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天文现象。北京时间2021年9月14日17时21分,海王星冲日上演,当天夜晚是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示意海王星冲日时海王星位置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能产生行星冲日天文现象的天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月球 D.木星
【答案】1.B 2.D
【解析】1.据材料可知,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天文现象,图B符合。图A中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连线一侧,不在中间位置,不符合该天文现象;图C和D地球轨道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ACD错。本题选B。
2.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而水星和金星属于地内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都不能发生行星冲日现象,故ABC错误;木星属于地外行星,可以发生行星冲日天文现象,故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冲日又名“冲”,是位置天文学的一个名词,是从一个选定的特定天体上(通常是地球)为基准,观察另一个天体与参考天体(通常是太阳)的相对位置时。当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但特定天体位于参考天体及另一个天体的中间;参考天体相对于另一个天体的位置,谓之冲。
二、选择题组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特征判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前三者为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错误;图中显示,E为软流层,只是F圈层(地幔)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由D(地壳)、F(地幔)、G(地核)三部分组成,B错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主要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而图中A、B、C、D+E分别表示这四大圈层,C正确;图中F和G交界面为古登堡面,地震波到达这一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减速,传播速度不是都减为0,D错误。故选C。
4.岩石圈仅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不包括整个地幔,①错误;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②正确;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③正确;岩石圈厚度不一,一般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厚约60~120公里,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岩石圈之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上冷下热 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 D.氧气含量多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5.D 6.A
【解析】5.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叙述正确。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叙述正确。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叙述正确。与氧气含量多少无关,D叙述不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正确,B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由地面到高空分别分布着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的变化状况是: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先上升后下降。
三、单选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答案】7.C 8.D
【解析】7.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很少,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③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排除AB;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排除D。故选C。
8.农民在深秋时节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减慢,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D正确;燃烧秸秆制造烟雾不能明显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关键是制造烟雾不是为了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A错误;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不是为了利于光合作用,B错误;地面辐射是地面释放能量的过程,制造烟雾不是为了增加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由此可知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⑥—地下径流
10.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的影响(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答案】9.D 10.B
【解析】9.由水循环的过程可知,①代表水汽输送,A错误。 ②和④代表降水,B错误。③代表蒸发,C错误。 ⑥代表地下径流,D正确。故选D。
10.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入黄河流域,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总结如下图:
读“红海等盐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海域盐度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 )
①轮廊封闭,海水流动性差②位于副热带,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③陆地汇入淡水多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④蒸发量大且陆地汇入淡水很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分析该海域盐度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来自该海区以南 B.在红海中由西北向东南航行的轮船,吃水深度由大变小
C.盐度的不同只与气候有关 D.近海海域盐度变化比大洋小
【答案】11.B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围河流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差,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故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所以选B。
12.由图可知,图示是红海,红海的盐度北部高于南部,主要原因是南部通过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有一些水体交换,盐度低,故A选项正确;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在红海中由西北向东南航行的轮船,吃水深度由小变大,故B选项错误;同一纬度海域的盐度不同不仅仅与气候有关,还与周围陆地淡水量的多少、洋流等有关,故C选项错误;近海海域受入海径流影响,盐度变化比大洋大,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卑尔根是挪威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航运中心。左图为欧洲西部洋流分布图,右图为卑尔根气候资料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洋流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B.
C. D.
14.该洋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 )
A.海雾发生概率下降 B.卑尔根夏季降水少
C.巴黎气温全年高温 D.北上船舶顺风顺水
【答案】13.A 14.D
【分析】本大题以欧洲西部洋流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3.此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洋水温基本上是自北向南递减,故排除B、C;D选项中等值线向数值低的凸出,说明水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低,此处为寒流,排除D;A选项中等值线向数值高处凸出,说明水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高,此处为暖流,A正确。故选A 。
14.暖流流经海区,空气湿度增加,此地纬度较高,气温低,容易形成海雾,A错误;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应该增多,B错误;巴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错误;此时吹得西南风,洋流也是北上,北上船舶顺风顺水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
