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必修上册(一) 点线整合1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必修上册(一) 点线整合1,共6页。
连点成线 基础整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eq \b\lc\{\rc\ (\a\vs4\al\c1(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
C.eq \b\lc\{\rc\ (\a\vs4\al\c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
D.eq \b\lc\{\rc\ (\a\vs4\al\c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及、比得上”。A项又、再/恢复。B项凝结/成为。C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 C
解析 C项“须臾”指片刻,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D项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eq \b\lc\{\rc\ (\a\vs4\al\c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
C.eq \b\lc\{\rc\ (\a\vs4\al\c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eq \b\lc\{\rc\ (\a\vs4\al\c1(登高而招,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A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往下。B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D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 A
解析 A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5.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四书”,“五经”则指《诗》《书》《礼》《乐》《春秋》五部经书。( )
答案 ×
解析 《乐》已失传,应为《易》。
(2)古代称解释经书的著作为“传”,像《左传》,就是为《春秋》一书作的注释。( )
答案 √
(3)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
答案 √
连点成线 微点突破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从
答案 ①跟随,跟从 ②使动用法,使……跟从 ③听从 ④参加,从事 ⑤依傍,挨着
⑥由,自 ⑦同“纵”,合纵
识记方法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说法。“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即“堂房亲属”也是顺理成章。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2)孰
答案 ①谁、什么、哪一个 ②同“熟”,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
识记方法 “孰”的本义指品尝新熟的瓜果,引申出“瓜果成熟”“食物煮熟”“仔细、周详”等义。后借用为疑问代词,指“谁、什么、哪一个”。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谁)与城北徐公美?”答曰:“君美甚,孰(谁)能及君也?”邹忌孰(同“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2.如何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
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节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同形同义。如“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词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并解释其义,体会其特点。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从而师之(《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从而,跟从并且 ③爪牙,爪子和牙齿 ④寄托,托身、藏身 ⑤中人,平常的人 ⑥以致,来招引 ⑦山东,崤山以东 ⑧非常,意外的变故 ⑨斯文,这些诗文 ⑩颜色,脸色、面容;形容,外貌、模样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的判定:
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判断。
例如: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开头“夫(fú)人”两字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fū)人”混淆。
《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
2.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
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来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它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一般说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来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子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
(2)迁移运用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
①(2021·新高考Ⅱ)(祖逖)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
解析 遂:成功。感激:古今同形异义词,情绪激动。
②(2020·新高考Ⅱ)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解析 “罢市”,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哀悼;“丧”,灵柩;“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白色衣帽;“酹”,洒酒祭奠。
参考译文
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破旧的箱子,这是有些贫苦的读书人都不能忍受的。(王用汲)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凑钱为他收殓。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3.重点句式——宾语前置句
(1)指出下列宾语前置句的宾语,并将倒装部分还原为正常语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为其然也 ③而今安在哉 ④恐年岁之不吾与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⑧一言以蔽之 ⑨夫晋,何厌之有 ⑩唯利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读、惑。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何。为何 ③安。在安 ④吾。与吾 ⑤谁。与谁 ⑥自。信自 ⑦余。欺余 ⑧一言。以一言 ⑨何厌。有何厌 ⑩利。图利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上面的④⑦。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这其中又分两种类型:
a.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如上面的③。
b.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如上面的②⑤⑧。
(3)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时宾语前置,如上面的①⑨⑩。
(4)用“自”作宾语,也常常前置,如上面的⑥。今天我们常用的“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都属于宾语前置,是从文言中继承而来的。
(2)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小故事,找出其中的宾语前置句,并指出前置的宾语。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心之竭诚,人神共鉴。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曰:“夫飞,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有!”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而死。”曰:“桧知罪矣,乞见恕。”曰:“罪已至及,定不相从许。”乃廷杖之,桧死。帝叹曰:“岳飞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复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帝乃命养其子,以慰其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来者曷为者也(曷) ②何以来此(何) ③未敢自恤(自) ④任人唯才是举(才) ⑤用事唯命是从(命) ⑥吾何以至此(何) ⑦则良善何恃(何) ⑧小人之不拘,目不瞑(小人)
⑨桧安在(安) ⑩夫飞,何罪之有(何罪) ⑪何以杀之(何) ⑫虚言之务去(虚言) ⑬何面目以归宋(何面目) ⑭岳飞之不余欺也(余) ⑮其飞之谓乎(飞) ⑯身死莫之养也(之)(括号内为前置的宾语) 從 从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像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
义项
例句
①
惑而不从师(《师说》)
②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③
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⑤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⑥
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
⑦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⑧堂房亲属
从兄、从弟
孰 孰
小篆 隶书 楷书
在小篆字形中,“孰”字的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是“丮”(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
义项
例句
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②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③同“熟”,仔细、周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Ⅱ 点线整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必修下册(一) 点线整合3,共7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必修下册(五) 点线整合7,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