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物理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A版 必修第三册)
- 第十二章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二章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二章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二章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十二章 章末测试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二章 章末测试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共11页。
阶段验收评价(四)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和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了相同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结果是( )A.电风扇最多 B.电烙铁最多C.日光灯最多 D.一样多解析:选B 电风扇把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日光灯把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因此只有电烙铁把电能完全转化为热量,故选B。2.某一阻值为R的导体,通过的电流大小为I时,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保持I、R不变,通电时间变为2t,则产生的热量为( )A.4Q B.2QC. D.解析:选B 根据焦耳定律可知Q=I2Rt,若保持I、R不变,通电时间变为2t,则产生的热量为Q′=I2R(2t)=2Q,故选B。3.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灯泡的IU图像,根据图像,计算甲、乙两灯泡并联在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时实际发光的功率约为( )图1A.15 W 30 W B.30 W 40 WC.40 W 60 W D.60 W 100 W解析:选C 从图像的横坐标(U)为220 V的刻度可找出对应的纵坐标(I)的值分别为I甲=0.18 A,I乙=0.27 A。则P甲=UI甲≈40 W,P乙=UI乙≈60 W,C正确。4.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B.电源的总功率变小C.电压表读数变大D.电流表读数变大解析:选D 当滑片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其有效阻值变小,所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变大,电源的内电压变大,路端电压变小,则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故C错误,D正确;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的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容不变,则由C=知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故A错误;电源的总功率P=EI,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则知电源的总功率变大,故B错误。5.如图3所示电路,电阻R1未知。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可以求得的物理量是( )图3A.E B.rC.E和r D.E和r都不能解析:选A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1和I1,再次改变滑片P的位置,得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2和I2,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1+I1(R1+r),E=U2+I2(R1+r),由于R1未知,所以通过化简,只能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为E=,所以A正确,B、C、D错误。6.如图4所示的火警报警装置,R1为热敏电阻,若温度升高,则R1的阻值会急剧减小,从而引起电铃电压的增加,当电铃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铃会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B.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C.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减小电源的电动势D.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解析:选D 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R1对应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会增大,电铃两端的电压会增大,而电铃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铃会响,要使电铃两端的电压仍为原来的值,必须适当减小电源的电动势,相反,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故A、C错误;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R1对应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将使电铃的电压增大,要使电铃的电压仍为原来的值,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上移,以减小R2;相反,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故B错误,D正确。7.如今电动平衡车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已慢慢成为街头的一种时尚,如图所示为某款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则该电动平衡车( )电池容量:5 000 mA·h充电器输出:直流24 V/1 000 mA续航里程:40 km额定功率:40 W行驶速度:≤20 km/h工作电压:24 V A.电池从完全没电到充满电所需的时间约为8.3 hB.电池最多能储存的电能为4.32×105 JC.行驶时的工作电流为1 AD.充满电后能工作5 h解析:选B 由于电池容量是5 000 mA·h,即q=5 000×10-3×3 600 C=1.8×104 C,充电器输出电流为1000 mA,所以充电时间为t===5 h,故A错误;最多能储存的电能为W=qU=1.8×104×24 J=4.32×105 J,故B正确;额定功率为40 W,工作电压为24 V,则行驶时的工作电流为I== A= A,故C错误;充满电后能工作时间t′== s=3 h,故D错误。8.在如图5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判断错误的是( )图5A.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0.5 ΩB.电阻R的阻值为1 ΩC.电源的效率为80%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 W解析:选C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当I=0时,U=E,由题图读出电源的电动势E=3 V,内阻等于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则:r== Ω=0.5 Ω,A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电阻R==1 Ω,B正确;电源的效率:η=×100%=×100%=×100%=66.7%,C错误;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时工作状态,由题图读出电压U=2 V,电流I=2 A,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出=UI=4 W,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电流表A的示数变为零。若电路中故障发生在灯L、电阻R上,用一根导线来判断电路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L断路B.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R断路C.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R断路D.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L断路解析:选CD 电流表A的示数变为零,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进行检测时,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与导线并联的用电器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另一个用电器断路或两个用电器都断路。若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L断路,也可能是R、L都断路,故选项A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R断路,也可能是R、L都断路,故选项B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R断路,选项C正确;若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L断路,选项D正确。10.国庆期间小明去逛超市,遇促销打折,他买了一个电吹风,电吹风的使用说明书上给出了如表所示的参数及图示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电吹风铭牌参数额定电压220 V额定功率热风1 000 W冷风250 WA.该电吹风发热电阻R的阻值约为64.5 ΩB.该电吹风电动机M的内阻为193.6 ΩC.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吹风吹冷风D.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 000 J解析:选AC 由题中表格可知发热电阻的功率PR=P-PM=1 000 W-250 W=750 W,所以该电吹风发热电阻R的阻值R== Ω≈64.5 Ω,故A正确;电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为非纯电阻,不能使用公式R=计算电动机内阻,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发热电阻断路,电动机工作,故吹冷风,故C正确;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功率仍然为250 W,故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W=Pt=250×1 J=250 J ,故D错误;故选A、C。