(○,\s\up1(12))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eq \(○,\s\up1(13))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棱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eq \(○,\s\up1(14))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eq \(○,\s\up1(15))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eq \(○,\s\up1(16))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eq \(○,\s\up1(17))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eq \(○,\s\up1(18))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eq \(○,\s\up1(19))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eq \(○,\s\up1(20))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eq \(○,\s\up1(2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eq \(○,\s\up1(22))江南,安慰着诗人。
    eq \(○,\s\up1(23))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B.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在第⑦段中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eq \(○,\s\up1(12))eq \(○,\s\up1(13))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答案:B
    解析: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
    5.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
    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6.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②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
    解析: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分析原因。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2 Word版含解析 903: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42 Word版含解析 90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8 Word版含解析 858: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8 Word版含解析 858,共4页。

    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4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4 Word版含解析,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