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ml电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1. 用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




    目的
    保存浓硝酸
    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实验室制氨气
    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Cl>C>Si

    A. A B. B C. C D. D
    2. A∼D是均含同一种元素的四种物质,且满足如图转换关系。已知A为单质,D是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A不可能是(    )

    A. S B. Si C. N2 D. Cl2
    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对应试剂能完成的实验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现象或解释

    A
    检验某溶液中Fe2+
    在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再通入氯气
    通入氯气后溶液变红
    B
    除去SO2中少量SO3
    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SO3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
    检验Cl2中是否含HCl
    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中出现浑浊
    D
    吸收实验尾气NH3
    气体通入水中
    氨气能溶于水

    A. A B. B C. C D. D
    4. 某化肥厂用H2O、CO2、NH3、CaSO4制备(NH4)2SO4,工艺流程如图,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和步骤②中的气体都属于可循环利用的气体
    B. 整个流程的化学反应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a2++CO2+2NH3⋅H2O=CaCO3↓+2NH4++H2O
    C. 往甲中通入CO2气体有利于(NH4)2SO4的生成
    D. 流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
    5. 100mL某混合酸中,c(HNO3)为0.4mol⋅L−1,c(H2SO4)为0.2mol⋅L−1。向其中加入2.56g铜粉,待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SO2混合气
    B. 反应后铜有剩余,加盐酸铜不会溶解
    C. 反应中转移0.06mol电子
    D. 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L−1
    6.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2H2O含中子数目为NA
    B. 22.4LHCl含原子数目为2NA
    C. 1mol⋅L−1H2SO4含H+数目为2NA
    D. 2.7g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0.3NA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C.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2+OH−=AlO2−+H2O
    D.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CO32−+CO2+H2O=2HCO3−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和SO2使品红褪色的原理相同
    B.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晶体析出
    D.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9. 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高温下,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2C+SiO2−高温Si+2CO↑
    C. 二氧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 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10. 将足量新制氯水滴入下列物质中,对应现象错误的是(    )
    A. FeCl2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B. 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不褪色
    C.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11. 我国已跨入“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无机非金属材料硅。下列物品中用到硅单质的是(    )
    A. 陶瓷餐具 B. 石英钟表 C. 计算机芯片 D. 光导纤维
    1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属于氧化物 B. H2SO4属于酸 C. 纯碱属于碱 D. 液氯属于纯净物
    13.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如图的烧瓶中充满了某种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同种液体。理论上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且液体未能够充满烧瓶的是(    )
    A. NO2和水
    B. NH3和水
    C. Cl2和饱和食盐水
    D. SO2和NaOH溶液
    1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SO2、N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B. H2S有臭鸡蛋气味,稳定性弱于氯化氢
    C. 可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 D. 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15. 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 Na2O2 B. NaOH C. Na2CO3 D. Na2O
    16. 如表各组物质之间转化不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选项
    X
    Y
    Z
    A
    SiO2
    Na2SiO3
    H2SiO3
    B
    NH3
    NO
    NO2
    C
    C
    CO
    CO2
    D
    MgCl2
    Cl2
    HCl

    A. A
    B. B
    C. C
    D. D
    17.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______。
    A.陶瓷B.玻璃C.水泥D.生石灰
    (2)埋在地下的光导纤维如果裸露在碱性土壤中,会导致断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2C+SiO2−高温Si+2CO↑制备硅单质,该反应能否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______(说明理由)。
    (4)有一Si、Al的混合固体,欲从中分离出Si,应如何操作?______。
    18.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研究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生活中常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净(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中华儿女骄傲。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其中还原产物是 ______。
    (3)中国古代著作中有“银针验毒”的记录,其原理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其中H2S在该反应中 ______(填标号)。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4)已知反应:①Cl2+2I−=2Cl−+I2;②I2+SO2+2H2O=2I−+SO42−+4H+,则Cl2、I2、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19.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X
    X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Y
    Y存在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 的核素
    Z
    Z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
    W
    常温下,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符号是 ______,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
    (2)元素X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一个能表示X、Z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取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ZX2和W2按照体积比1:1充分混合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用离子方程是表示)。
    20.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铁质材料(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褪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说明碳素钢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 ______(填化学式)产生,试解释产生该气体的原因:______。
    (3)若装置D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知碳素钢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有 ______;装置H后增加装置Ⅰ的目的是 ______。
    2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NO可与炽热的铜粉发生反应,他们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验证。