A. B.
C. D.
16.满足“穿堂风”的房屋,白天时,其房后和房前的等压面弯曲态势是( )
A.房后上凸,房前上凸 B.房后上凸,房前下凹
C.房后下凹,房前下凹 D.房后下凹,房前上凸
【答案】15.A 16.B
【解析】15.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BCD选项中房前和房后的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没有A选项大,因此排除BCD,选择A。
16.由上题可知,房前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由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可知,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由此可得出,白天时房后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房前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故排除ACD,选择B。
【点睛】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图的判读:在垂直分布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中国天眼”是全球已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读中国天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稳定,地表水不易下渗 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
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 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
18.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
A.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
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
C.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
D.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
【答案】17.C 18.D
【解析】17.本题考查“中国天眼”选址的条件。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表水容易下渗,A错。此处位于贵州省,多阴雨天气,大气能见度不是很好,B错。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C对。该处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善,D错。故选C。
18.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特征。该地区降水集中,地形崎岖,易形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农业发展,A错。溶蚀作用形成的锥状耸立的山峰成片分布,形成峰林,B错。沉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笋,石钟乳是自上而下地生长,C错。有可溶性岩石分布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广布,是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D对。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如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的“太阳风”( )
A.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湿润 B.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干燥
C.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湿润 D.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干燥
20.上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 )
A.7时前后 B.12时前后 C.18时前后 D.21时前后
【答案】19.A 20.D
【解析】19.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由于湖泊与陆地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湖泊,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吹湖风;夜晚吹陆风,据此分析,夏季晴朗的午后,由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太阳风”为湖风,且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的过程中带来水汽,风较为湿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结合上题分析湖陆风转换取决于湖面与陆面的气温变化,当陆面气温高于湖面气温时吹湖风,反之为陆风,据图分析11点至21点期间陆面气温高于湖面,该时段吹湖风(即太阳风),21点至次日11点期间,陆面气温低于湖面气温,吹陆风,因此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为21时前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三种类型。
四、综合题
2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M”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N”,“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M中A层的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____,原因是____。
(2)B层空气以____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填字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填字母)。
(3)在图N中,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____(填数字)增强,由此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
(4)图P中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答案】(1) 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 平流 B A
(3) ③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4) 乙 海洋 城市 西北风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M”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N”、“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全球变暖的成因、热力环流图的判断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M可知,A层位于地表以上,12km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对流层,据图可知,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近,得到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离地面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根据所学知识,B层位于对流层顶以上部分,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且天气晴朗,适宜高空飞行,对应图中的B。对流层因大气中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且对流运动显著,常出现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对应图中的A。
(3)根据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多,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图中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故③增强。温室气体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4)结合所学等压面知识,由图可知,甲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表明甲地高空形成低压,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地高空等压面上凸,表明乙地高空形成高压,乙地近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据此可知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相对较低,结合图示乙地气温高,可知乙地为陆地,甲地为海洋。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交通工业和生活排放废热导致城市温度较高,结合图示乙地温度较高,可知乙地为城市。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又处于北半球,近地面气流由高压甲流向低压乙地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2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____。
(2)每到雨季,下游的城市常发生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形成大量水泥路面,减小了水循环的____(环节),增加了____(环节)。
(3)上游山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增加水循环的____(环节),减小____(环节),从而避免下游遭受洪涝灾害。
(4)当地表径流季节变率大时,我们常通过____(人工措施)来加以调节;当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时,我们常通过____(人工措施)来加以调节。
(5)我国三峡大坝建成后,其库区形成一个总面积1084Km2的人工湖泊,说出该人工湖泊的形成对库区周围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答案】(1)太阳辐射
(2) 下渗(蒸发) 地表径流
(3) 下渗 地表径流
(4) 兴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5)蒸发增加、降水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循环的能量来源,城市内涝,植树造林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工湖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能力来源即主要动力为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最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
(2)每到雨季,下游的城市常发生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形成大量水泥路面,渗透性不好,降雨时,水不容易入渗,减小了水循环的下渗环节,使得地表径流增大。
(3)上游山区大量植树造林,植被由拦截降水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从而避免下游遭受洪涝灾害。
(4)当地表径流季节变率大时,即丰水期地表径流更大,枯水期地表径流更少,我们常通过兴建水库的措施来加以调节,丰水期利用水库蓄水,枯水期放水。当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时,我们常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措施来加以调节,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5)人工湖泊的形成对库区周围水循环的影响:将水截留在库区,水面面积的扩大,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3. 读“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规律____。
(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A点,在B点,其原因是A点虽地处低纬,气温高,____强,但降水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海水密度大小与温度、盐度、深度因素有关,与海水密度大小呈正相关的是____、____,呈负相关的是____。
(4)结合右图,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答案】(1) 甲 乙 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高低纬递减
(2) 蒸发 大于
(3) 盐度 深度 温度
(4)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对海水稀释盐分;圣劳伦斯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变化规律,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的是甲。海水盐度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或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盐度的是是乙。
(2) A点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强,但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海水盐度低是因为赤道地区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一般而言,海水的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的深度越深,密度越大,与海水密度成正相关的是海水的盐度和深度。海水的温度高,密度一般较小,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的是海水的温度。
(4)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圣劳伦斯湾地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水为淡水,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对海水盐度起到了稀释作用。注意图中海湾形态,有纽芬兰岛等众多岛屿将圣劳伦斯湾与大西洋隔开,圣劳伦斯湾的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海域的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相对于同纬度海域较低。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由该沙丘判断当地风向为____,沙丘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简述M到N堆积物特征及地势变化特点____。
【答案】(1) 西北 风力侵蚀
(2) 东北 风力沉积(堆积)
(3)喀斯特(岩溶)
(4) 冲积扇 流水沉积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地势由高到低
【分析】本题以两种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图中A地貌呈蘑菇状,结合图中沙丘可判断A应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当地风向为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堆积)地貌。
(3)结合图例可知,D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分布区受流水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4)乙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因此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从M到N,离山口距离逐渐增大,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因而沉积物的数量、粒径不断降低,故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地势由高到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省会“首位度”高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