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江苏南京的银杏谷,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下图为银杏谷和银杏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银杏林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叶缩小为针状 ②叶片宽阔 ③藤本、附生植物丰富 ④春季发叶 ⑤多革质叶片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④⑤
2.从北京到江苏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答案】1.B 2.D
【分析】1.根据材料“每当秋风吹起,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叶片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树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植被。树叶缩小为针状为荒漠植被特点,①错;叶片宽阔,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②对;藤本、附生植物丰富,为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③错;春季发叶,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④对;多革质叶片,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⑤错。②④对,故选B。
2.从材料可知,北京、江苏、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对。影响银杏树叶变黄主要是温度因素,和地形、降水和光照没有必然关系,A、B和C错。故选D。
【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进入8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起2000多度高温的火焰(如图)。造成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被称为“黑障区”在离地面4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二号已经基本脱离“黑障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同大气层中燃烧相似的天文现象是( )
A.恒星闪烁 B.月球圆缺
C.流星现象 D.行星移动
4.影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信号稳定程度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 B.地面天气状况
C.地面海拔高度 D.太阳活动强弱
5.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进入“黑障区”,主要位于地球大气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答案】3.C 4.D 5.D
【分析】3.恒星闪烁是由于大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的不同和大气的运动变化,对各种光波所产生的不同折射而形成的,A错误;月亮圆缺是由于月球绕着地球运动,它本身又不发光而反射太阳光的结果,B错误;流星现象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同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的现象,与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同大气层中燃烧相似,C正确;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多个级别,其中行星所在的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以强大的引力约束包括行星在内的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D错误。故选C。
4.材料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信号指的是无线电通信信号,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信号的稳定性,而无线电通信信号很少受太阳辐射、地面天气和海拔的影响。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对流层的高度范围大致是地面到12km,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到50-55km高度范围,臭氧层是距离地面22-27km高度范围,高层大气是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的统称。由材料“进入8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后……被称为“黑障区”在离地面4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二号已经基本脱离“黑障区”。”可知,“黑障区”是距离地面40km-80km的高度范围,所以主要位于高层大气中。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甲化石可能是( )
A.蕨类植被化石 B.藻类植被化石 C.鸟类化石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
7.恐龙所处时代地球演化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形成联合古陆 B.地壳运动剧烈
C.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D.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6.A 7.A
【分析】6.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盛行在早古生代,恐龙盛行在中生代,甲化石介于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为晚古生代,蕨类植被盛行,形成茂密森林,A正确。藻类植被化石出现在元古宙,鸟类化石出现在中生代,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CD错误。故选A。
7.由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盛行在中生代,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裸子植物大发展,是重要的成煤期,BCD不符合题意。联合古陆形成在古生代,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华北地区“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
A.5:30左右,晴朗无风 B.11:30左右,大风呼啸
C.18:00左右,浓云密布 D.24:00左右,雨雪交加
9.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夜雨”较多,其直接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①下沉气流 B.夜晚②谷风影响 C.夜晚③上升气流 D.夜晚④山风影响
【答案】8.A 9.D 10.C
【分析】8.“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应在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在日出前后,5:30左右最有可能。同时,晴朗无风的天气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降低的幅度更大,A正确。其他选项的时间气温均较日出前后高,排除BCD。故选A。
9.左图盛行谷风,应在白天,出现“霜打洼地”的可能性不大,AB错。右图吹山风,表示夜间,夜间山坡降温快,山坡冷空气下沉至洼地聚集,应对应图中序号④。右图中序号③为山谷暖空气上升至谷地上空并向山坡上空运动,不是造成“霜打洼地”的气流,C错,D正确,故选D。
10.结合上题分析,①②所示气流位于白天,而不是夜晚,AB错。夜晚,谷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若上升气流含有较多水汽,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至雨,C正确。④为山风,为沿山坡下沉的气流,降水少,D错。故选C。
【点睛】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总结如下图: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甲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1.B 12.A