    已知: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为 ______;装置C中所用的酸性干燥剂的化学式是 ______。
    (3)装置A中反应开始前,需要先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或CO2,其目的是 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铜粉变黑,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实验中装置E中有NO3−生成 ______(写出主要的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5)假设实验结束后,从装置中收集到VmL,NO气体,为使NO全部被水吸收,应向集气瓶内通入 ______mLO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浓硝酸可氧化橡胶塞,应选玻璃塞,故A错误;
    B.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图中装置可除杂,故B正确;
    C.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C错误;
    D.盐酸为无氧酸,且挥发的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图中实验不能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A.浓硝酸可氧化橡胶塞;
    B.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C.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
    D.盐酸为无氧酸,且挥发的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非金属性比较、试剂的保存、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A.S可发生反应S→O2SO2→催化剂O2SO3→H2OH2SO4→△CuSO2,满足转化关系,故A正确;
    B.Si可发生反应Si→O2SiO2→NaOHNa2SiO3→HClH2SiO3→△SiO2,满足转化关系,故B正确;
    C.N2可发生反应N2→放电O2NO→O2NO2→H2OHNO3→CuNO,满足转化关系,故C正确;
    D.氯气与氧气不反应,不能实现如图转化关系,故D错误;
    故选:D。
    A.S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与铜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加热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
    C.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D.氯气与氧气不反应。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先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可知不含铁离子,再通入氯气后溶液变红,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含Fe2+,故A正确;
    B.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故B错误;
    C.二者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含HCl,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口在液面下易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A。
    A.先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可知不含铁离子,再通入氯气后溶液变红,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
    B.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
    C.二者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D.氨气极易溶于水。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离子及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收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氨气不可以循环使用,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故A错误;
    B.硫酸钙悬浊液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则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为CaSO4+CO2+2NH3⋅H2O=CaCO3↓+2NH4++H2O+SO42−,故B错误;
    C.往甲中通CO2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有利于(NH4)2SO4生成,故C正确;
    D.整个流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均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用H2O、CO2、NH3、CaSO4制备(NH4)2SO4,由于氨气的溶解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结合题中工艺流程可知,①为硫酸钙悬浊液中先通入氨气得到甲,②为通入二氧化碳得到乙,乙中含硫酸铵和碳酸钙,③为过滤分离出硫酸铵溶液和碳酸钙固体,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硫酸铵溶液经过提纯可得硫酸铵固体,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由3Cu+2NO3  −+8H+=3Cu2++2NO↑+4H2O可知,0.08mol氢离子完全反应时消耗0.03molCu、0.02molNO3  −,可知氢离子完全反应只生成NO气体,故A错误;
    B.Cu剩余0.01mol,加盐酸时,溶液中含剩余的0.02mol硝酸根离子,可发生3Cu+2NO3  −+8H+=3Cu2++2NO↑+4H2O,使Cu溶解,故B错误;
    C.消耗Cu为0.03mol,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03mol×(2−0)=0.06mol,故C正确;
    D.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0.1L=0.3mol/L,故D错误;
    故选:C。
    n(HNO3)=0.1L×0.4mol/L=0.04mol,n(H2SO4)=0.1L×0.2moL/L=0.02moL,混合溶液中n(H+)=0.04moL+2×0.02moL=0.08mol,n(Cu)=2.56g64g/mol=0.04mol,结合3Cu+2NO3  −+8H+=3Cu2++2NO↑+4H2O计算。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过量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氢离子完全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A.1.8g2H2O含中子数目为:1.8g20g/mol×10×NAmol−1=0.9NA,故A错误;
    B.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离子的个数,故C错误;
    D.2.7g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2.7g27g/mol×3×NAmol−1=0.3NA,故D正确;
    故选:D。
    A.1个 2H2O含有10个中子;
    B.气体状况未知;
    C.溶液体积未知;
    D.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和对象。

    7.【答案】D 
    【解析】解:A.钠和冷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C错误;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故D正确;
    故选:D。
    A.电荷不守恒;
    B.漏掉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C.原子个数不守恒;
    D.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考常见题型,综合性较强,侧重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8.【答案】C 
    【解析】解:A.依据分析可知,Cl2和SO2使品红褪色的原理相同,前者是因为氧化漂白,后者是因为化合漂白,故A错误;
    B.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
    C.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二氧化氯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故D错误;
    故选:C。
    A.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有机色素;
    B.依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C.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D.依据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相关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A.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A错误;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是利用碳还原二氧化硅生成一氧化碳和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SiO2−高温Si+2CO↑,故B正确;
    C.二氧化硅能导光,故能做光导纤维,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故C错误;
    D.水泥、玻璃都是硅酸盐制品,水晶饰物为二氧化硅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是利用碳还原二氧化硅生成一氧化碳和粗硅;
    C.二氧化硅能传光;
    D.水晶是成分为二氧化硅。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的掌握。

