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四节 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四节 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餐厨废水含有丰富的糖类,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培养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选】第四节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
2.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
3.餐厨废水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研究者将三种细菌单独或混合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通过测定菌悬液细胞密度(结果如下表)研究三者的关系,以期为利用餐厨废水制备复合菌肥的研究提供依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细菌作为分解者将餐厨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B.对照组的培养液为没有经过灭菌处理的餐厨废水
C.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活菌数
D.由结果可知,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竞争能力较强
4.在分离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无菌操作的是
A.划线接种 B.制备培养基平板 C.稀释土壤溶液 D.配制培养基
5.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移液管需经过灭菌
C.试管口与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
D.涂布时可转动涂布器,使菌液涂布均匀
6.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 | B | C | D |
微生物种类 | 乳酸菌 | 根瘤菌 | 硝化细菌 | 蓝藻 |
能源 | 含碳有机物 | 光能 | NH3 | 光能 |
碳源 | 含碳有机物 | CO2 | CO2 | 含碳有机物 |
氮源 | N2 | N2 | NH3 | NO3- .NH4+ |
代谢类型 | 异养厌氧型 | 自养需氧型 | 自养需氧型 | 自养需氧型 |
A. A B. B C. C D. D
7.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8.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9.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者的双手.空气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③④②①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⑥②③④① D. ⑤③②①④
10.农田土壤的表层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高,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源 ④不加氮源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1.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 )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12.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自生固氮菌
A. ④②③ B. ④③① C. ④①② D. ①②③
1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某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
A. ①② B. 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14.下列是某种培养基的组成:蛋白胨10 g.乳糖5 g.蔗糖5 g.K2HPO42 g.蒸馏水100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物理状态看,属于液体培养基 B. 含有三类营养成分
C. 适合于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D.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1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宜选用橙汁鉴定还原糖,原因是其中不含还原糖
B.不宜将刚倒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倒过来放置
C.不宜对刚滴过含酵母菌培养液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D.不宜选用洋葱根尖2~3cm的部位观察有丝分裂
16.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等需要消毒或灭菌的方式依次是
①灼烧灭菌 ②巴氏消毒法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A.②③①⑤④ B.②⑤③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③②④
17.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等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18.下列有关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都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能提供无机盐
C.用培养基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为科学研究
D.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以适应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详解】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酶,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A. 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分解者的作用.纯化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上述细菌能够将餐厨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属于分解者,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对照组三种细菌的细胞密度均为零,说明对照组的培养液为经过灭菌处理的餐厨废水,B错误;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二者都能使细菌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所以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活菌数,C正确;表中信息显示:无论是将三种细菌单独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还是混合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细胞密度均最大,说明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竞争能力较强,D正确。
4.【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分离自生固氮菌需要使用不含有机氮源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常温下培养。
【详解】
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接种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制备培养基平板需要无菌操作,B错误;对取样的土壤样品要在超净台上进行稀释,C错误;配制培养基不需要无菌操作,配制完成后要进行灭菌处理,D正确。
5.【答案】D
【解析】
【分析】
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详解】
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正确;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B正确;试管口与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C正确;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涂布均匀,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乳酸菌的氮源应为有机氮,A错误;根瘤菌的碳源应为含碳有机物,B错误;蓝藻的碳源应为无机的CO2,D错误。
7.【答案】C
【解析】
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8.【答案】D
【解析】
【分析】
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中,除土壤取样外(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灭菌)其余均需要无菌操作。
【详解】
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中,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灭菌,所取的土壤样品不能灭菌,称取土壤样品时和进行梯度稀释及涂布平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以②③④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培养基用⑤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③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②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际操作者的双手①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④紫外线消毒。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应用实例:
11.【答案】C
【解析】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虽然在毛霉生活的营养基质豆腐里,有比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经过毛霉的分解变成小分子的有机物被吸收,但在细胞内转化成葡萄糖或其他营养成分,所以其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12.【答案】A
【解析】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④固氮细菌可以生长;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②霉菌;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所以可以筛选③放线菌,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存在,因此在培养基上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判断图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位于③。
14.【答案】A
【解析】由于没有加入凝固剂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该培养基含有水.碳源.氮原.无机盐四类营养成分,B错误;因为该微生物需要的是有机碳源,故是异养型生物,C错误;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D错误。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鉴定还原糖时,应选择富含还原糖,且白色或接近于白色的生物组织。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以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根尖2~3cm的部位主要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有分裂能力。
【详解】
A.橙汁中含有还原糖,但橙汁的颜色会干扰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现象,A错误;
B.倒入溶化的培养基后,需等到培养基凝固后再倒置摆放,否则会使培养基流到培养皿盖上,B正确;
C.滴过酵母菌培养液后,应等到酵母菌菌体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否则结果会偏小,C正确;
D.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洋葱根尖2~3mm的分生区进行观察,D正确。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
【详解】
牛奶应该用巴氏消毒法处理;吸管应该用干热灭菌法处理;接种环应该选择灼烧灭菌;培养基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空气用紫外线消毒。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B正确;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C正确;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18.【答案】A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操作顺序如下:称量.溶化.调节pH.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等。
【详解】
A.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都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生长因子因不同微生物而不同,正确;
B.CO2和N2是无机物,也是某些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错误;
C.甲型H1N1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不能用培养微生物的普通培养基进行培养,错误;
D.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适应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不是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北师大版 (2019)第四节 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产实践中被广泛用于牛奶,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常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四节 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农田土壤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培养基,下列是某种培养基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四节 发酵工程的过程与原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沼气发酵是指人畜粪便,下表是培养某种细菌的培养基,关于培养基的配制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