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等值线(深度: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绘制该图数据的来源主要是( )
A.海拔高度测量 B.遥感卫星航拍 C.地下钻井探测 D.地震波波速测量
2.图示区域地势总体特点为( )
A.西北低东南高 B.东北高西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低西南高
3.针对图中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地壳厚度最厚 B.甘孜地表距地慢最远
C.汶川地壳厚度最薄 D.百色地表距地幔较近
【答案】1.D 2.C 3.D
【解析】1.海拔高度测量一般是测量地表的海拔高度,A错误;遥感卫星航拍的是地球表面的物体影像,B错误;现今地下钻井的最大深度是12km的苏联科拉钻井,而莫霍界面的深度远大于此,故C错误;地震波波速测量可以获取地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地震波波速,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波速测量得到图中数据,D正确。所以选D。
2.莫霍界面以上至地面为地壳。莫霍界面深度数值越大,地壳厚度越厚,又因为地壳厚度与地面海拔高低成正相关,故莫霍界面深度数值越大,地面海拔越高。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自西北向东南降低,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重庆的莫霍界面深度介于32~36km,为低值区,地壳厚度较薄,A错误;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攀枝花地区莫霍界面深度介于44~48km,地表距离地幔并非最远,B错误;汶川莫霍界面深度介于44~48km,地壳厚度适中,C错误;百色莫霍界面深度介于32~36km,数值小,地壳薄,地表距离地幔较近,故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17公里。
芝加哥素有美国“风城”之称,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如图)。右图示意某时段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风城”的最主要条件是( )
A.地处飓风主要通道 B.地形平坦,摩擦力小
C.接近冷空气发源地 D.毗邻最大淡水湖群
5.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图示时段( )
A.为夜晚,吹湖风 B.为夜晚,风为芝加哥带来干燥气流
C.为白天,吹陆风 D.为白天,风为芝加哥带来湿润气流
【答案】4.D 5.D
【解析】4.飓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不是飓风主要通道,A错误。地形平坦,摩擦力小,只是影响风力大小, B 错误。接近冷空气发源地,主要是冬季大风天数多的原因, C错误。 风城最主要成因是毗邻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湖陆风,使该地多大风天气, D正确。故选D。
5.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图示吹湖风,则当时为白天,ACB错误。白天,湖风从湖泊带来大量水汽,空气湿润,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018年5月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至拉萨飞行途中,在近万米高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损脱落。面对突发状况,机长带领全体机组成员沉着应对,克服高空恶劣环境,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风挡玻璃破损脱落时正飞行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7.风挡玻璃破损脱落时,人们需要克服的高空恶劣环境条件主要有( )
①气温低②气压低③大气高度电离④紫外线多⑤氧气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6.A 7.B
【解析】6.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飞行地区接近低纬度,由材料“在近万米高空”可知,飞机在对流层,BCD错误,A正确。故选A。
7.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高度升高气温下降,高空气温低,①正确;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随着高度升高气压降低,②正确;大气高度电离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③错误;紫外线大部分已经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故对流层紫外线不多,④错误;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地势越高,空气就越稀薄,氧气含量也越少,⑤正确。故①②⑤正确,答案选B。
【点睛】对流层高度范围在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现共安装6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100千瓦,年发电量约为720万千瓦·时。截至2019年7月,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完成发电量累计2.3亿千瓦·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试验电站开发的能源是( )
A.波浪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
9.潮汐( )
A.是海水复杂性涨落现象 B.白天海水涨落为潮
C.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D.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答案】8.C 9.B
【解析】8.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以潮汐发电开发的能源为潮汐能,排除ABD,选C。
9.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A错、B对;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C错;每天海水周期性的涨落,产生的能量是属于可再生能源,D错。故选B。
【点睛】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潮汐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图),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多 B.水汽输送量增加
C.蒸发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11.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对改善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是( )
①缓解城市用水紧张②提高城市空气质量③缓解城市内涝灾害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A 11.B