    10.【答案】B 
    【解析】解:A.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生成氯化铁,离子反应为:Cl2+2Fe2+=2Cl−+2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Cl2+H2O⇌HCl+HClO,所以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新制的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B错误;
    C.氯水中含有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离子反应:Ag++Cl−=AgCl↓,故C正确;
    D.将 Cl2 通入淀粉 KI 溶液,氯气氧化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作用,溶液变蓝,故D正确;
    故选:B。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2、H2O、HClO、H+、OH−、Cl−、ClO−,次氯酸有漂白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氯气有强氧化性,该溶液呈酸性。
    A.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氯化铁;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氯水中含有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
    D.碘与淀粉变蓝。
    本题主要考查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明确氯水中含有的微粒及其性质是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A.陶瓷餐具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A错误;
    B.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单质硅,故B错误;
    C.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可以制计算机芯片,故C正确;
    D.光导纤维成分为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不是单质硅,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解:A.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A正确;
    B.H2SO4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液氯是液态氯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C。
    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为氧化物;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为碱;
    D.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注意把握纯净物和混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不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可形成喷泉且液体未能够充满烧瓶,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可形成喷泉且液体能够充满烧瓶,故B错误;
    C.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则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则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可形成喷泉且液体能够充满烧瓶,故D错误;
    故选:A。
    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不溶于水;
    B.氨气极易溶于水;
    C.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
    D.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本题考查喷泉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A.SO2、NO2是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主要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H2S有臭鸡蛋气味,非金属性Cl>S,H2S稳定性弱于氯化氢,故B正确;
    C.加碘食盐,加入的是KIO3,无碘单质,不能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故C错误;
    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故D正确;
    故选:C。
    A.SO2、NO2是大气污染物;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C.加碘食盐是加入了KIO3,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
    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和应用,主要是气体性质的应用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中,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是钠被氧化为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据此解答。
    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为:钠被氧化为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不可能产生过氧化钠,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解:A.Si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iO3,Na2SiO3溶液中加入HCl,反应产生H2SiO3,H2SiO3受热分解产生SiO2,H2SiO3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iO3,能够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故A不选;
    B.NH3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N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与H2O反应产生HNO3和NO,但NO2不能一步反应产生NH3,故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故B选;
    C.C与少量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CO与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2,CO2与Mg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单质,CO2与C在加热时反应产生CO,能够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故C不选;
    D.电解熔融的MgCl2反应产生Mg和Cl2,Cl2与H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HCl,HCl与Mg反应产生MgCl2,电解稀HCl反应产生Cl2,能够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故D不选;
    故选:B。
    A.Si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iO3,Na2SiO3溶液中加入HCl,反应产生H2SiO3,H2SiO3受热分解产生SiO2,H2SiO3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iO3;
    B.NH3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N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与H2O反应产生HNO3和NO,但NO2不能一步反应产生NH3;
    C.C与少量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CO与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2,CO2与Mg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单质,CO2与C在加热时反应产生CO;
    D.电解熔融的MgCl2反应产生Mg和Cl2,Cl2与H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HCl,HCl与Mg反应产生MgCl2,电解稀HCl反应产生Cl2。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DSiO2+2OH−=SiO32−+H2O氢氟酸   不能,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不体现氧化性   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 
    【解析】解:(1)陶瓷、玻璃、水泥成分中都含有硅酸盐,属于硅酸盐产品,生石灰为氧化钙,不是硅酸盐制品,
    故选:D;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2O;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被氢氟酸腐蚀,工艺师常用氢氟酸(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氢氟酸;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Si是还原产物,不能说明C的非金属性大于Si;
    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不体现氧化性;
    (4)因为铝溶于盐酸,硅不与盐酸反应,所以要从Si、Al的混合固体中分离出Si,应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
    故答案为: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
    (1)含有硅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硅酸盐,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据此解答;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被氢氟酸腐蚀;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4)依据铝溶于盐酸,硅不与盐酸反应解答。
    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熟悉硅酸盐产品成分,明确硅及化合物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Cl−+ClO−+2H+=Cl2↑+H2OK2S、N2  Ag2SDCl2>I2>SO42− 
    【解析】解:(1)Cl−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Cl−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Cl−+ClO−+2H+=Cl2↑+H2O,
    故答案为:Cl−+ClO−+2H+=Cl2↑+H2O;
    (2)2KNO3+3C+S=K2S+N2↑+3CO2↑反应中,N、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对应的CO2为氧化产物,K2S和N2为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K2S、N2;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Ag2S,H2S在反应中化合价没变,故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Ag2S;D;
    (4)在反应Cl2+2I−=2Cl−+I2中,Cl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I2;I2+SO2+2H2O=2I−+SO42−+4H+中,I2为氧化剂,SO4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I2>SO42−,所以Cl2、I2、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I2>SO42−,
    故答案为:Cl2>I2>SO42−。
    (1)Cl−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Cl−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
    (2)2KNO3+3C+S=K2S+N2↑+3CO2↑反应中,N、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3)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X的化学式,H2S在反应中化合价没变;
    (4)依据氧化还原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判断氧化性强弱。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9.【答案】Al 第三周期ⅦA族  OS+O2−点燃SO2或2H2S+O2=2H2O+2SAl3++3NH3⋅H2O=Al(OH)3↓+3NH4+  品红溶液没有褪色  SO2+Cl2+2H2O=4H++2Cl−+SO42−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Y元素符号是Al,W为Cl,原子序数为17,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
    故答案为:Al;第三周期ⅦA族;
    (2)X为O,Z为S,二者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可根据反应S+O2−点燃SO2或2H2S+O2=2H2O+2S证明,
    故答案为:O;S+O2−点燃SO2或2H2S+O2=2H2O+2S;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实验室制取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4)ZX2和W2分别为SO2、Cl2,SO2和Cl2按照体积比1:1充分混合后发生反应:SO2+Cl2+2H2O=4H++2Cl−+SO42−,生成的硫酸和氯化氢没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后会观察到品红溶液没有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没有褪色;SO2+Cl2+2H2O=4H++2Cl−+SO42−。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X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其L层含有6个电子,则X为O;Y存在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的核素,其质子数为27−14=13,则Y为Al;Z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其M层含有电子数为8−2=6,则Z为S;常温下,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则W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为高频考点,结合原子结构、物质性质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CuO+H2−△Cu+H2OH2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放出H2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解:(1)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生成硫酸锰、硫酸钾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故答案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说明有水生成,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说明有氢气产生,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放出H2,
    故答案为:CuO+H2−△Cu+H2O;H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放出H2;
    (3)B中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D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说明有氢气产生;装置H后增加装置I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影响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装置分析,A中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B中品红检验SO2是否存在,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D中品红检验SO2是否除尽,E中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2生成,F对气体进行干燥,G检验是否有氢气生成,H检验是否有水生成,I防止空气中水分的感染,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题目较为综合,具有一定难度,做题时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特别是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

