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劝学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劝学,共9页。
[复习目标]
1.梳理、积累这四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重点掌握实词“从”“道”“适”和虚词“所以”等文言词汇。
3.重点掌握名词活用、宾语前置句的规律特点。
4.背诵这四篇文章。
[单元概览]
课题
文体
作者
核心内容
艺术特色
劝学
论说文
荀子
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勉励人们坚持学习,积累知识,培养高尚品德。
1.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句式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
师说
论说文
韩愈
阐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倡导从师学习的风气。
1.论证严密有力
2.运用对偶句、排比句、连珠句,气势恢宏
3.丰富的语气表达
赤壁赋
山水游记散文
苏轼
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情,既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
登泰山记
游记
姚鼐
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
1.紧扣题目,结构严谨
2.语言精简,用词生动
3.修辞巧妙,手法得当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①(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②( )绳③( )以为轮其曲中规④( )虽有⑤( )槁⑥( )暴⑦( )不复挺⑧( )者使之然⑨( )也故木受绳⑩( )则直金⑪( )就⑫( )砺⑬( )则利君子博学⑭( )而日参⑮( )省⑯( )乎己则知⑰( )明⑱( )而行无过矣
(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 )之所学也吾尝跂②( )而望矣不如登高③( )之博见④(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⑤( )也而闻者彰⑥( )假⑦( )舆马者非利足⑧( )也而致⑨(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⑩( )也而绝⑪( )江河君子生⑫( )非异也善假于物⑬( )也
(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①( )焉②(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③( )自得圣心④( )备⑤( )焉故不积跬⑥( )步无以⑦(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⑧(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⑨( )十驾⑩( )功在不舍锲⑪(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⑬( )心一也蟹六跪⑭( )而二螯⑮(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⑯( )者用心躁⑰( )也
答案 (1)断句略。
(2)(第1段)已:停止
(第2段)①为:凝结 ②中:符合,合乎 ③: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④规:圆规 ⑤有:同“又” ⑥槁:枯 ⑦暴:晒 ⑧挺:直 ⑨然:这样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动词,接近、靠近 ⑬砺:磨刀石 ⑭博学:广泛地学习 ⑮参:检验。 ⑯省:省察 ⑰知:同“智”,见识 ⑱明:明达
(第3段)①须臾:片刻 ②跂:踮起脚后跟 ③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④博见:见得广 ⑤疾:劲疾 ⑥彰:清楚 ⑦假:借助 ⑧利足:善于奔走 ⑨致:到达 ⑩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⑪绝:横渡 ⑫生:同“性”,天性 ⑬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第4段)①兴:起 ②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③神明:非凡的智慧 ④圣心:圣人的心怀 ⑤备:具备,有 ⑥跬:跨出一脚 ⑦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⑧骐骥:骏马 ⑨驽马:劣马 ⑩驾:一天的行程 ⑪锲:刻 ⑫镂:雕刻 ⑬用:因为 ⑭跪:蟹腿 ⑮螯:蟹钳 ⑯寄托:托身,藏身 ⑰躁:浮躁,不专心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木直中绳,以为轮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②同“又”,复、再/同“曝”,晒 ③同“智”,见识 ④同“性”,天性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学问广博精深
②蚓无爪牙之利
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
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④蟹六跪而二螯
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答案 ①广泛地学习 ②爪子和牙齿 ③托身,藏身 ④蟹腿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绝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楚诚能绝齐(《屈原列传》)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2)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
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4)者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③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
答案 (1)①动词,横渡 ②动词,断绝 ③形容词,隔绝的,封闭的 ④动词,绝交 ⑤动词,停止、中断
(2)①形容词,强健的,强大的 ②副词,勉强 ③形容词,弓弩有力 ④有余,略多
(3)①动词,借助 ②动词,假装 ③动词,借给 ④形容词,临时的、代理的 ⑤名词,假期
(4)①代词,……的人(物) ②略表停顿,引出判断 ③语气助词,不译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⑥用心一也
.
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⑧木直中绳, 以为轮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游泳 ②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名词作状语,往上/往下 ④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⑤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变锋利 ⑥数字作形容词,专一 ⑦使动用法,使……快 ⑧使动用法,使弯曲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③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 ⑤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
6.文化常识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其孙卿。荀子是先秦________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论。《荀子》今存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等多方面,是古代论说文成熟的标志。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__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3)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________”,跨出两脚为“________”。
答案 (1)况 战国 儒 (2)有学问、有修养 (3)跬 步
三、典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寒冷。[得分点:状语后置(三处),为,句意通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得分点:博学、日、参省、知、明,句意通顺)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聚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精神自然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分点:焉(两处)、善、备,句意通顺]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往上吃泥土,往下喝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得分点:定语后置(两处),上、下、用,句意通顺]
四、名句默写
1.《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性,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五、高考中的课文
1.判断下面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是否正确。
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2018年天津卷第10题B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 (2020年全国卷Ⅱ)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天津卷)
(3)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2020年江苏卷)
(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2018年全国卷Ⅲ)
(5)《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017年全国卷Ⅲ)
(6)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018年江苏卷)
答案 (1)以为轮 使之然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锲而不舍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6)无以至千里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法 行
荀 子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注 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 ɡuā):矫正竹木的工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B.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C.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D.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答案 B
解析 “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为对偶句,应独立成句,排除A、D两项。“病人”“檃栝”均为名词,不能连用,“檃栝”应作下一句的主语,排除C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
B.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
答案 C
解析 “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用几位圣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
B.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作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强主观修养,不怨天尤人。
C.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的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混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
D.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
答案 D
解析 “提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年老时教育人,富有时施舍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怨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怨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年老时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5.请简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及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
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参考译文
公输班不能超越墨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吗?遭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鼋鼍以为深潭太浅,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耻辱了。”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唉!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是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的。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为对方所喜爱,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为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为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怨恨别人?怨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怨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能宽恕;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能宽恕;有了哥哥不能尊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能宽恕。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年老时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4 登泰山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2 师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