【解析】11.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B正确。ACD错。故选B。
12.读图可知,甲地气压比丙、丁高,结合甲地等压线走向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北半球风向右偏,故甲地吹东北风,A对。BCD错。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中的等压线和风向的判断。
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乙相比,甲( )
A.纬度较低 B.水温较低 C.盐度较低 D.密度较高
14.从图中可知影响水温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和盐度 B.纬度和密度 C.密度和盐度 D.纬度和深度
【答案】13.A 14.D
【解析】1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水温越高;而该处位于太平洋170°W附近,从表层水温来看,甲地的水温在25℃以上,乙地的水温在20℃以上;丙地的水温在15℃以上;甲地水温最高,说明甲地纬度低,A正确,B错误。无法判断甲、乙两地的盐度和密度的关系,CD错误。故选A。
1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受纬度影响,纬度越高,水温越低;由图示纵坐标可知,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当海水深度达1千米以上时,水温变化小,所以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深度,D正确。水温会影响海水密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密度和盐度不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度变化:水平方向上:表层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当海水深度达1千米以上时,水温变化小。
潮区界是指潮汐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是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即潮水所带来的动力影响的最远的地方。潮区界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我国长江的潮区界平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下图为潮区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家住长江沿岸某市的小明同学发现其家附近一条汇入长江的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潮汐
16.上一题中的小明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攀枝花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17.下列关于长江潮区界的说法可信的是( )
A.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B.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
C.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
D.受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潮区界位置将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答案】15.D 16.D 17.C
【解析】15.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应是受潮汐涨落影响,D正确;气候、地形、洋流都不是导致河流出现往复性流动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16.该河流因受潮汐影响而在一天中河水常出现往复性流动,说明该河流位置应在潮区界至长江河口之间,正常应该为大通的下游城市,南京位于大通下游,D正确;攀枝花、重庆、武汉都位于大通上游,ABC错误。所以选D。
17.潮区界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A错误;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应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B错误;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C正确;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长江潮区界位置正常将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在涨潮流消失的地方(即潮水停止倒灌处),称为潮流界。在潮流界以上,河水受潮水顶托,潮波仍可影响一定距离,在潮差为零的地方,称为潮区界。潮区界和潮流界的位置,随径流和潮势力的消长而变动。如长江枯水期的潮区界,可达离口门640公里的安徽大通,但在洪水期只能达镇江附近;潮流界在枯水期可达南京,在洪水期只能到达江阴附近。潮区界离河口口门的远近,取决于潮差的大小,河流径流强弱、河底坡度及河口的几何形态等因素的不同组合。
某科考小组在2020年夏季对长江口外海域盐度的变化进行考察。调查发现在长江河口附近盐度变化刷烈:表层海水水平方向盐度差异大;垂直方向上一般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但易受水体扰动混合,使盐度垂直差异发生变化。左图示意科考小组定点观测的①②两个位置,右图示意①②两个观测点海水盐度垂直方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河口附近盐度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降水 B.陆地径流 C.海水温度 D.海水密度
19.导致观测点①②处海水盐度垂直方向变化差异的原因( )
A.①处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强 B.②处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强
C.①处底层受长江径流影响小 D.②处表层受长江径流影响小
20.受潮汐影响,河口地区的盐度变化( )
A.落潮时的盐度比涨潮时高 B.白天盐度高,夜晚盐度低
C.涨潮时盐度垂直变化显著 D.离河口越远,日变化越小
【答案】18.B 19.A 20.D
【解析】18.已知长江河水盐度较低,海水盐度较高,因此河水的注入可以使海水的盐度得到稀释,从而使海水盐度降低,尤其是越靠近河口地区,稀释作用越明显,因此影响河口附近盐度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陆地径流,B选项正确。河口附近降水量差异不大,气温差异也不大,因此海水温度差异较小,A、C选项错误。海水密度对海水盐度的影响较小,而是海水盐度影响海水密度,D选项错误。故选B。
19.根据材料可知,海水在垂直方向上一般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而①处海水表层和底层盐度几乎一致,说明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强,使表层和底层的海水盐度相互融合,差异减小,A选项正确。②处海水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说明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弱,上下保持原有状态,B选项错误。①处海水整体盐度较低,说明受到了长江径流的影响大,由于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强,底层受长江径流影响也较大,C选项错误。②处海水表层盐度低,随着深度加速,盐度迅速增大,说明表层海水受长江径流影响大,D选项错误。故选A。
20.涨潮时潮水位升高,海水顶托作用明显,影响了长江地表径流的注入,因此涨潮时会使盐度升高,而落潮使潮水位降低,长江地表径流与海水位落差增大,使长江地表径流注入加快,从而使盐度降低,落潮时的盐度比涨潮时低,A选项错误。海水白天的涨落叫“潮”,晚上涨落叫“汐”,合称“潮汐”,白天、夜晚盐度高低差异与潮汐关系不大,B选项错误。涨潮时盐度较高的海水流入,盐度的水平变化大,盐度垂直变化不明显,C选项错误。受潮汐影响河口地区的盐度日变化较大,离河口远的远海地区,盐度日变化小,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 B.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C.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
22.沿L1—L2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右图剖面相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1.A 22.B