    21.【答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NO2转化成NOP2O5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与NO、Cu发生反应  2NO+2Cu−△N2+2CuO取适量E中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再加入铜片,若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说明有NO3−生成,否则没有NO3−生成 3V4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探究题,涉及反应原理分析,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反应方程表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实验开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关闭K1、K2,将导管未端置于盛水的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三颈烧瓶,水槽中有气泡产生,撤去酒精灯后导管中有一段倒吸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装置A制备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实验的目的是用NO与Cu发生反应,则B装置发生的反应是3NO2+H2O=2HNO3+NO,B装置的作用是将NO2转化成NO;装置C中的固体酸性干燥剂为P2O5,
    故答案为:NO2转化成NO;P2O5;
    (3)因为NO能与O2发生反应生成NO2,加热状态下Cu与O2生成CuO,因此反应开始前通入一段时间的N2或CO2,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与NO、Cu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与NO、Cu发生反应;
    (4)D中铜粉变黑,说明铜与NO发生反应,生成CuO和N2,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u−△N2+2CuO;根据信息NO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即装置E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MnO4+5NO+2H2SO4=2Mn(NO3)2+KNO3+K2SO4+MnSO4+2H2O;证明NO3−的存在,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方法是取适量E中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再加入铜片,若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说明有NO3−生成,否则没有NO3−生成,
    故答案为:2NO+2Cu−△N2+2CuO;取适量E中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再加入铜片,若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说明有NO3−生成,否则没有NO3−生成;
    (5)NO和O2先发生2NO+O2=2NO2,然后发生3NO2+H2O=2HNO3+NO,可以得到总反应式为4NO+3O2+2H2O=4HNO3,故VmLNO气体需要3V4mLO2,
    故答案为:3V4。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Cl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三)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三)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六)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C,【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