【解析】10.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的使用会使得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A正确、CD错误;不透水地面的使用对水汽输送量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A。
11.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③正确;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会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缓解城市用水紧张,①正确,B正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可以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但并不能提高城市空气质量,②错误,A、C排除;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不能增加城市用地面积,④错误,D排除。故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 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5月1日烟台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春游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据此回答问题。
12.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
A.东南方向A1B1 B.东南方向A2B2
C.西南方向A3B3 D.西北方向A4B4
13.当天傍晚,下列四地观测到日落时间最晚的是( )
A.B1 B.B2 C.B3 D.B4
【答案】12.C 13.B
【解析】12.从速度图中可看出,开始速度较快且由快变慢,说明是行走在上坡段;后来速度由慢变快,说明行走在下坡段;结合图中四条线路可判断行走路线是A3B3;再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故C正确,故选C。
13.5月1日太阳日落方位在西北方向,再结合山地阻挡因素,在山地东侧的地点(如图中B3、B4)不能看到日落,B1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日落,则当晚最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B 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如山峰、山地、丘顶等);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紫穗槐为多年生落叶灌木,俗称棉槐、棉条等。将紫穗槐经育苗后移至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试验地(试验地1、2、3的盐碱值依次增加),一段时间后,紫穗槐的生长状况出现差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在不同栽种时间段,紫穗槐生长状况( )
A.三块试验地紫穗槐长势状况差异小 B.盐碱化程度高的试验地生长更好
C.栽种早期不同盐碱地的生长差异小 D.地上部分生长强于地下部分生长
15.试验发现紫穗槐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下列最具推广价值的地区是( )
A.云贵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高原 D.华北地区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左图可以看出,早期三块试验地长势差异小,后期差异大,A错误,C正确;左图中显示第20周盐碱化程度越高,植株越矮,B错误;根据右图可知,早期地下生物量比例低,后期比例明显升高,说明地下部分生长强于地上部分,D错误。故选C。
15.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地下水水位高,农业灌溉面积广,由于蒸发旺盛,地下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地,盐碱化土地广,最宜推广,D正确。云贵地区、华南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青藏高原地势高,蒸发弱,种植业面积少;三个地区盐碱地分布少,推广价值不大,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地处太行山深处(甲图),昼夜温差≥15℃,土壤富含磷、钾、钙元素。20世纪80年代,岗底村产业以种植粮食为主,是有名的“贫困村”。1996年,岗底村开始种植喜温凉的苹果,将荒山缓坡整治为隔坡沟状梯田(乙图),依靠独特的自然条件,培育出绿色优质的富岗苹果(因岗底村后改名为富岗山庄),2011年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苹果产业,岗底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1)分析岗底村早期发展粮食种植业难以脱贫的原因。
(2)说明隔坡沟状梯田在改善土壤水分方面的优势。
(3)分析富岗苹果绿色优质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位于太行山区,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坡地保水性差,土层薄,粮食单产低;为温带季风气候,多旱涝灾害,粮食产量不稳定。
(2)隔坡沟状梯田的坡面产生径流,增加了土壤水分来源;梯田外的边埂可减小径流流速,延长水分下渗时间(或可拦截部分径流,增加下渗);隔坡沟状梯田加厚土层,使梯田可存蓄水分增加;沟槽深达风化层底界之下,增加地下水聚集(渗入),减少侧渗,利于保持水分。
(3)岗底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污染少,水质好;苹果园分布于海拔较高山区,气候温凉,(受虫害影响小);晴天多,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梯田土层深厚。
【分析】本题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岗底村早期发展粮食种植业难以脱贫的原因与隔坡沟状梯田在改善土壤水分方面的优势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岗底村早期发展粮食种植业难以脱贫的原因主要从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以及粮食产量的角度来分析。从耕地面积的角度来分析,岗底村位于太行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较小。从粮食单产的角度来分析,岗底村为坡地,保水能力较差,土层较薄,所以粮食单产较低。从粮食产量的角度来说,岗底村受温带季风性气候影响,多洪涝灾害,粮食产量不稳定。
(2)隔坡沟状梯田在改善土壤水分方面的优势主要从地表径流,下渗以及地下径流的角度来分析。从地表径流的角度来说,隔坡沟状梯田的坡面能够产生地表径流,能够增加土壤的水分来源。从下渗的角度来说,梯田外的边埂可以减少径流流速,延长水分下渗时间,并且可拦截部分径流,增加下渗。从地下径流的角度来说,隔坡沟状梯田能够加厚土层,使梯田可存蓄水量增加,同时沟槽深达风化层底界之下,能够增加地下水的渗入,减少侧渗有利于保持水分。