【解析】21.图示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受惯性作用,在第个弯道处,受惯性冲击南岸,南岸流速快(侵蚀),北岸流速慢(堆积),在第二个弯道处,受惯性冲击北岸,北岸流速快(侵蚀),南岸流速慢(堆积)。
A,根据分析,实线所示河岸形成的时间较早,故A正确;
B,河岸的变迁,大体上受地转偏向力和河水惯性的影响,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南半球左岸冲刷重,河流转弯地区受河水惯性冲刷的影响较大,故B错误;
C,该河段既有侵蚀,又有堆积,大致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C错误;
D,该河段河道弯曲,以侧蚀为主,泥沙淤积和冲刷改变河道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故D项错误。
故选A
22.根据所学可知,直线河道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弯曲河道水流受离心力影响,L1-L2处河道北岸(L1)受侵蚀严重,河岸较陡;南岸(L2)堆积,河岸较缓,②图符合,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海浪堆积
24.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印度洋海滩 B.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25.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23.C 24.D 25.B
【解析】23.峡谷中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携带的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C正确;流水堆积形成的沙丘应与河道连接,B错误;冰川堆积物没有分选性,不能形成沙丘,A错误;该地不临海,D错误。故选 C。
24.题意表明,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该峡谷宽窄不一,当地较宽河谷中形成大量沙洲和河漫滩,出露河面的沙洲和河漫为当地沙丘提供丰富的沙源,D符合题意;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印度洋海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不太可能到达此地,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往往有植被生长,为沙丘提供沙源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C。故选D。
25.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夏季,此时河流水位高,植被多,裸露的沙源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B正确。其它季节江水的水位较低,植被较少,出露的沙丘、河漫滩面积大,沙源多,沉积多,沙丘增长速度较快,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
27.观察图中地貌时( )
A.陡崖处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
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
28.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海拔高②坡度大③海拔低④坡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6.A 27.D 28.B
【分析】26.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
27.由所学知识可知,从陡崖处,看不到区域的西侧,A错误。在②地进行观察,看不到陡崖,B错误。观察图中地貌时,应先观察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其弯曲方向以确定地貌类型,C错误。丙、丁两虚线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都为山谷,D正确。故选D。
28.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分布状况与植被密切相关,与乔木相比,草本植被根系寿命更短,但其有机质占比更高。下图示意甲、乙、丙三类土壤的局部剖面及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影响甲、乙、丙土壤发育的天然植被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森林、荒漠、草原
C.荒漠、森林、草原 D.草原、荒漠、森林
30.下列有关土壤剖面与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一① B.甲一② C.乙一② D.丙—③
【答案】29.B 30.B
【解析】29.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因此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甲的淋溶层最厚,属于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为森林;乙的淋溶层最薄,属于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荒漠。综上所述,影响甲、乙、丙土壤发育的天然植被依次是森林、荒漠、草原,B对,排除ACD。故选B。
30.材料信息“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分布状况与植被密切相关,与乔木相比,草本植被根系寿命更短,但其有机质占比更高”及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由此判断①是草原土壤,②是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厚度最薄的是荒漠土壤,即甲一②, 乙一③, 丙—①,B对,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的。 森林土壤: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二、综合题
31.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____(填字母),它表示____。
(2)甲图箭头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B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部分,容易被____吸收。
(3)甲图中字母C表示____,它能对地面起到____作用;字母D代表____过程,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
(4)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以下四图天气状况能反映乙图①状况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5)据甲图所示原理,解释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周围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的原因:____
【答案】(1) B 地面辐射
(2) A 红外光 水汽或二氧化碳
(3) 大气逆辐射 保温 反射(云层反射) 削弱
(4)C
(5)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考查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太阳辐射波段、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因素,要求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主要环节并能运用其原理进行分析解答。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详解】(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即B:地面辐射。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结合上题判断,A为短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主要能量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3)C为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能够弥补地面所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度。
