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第1页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第2页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80 931,共8页。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

    基础过关

    一、[2019·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指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两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上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是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画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雨后黄昏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的写景角度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动静角度、声色角度(视听角度)、虚实角度、观察视角等。颔联上句写雨后残阳,是视觉角度;下句写秋日蝉鸣,是听觉角度。视听结合,描绘了秋日雨后黄昏的静谧。对于“描绘了一幅……画面”类问题,回答时需总括景物意境特征,并具体描绘画面。

    知识拓展: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常见作用

    (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

    (2)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诗歌中的意象可为抒情蓄势做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

    (3)抒情载体,寄托情感。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是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

    (4)贯串全诗,成为线索。意象作为诗歌的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串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二、[2019·陕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原题已佚失,唐殷《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就没有标题,后人加“阙题”两字。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两词,暗示青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流露出感伤之情”错,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

    4.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四句写山居情况:“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闲门”两字写出隐居地没有人来打扰,“向山路”表明主人爱好观山,“深柳读书堂”写出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加之“幽映”“清辉”,足显清寂雅致的意境。诗人以此笔调把山居生活闲闲道来,可见他甘于山居,不求名利,享乐其中,内心十分舒畅。

    知识拓展: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简练优美。

    (2)概括诗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景物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伤感。

    三、[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联系注释③中李揆的典故。本诗尾联中诗人用李揆的典故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故“莫道中朝第一人”的原因不是中原人才济济、豪杰辈出而不敢称第一,其目的也不是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首联的含意。“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是说“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由“那因远适更沾巾”可以联想到“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联系句意和课文所学,以及苏轼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出首联表现的是诗人旷达的性格特点。

    能力提升

    四、[2019·襄阳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鹊 踏 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

    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而高寒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

    8.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①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②描画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③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变得“多情缱绻”。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篇进行分析。

    五、[2019·四川诊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九日水阁

    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绝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诗歌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

    C.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D.整首诗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地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凸显一种高洁的人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七绝”应为“七律”。

    10.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但诗人并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并自勉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形象的关键是重阳之景,尤其是对“菊”这一传统意象内涵的把握。首联写诗人重阳佳节在荒败的水阁宴请宾客的情形,可见诗人并不介意外在条件,十分俭朴、淡泊。颔联一方面描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第四句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方法总结: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的拟立。

    (2)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际遇和所处时代进行分析。

    (3)从细节入手,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分析。

    (4)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注意意境的衬托作用。

    (5)理解诗中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注意意象的衬托作用。

    (6)抓诗中关键用语,分析形象特点。

    答题模式:①用概括性词语总括形象特征;②结合诗歌,多角度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知人论世,从作者的目的出发,分析形象的意义。

    六、[2019·华中测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②束(yùn):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束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词人的品质。

    12.词作的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古诗刻画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等。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找出描绘形象或评价性的相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特征。本词中,由“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可以看出塑造的是疏狂的人物形象。“如何刻画”即要求分析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分析,本词先从正面入笔,以夸张手法写人物的动态,然后以侧面衬托,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知识拓展: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8)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9)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10)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11)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9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9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 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 91 909: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 91 909,共6页。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40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84 915: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40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84 915,共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