11.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导体两端加5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5 ΩB.导体两端加5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10 ΩC.导体两端加12 V电压时,导体的电功率为18 WD.随着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解析:选AC 当电压为5 V时,电流值为1.0 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5 Ω,故A正确,B错误;当电压为12 V时,电流值为1.5 A,根据功率公式可知P=UI=18 W,故C正确;IU图像上的点与O点连线的斜率倒数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图像可知,随电压的增大,连线斜率减小,则电阻增大,故D错误。12.如图9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U3,理想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则( )图9A.A的示数增大B.V2的示数增大C.ΔU3与ΔI的比值大于rD.ΔU1大于ΔU2解析:选ACD 电路中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压表V3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外电路电压,电流表A测通过干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选项A正确;U1=IR,V1的示数增大,U2=E-Ir,V2的示数减小,选项B错误;由U3=E-I(r+R),知=R+r,选项C正确;ΔU1=ΔIR,ΔU2=ΔIr,因为R>r,所以ΔU1>ΔU2,选项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3.(8分)(2020·天津等级考)某实验小组选用以下器材测定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1 A)待测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1 Ω)开关、导线若干(1)该小组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10所示,经仔细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条导线连接不当,这条导线对应的编号是________。图10(2)改正这条导线的连接后开始实验,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填“a”或“b”)端。(3)实验中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流表读数变化明显但电压表读数变化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电池组负极和开关之间串联一个阻值为5 Ω的电阻,之后该小组得到了几组电压表读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并作出UI图像,如图11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1解析:(1)应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压表应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故导线5接滑动变阻器的一端应改接到电源的正极或电流表的正极。(2)滑动变阻器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因此闭合开关前,应将其接入电路的电阻调为最大值,故滑片P应置于a端。(3)在电池组负极和开关间串联一个阻值为5 Ω的电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U=E-I(r+R),所以UI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E=2.9 V,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与定值电阻串联的总电阻,所以电源内阻为r=-5Ω=0.80 Ω。答案:(1)5 (2)a (3)2.9 0.8014.(10分)(2020·山东等级考)实验方案对实验测量的精度有直接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1.5 V,内阻小于1 Ω);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1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Ω);定值电阻R1(阻值2 Ω);定值电阻R2(阻值5 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该小组按照图12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流表示数逐渐接近满偏,记录此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实验数据在UI坐标纸上描点,如图13所示,结果发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图12A.电压表分流B.干电池内阻较小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小D.电流表内阻较小图13(2)针对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的问题,该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改进了实验方案,重新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67I/A0.080.140.200.260.320.360.40U/V1.351.201.050.880.730.710.52请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图14上已标出后3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在图14上标出前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UI图像。图14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所选的定值电阻为________(填“R1”或“R2”)。③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请按照改进后的方案,将图15中的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图15解析:(1)路端电压U=·R=,若电源内阻远小于外电路总电阻,则电压表示数总是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变化范围小,故B项正确。(2)①根据数据描点并连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由图像可知E=1.55 V,U=0时I=0.59 A,故r′==2.63 Ω,由于2 Ω<r′<5 Ω,又r′=r+R(r为电源内阻,R为定值电阻),故定值电阻只能是R1。③先画出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然后依据电路原理图将各仪器依次连接起来。实物电路图连接如图所示。 答案:(1)B (2)①见解析图 ②R1 ③见解析图15.(12分)电动玩具汽车的直流电动机电阻一定,当加上0.3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 A,此时电动机没有转动。当加上3 V电压时,电流为1 A,这时电动机正常工作。求:(1)电动机的电阻大小;(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解析:(1)当电动机没有转动时电动机的电阻:R== Ω=1 Ω。(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P=UI=3×1 W=3 W。(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P′=P-I2R=3 W-12×1 W=2 W。答案:(1)1 Ω (2)3 W (3)2 W16.(10分)如图16所示,R为电阻箱,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电源电动势E=6 V,当电阻箱阻值为R=5 Ω时,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U=5 V,求:图16(1)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源内阻r;(2)电源的输出功率P和效率η。解析:(1)由欧姆定律可得I==1 A再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E=I(R+r)解得r=1 Ω。(2)由电功率公式得电源的输出功率P=UI=5 W电路的总功率为P总=EI=6 W则效率为η=×100%=83.3%。答案:(1)1 A 1 Ω (2)5 W 83.3%17.(10分)如图17所示,电源电动势 E=10 V,内阻 r=1 Ω,定值电阻 R1=3 Ω。开关S断开时,定值电阻 R2的功率为 6 W,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9 W。开关S 接通后,理想电流表的读数为 1.25 A。求:图17(1)断开开关S时电流表的读数;(2)定值电阻 R3的阻值。解析:(1)开关断开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P1=P出-P2=3 W。根据P1=I2R1,解得I=1 A。(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I′(R1+R并+r),R并=,又P2=I2R2,解得R3=12 Ω。答案:(1)1 A (2)12 Ω18.(10分)如图18所示,已知路端电压U=18 V,电容器C1=6 μF、C2=3 μF,电阻R1=6 Ω、R2=3 Ω。当开关S断开时,A、B两点间的电压UAB等于多少?当S闭合时,电容器C1的电荷量改变了多少?解析:在电路中电容器C1、C2相当于断路。当S断开时,电路中无电流,B、C等势,A、D等势,因此UAB=U=18 V。当S断开时,UAC=18 V,电容器C1带电荷量为Q1=C1UAC=6×10-6×18 C=1.08×10-4 C当S闭合时,R1和R2串联,电容器C1与R1并联,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即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得UAC′=U=×18 V=12 V此时电容器C1的带电荷量为Q′=C1UAC′=6×10-6×12 C=7.2×10-5 C电容器C1带电荷量的变化量为ΔQ=Q′-Q1=-3.6×10-5 C负号表示减少,即C1的带电荷量减少了3.6×10-5 C。答案:18 V 减少了3.6×10-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