(4)乙图中①线昼夜温差大,应为晴天,C图中白天晚上均为晴天,昼夜温差较大。A、B、D三图均有阴天出现,昼夜温差会缩小。
(5)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大气主要靠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人造烟雾可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数量,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点睛】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日本九州中部低山区的阿苏草原是一片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面积约230平方千米)。上千年来,当地农民在每年早春会对草原进行烧荒。经过世代的传承,该区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草地农业系统。下图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
(1)在无人工维持的自然状态下,指出阿苏草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可能的演变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当地农民将烧荒时间选择在早春的原因。
(3)说明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的意义。
【答案】(1)演变方向:由草原向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丛)演变;理由:本区域降水较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森林(灌丛)的生长;在此环境中森林(灌丛)的物种竞争力更强。
(2)草原干枯,便于燃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小(或新草未发芽)。
(3)防止草原向森林演化(或保持草原生态稳定),维持畜牧业发展;增加草木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利于新草发芽)。
【分析】本题以日本阿苏草原位置为背景,考查自然植被的演替、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现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详解】(1)读图可知,阿苏草原地区位于九州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多,所以自然植被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在无人工维持的自然状态下,阿苏草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可能由草原向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丛)演变。
(2)烧荒时间的选择要考虑气候状况:要求天气晴朗,另外草类植物要干燥易燃且对草原生态破坏少等。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早春气温低,降水少,草原干枯,便于燃烧;早春新草未发芽,烧荒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小。
(3)草场是人工干扰的植被,烧荒的意义可以强化此种干扰,并且可以增加草场肥力和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分析。根据(1)题可知,自然状态下,该地的植被是森林,所以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可以防止草原向森林演化,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达到维持畜牧业的发展;对草原进行烧荒可以增加草木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可以烧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草原进行烧荒,减少地表植被覆盖,可以增加光照,利于新草发芽。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受区域气候持续变干的影响,阴山南坡山麓地带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下图示意阴山山脉南坡河流与洪积扇分布状况。
比较上、下层洪积扇面积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下层相比,上层洪积扇面积更小。
理由:气候持续变干,降水逐年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逐渐减弱,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洪积扇的相关知识及阴山山脉南坡河流与洪积扇分布状况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堆积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由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读图可知,图中洪积扇,上层面积小,下层面积大。这是因为受区域气候持续变干的影响,阴山所在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小,流速逐渐变慢,河流侵蚀、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河流携带泥沙不断减少,沉积物不断减少,因而位于山麓地带的洪积扇面积减小,形成上层面积小,下层面积大的“叠瓦状”洪积扇。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是盐湖中常见的一种耐高盐的虫类,体型小,随着湖水盐度的升高,体色变红。当盐湖的营养物质量、温度、盐度适宜时,卤虫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盐湖变成绚丽多彩的红色或粉红色,被形象地称为“玫瑰湖”,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珍稀自然景观。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某“玫瑰湖”分布区域及其水循环过程。
(1)图中湖泊水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2)夏季是“玫瑰湖”高发的季节,从营养物质量、温度、盐度等角度分析其成因。
【答案】(1)陆地内循环
(2)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水循环更活跃,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量较大,带来的营养物质更多,利于藻类繁殖,(为卤虫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促进卤虫大量繁殖;湖泊地下有弱透水层,盐分随下渗流失少;夏季蒸发旺盛,盐度高,卤虫变色导致湖水变色,形成“玫瑰湖”。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某“玫瑰湖”分布区域及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类型、夏季是“玫瑰湖”高发的季节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空间分布来看,水循环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种类型。图中湖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水直接参与了湖泊与周边沙漠之间的水循环,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由材料可知,卤虫会随着湖水盐度的升高,体色变红,当盐湖的营养物质量、温度、盐度适宜时,卤虫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盐湖变成绚丽多彩的红色或粉红色,被形象地称为“玫瑰湖”。图中湖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水温高,水循环更活跃,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量较大,湖泊补给量大,带来的营养物质更多,盐湖的营养物质量高,利于藻类繁殖,为卤虫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利于卤虫繁殖;由图中信息可知,湖泊地下有弱透水层,盐分下渗少;卤虫会随着湖水盐度的升高,体色变红,夏季蒸发旺盛,盐度高,卤虫变色导致湖水变色,形成“玫瑰湖”。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