(3)富岗苹果绿色优质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从水质,气温,光照,昼夜温差与土壤的角度来分析。从水质的角度来说,岗底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污染较少,因此水质较好。从气温的角度来说,由于苹果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所以气候温凉,受病虫害影响相对较小。从光照的角度来说,岗底村晴天较多,夏季白昼较长,因此光照充足。从昼夜温差的角度来说,由于岗底村海拔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苹果营养物质的累积。从土壤的角度来说,岗底村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梯田土层深厚,有利于苹果的生长,所以富岗苹果绿色优质。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分析】本大题以古乡堰塞湖为材料,涉及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及防治措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可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产生条件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2)结合材料“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可分析出,堰塞湖是泥石流阻断河流形成,先描述泥石流形成过程,再描述堰塞湖形成过程。结合图中古乡沟流域前的沟口堆积扇和古乡堰塞罕坝可推测出,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形成泥石流,泥石冲出山口后在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点睛】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该地区的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如图所示,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右上角为沙丘区内的一种沙丘类型。
(1)识别图中A所示的沙丘类型,并画出其剖面图。(提示:剖面图中应包括风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坡度陡缓)
(2)试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
(3)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的知识,尝试推断它们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新月形沙丘
剖面图如下:
(2)沙丘区位于祁曼塔格山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狭长带状延伸;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沉积物为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了沙物质来源。
(3)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沙丘迎风坡风力大,以侵蚀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搬运物能够沉积。
【分析】本题主要图文材料来考查风沙地貌,涉及沙丘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等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处的沙丘为新月形沙丘。剖面图中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如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主要分布在祁曼塔格山的山前冲积扇附近,呈现出狭长的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有13条间歇性河流,河流在流经干旱地区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沙丘的沙源最有可能是来自河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外力形式存在差异,迎风坡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颗粒小的会被侵蚀、搬运到沙脊线附近,因此迎风坡处的沙子一般颗粒较大,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搬运到沙脊线附近的沙子会逐渐下落,沉积到背风坡,因此背风坡的沙子颗粒较小。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下图)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下图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
(1)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的影响。
(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
(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
【答案】(1)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可加速海冰融化。
(2)完全冻结期较长,海冰较厚;海冰完全覆盖,反射率高,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河流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
(3)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理由: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较(东西伯利亚海)高;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流影响,融化时间较长,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
【分析】本题以东西伯利亚海轮廓图及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影响海水结冰与消融的主要因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径流对于海水的影响因季节不同而不同。首先在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温度较高会加速海冰融化;到了结冰期之时,入海径流会降低海水盐度,有利于海水结冰。
(2)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说明海冰厚度大,吸收的热量少。结合图片可知,东西伯利亚地区冻结期较长,因此海冰较厚;当海冰完全结冰时,海冰反射率高,因此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而河流在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9月份海冰覆盖率最低,海水散热快。
(3)融冰期是指从融冰日至终冰日的时间。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夏季盛行来自较低纬度的偏南风,气温较高;附近有自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暖流,海水温度偏高,融化时间较长,因而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综上所述,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楚科奇完全冻结期时间短,海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拉练(一)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拉练(一)地理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