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流程题、综合应用题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流程题、综合应用题
一、流程题
1.(2019·河南·中考真题)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l2、MgCl2、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2)写出一个加入Na2CO3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产品中含哪些杂质?_____(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即可)
(2)步骤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3)步骤Ⅲ中,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确定M后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综合应用题
3.(2018·河南·中考真题)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 纯碱 b 烧碱c 苏打 d 小苏打
(2)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1。
①根据图示1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 (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如图2: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 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___________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2020·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
(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
(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MgCl、CaCl2杂质,得到NaCl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
②以上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③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杂质,并将以上方案补充完整_______。
(5)某实验室用40g、20%的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的H2SO4,消耗NaOH溶液呈中性,请计算该一定量石油产品H2SO4的质量________。
5.(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碳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请将如图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构成它们原子的大小不同 b两种物质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碱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
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用碱液吸收法。
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
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
(5)某温室大棚需用到440LCO2(按标准状况计算,CO2密度为1.964gL),用足量盐酸与含CaCO380%的石灰石反应制取,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6.(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为了除去粗食盐中所含有的CaCl2、MgSO4杂质,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粗食盐溶于水;②加入过量的X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⑥蒸发、结晶。
(1)请确定X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加入Na2CO3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请设计实验检验步骤④所得滤液中的杂质,简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7.(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①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铝_____(填“高”或“低”)。
②铝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通常很耐腐蚀_____?
(2)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实验装置。
①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b处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
(3)某电镀厂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从排放的废水中回收铜、铁和硫酸锌溶液,设计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Ⅰ、Ⅲ中包含的相同操作是什么?_____
②写出步骤Ⅰ中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
③确定步骤Ⅲ中的X后,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钛和钛合金以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上可利用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钛,若制取9.6k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
8.(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吸水性 c.氧化性 d.脱水性
(2)请简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3)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可写为______。
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
(4)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下图是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②固体甲中所含有的难溶性物质为BaSO4、______、CaCO3和BaCO3。
③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有的杂质。______(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5)工业废水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某造纸厂欲排放200t含NaOH的废水,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用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来处理该废水至中性,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9.(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酸、碱、盐等物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 B.氢离子 C.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2)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区分x点和y点所对应溶液,可选用的一种试剂为_______。
(3)鱼池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过碳酸钠遇热水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过碳酸钠遇热水分解的性质,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开始时应将过碳酸钠粉末加入_______(填“锥形瓶”或“分液漏斗”)。
②写出A中由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请在B处虚线框内画出用试管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图____。
④为验证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A中溶液,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
(4)实验室有100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取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8.7g。请计算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玻璃棒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BaCl2+Na2CO3═BaCO3↓+2NaCl 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分析】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加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得精盐产品中杂质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2. (或) 除去固体中的铜单质
【详解】(1)步骤Ⅰ中发生反应为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粗产品中含镁、铝、铜、银,加入稀硫酸,镁、铝和稀硫酸反应,铜、银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步骤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目的是:除去固体中的铜单质;
(3)步骤Ⅲ中,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溶液甲中含硝酸铜,说明金属M能与硝酸铜反应,且M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M可以是锌,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d 硫酸 Na2SO4和H2SO4 漏斗 MgSO4+Ba(OH)2=Mg(OH)2↓+BaSO4↓ NaOH 和Na2CO3 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或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 75%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解答;
(2) ①根据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分析解答;②根据溶液的pH<7,显酸性解答;
(3) ①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解答;②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解答;③根据原粗盐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详解】(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选d;
(2) ①由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②溶液的pH<7,显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和H2SO4 ;
(3)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②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OH)2=Mg(OH)2↓+BaSO4↓;③原粗盐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故溶液X中的杂质有NaOH 和Na2CO3;鉴别方法: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NaOH;
(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g-106.7g=3.3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7.5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4. H+ 稀盐酸(或者稀硫酸、BaCl2溶液,CaCl2溶液等) HCl、NaCl 红 玻璃棒 Ba(OH)2 +MgSO4=BaSO4↓+Mg(OH)2↓(或者Ba(OH)2 +Na2CO3=BaCO3↓+2NaOH,CaCl2 +Na2CO3= CaCO3↓+2NaCl) Na2CO3和NaOH在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9.8g
【详解】(1)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
(2)氢氧化钠变质产生了碳酸钠,即检验是否有Na2CO3, 可引入H+,Ba2+,Ca2+,可用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CaCl2溶液等,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3)由图像可知V2mL对应点的pH在7的下面,呈酸性,即酸过量,有HCl,反应产生了NaCl,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4)①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考察复分解反应的书写,粗盐提纯常见化学方程式。
整个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Ba(OH)2+MgSO4=BaSO4↓+Mg(OH)2↓
(或者Ba(OH)2+Na2CO3=BaCO3↓+2NaOH,CaCl2 +Na2CO3= CaCO3↓+2NaCl),写出一个即可。
③整个过程中,引入的除杂试剂Na2CO3未被去除,且Na2CO3和Ba(OH)2反应产生了NaOH, 故杂质有Na2CO3和NaOH,除去需在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题干标明是“得到NaCl溶液”,故应写“适量稀盐酸”,且不得写“蒸发结晶”。
(5)解:设该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硫酸的质量为x
答:该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硫酸的质量为9.8g。
5. d 当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的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试管中的气体逸出,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盐酸压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 D中干燥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E中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pH试纸(或紫色石蕊溶液等,合理即可) 加入Ca(OH)2溶液错误,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也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应为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溶质为Na2CO3;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CO3和NaOH 设产生440L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2455g。
【详解】(1)碳原子的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由题意可知,碳原子原子核外第一次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容纳6-2=4个电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为:
;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3)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当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的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试管中的气体逸出,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盐酸压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D中干燥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E中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4)①pH试纸可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pH试纸;
②加入Ca(OH)2溶液错误,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也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应为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溶质为Na2CO3;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CO3和NaOH;
(5)答案见解析。
6.(1)Ba(OH)2
(2)Na2CO3+Ba(OH)2= BaCO3↓+2NaOH(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3)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的杂质为Na2CO3和NaOH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食盐中所含有的CaCl2、MgSO4杂质,将粗食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除去MgSO4;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过量的Ba(OH)2,然后过滤除去Mg(OH)2、BaSO4、BaCO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和NaOH,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
(1)
加入X的目的是除去MgSO4,X的化学式为Ba(OH)2。
(2)
加入Na2CO3,会与溶液中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会与溶液中过量的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 BaCO3↓+2NaOH。
(3)
过滤后溶液中的溶液除NaCl外还有Na2CO3和NaOH,检验步骤④所得滤液中的杂质的操作为: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的杂质为Na2CO3和NaOH。
【点睛】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1) 高 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过滤 铜、铁、锌 (或)
(4)解:设需要镁的质量为x
x=9.6kg
答:需要镁9.6kg。
【解析】(1)
①合金是指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高,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所以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铝高;
②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够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
①工业炼铁是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还原出来;所以a处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经导管流向b,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①步骤I和III都是分离出液体和固体,属于过滤,故I和III的操作都是过滤;
②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量的锌粉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所以固体成分会有过量的锌粉、生成的铁和铜;
③根据图中流程,我们可以知道生成的溶液是硫酸锌,固体成分已经分离出了铁粉,但仍有过量的锌粉,只需要将剩余的锌变成硫酸锌即可,因为铜在常温下不与硫酸反应,可以考虑用硫酸和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也可以用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消耗掉剩余的锌,反应方程式为:;
(4)
见答案。
【点睛】本题知识点考查比较多,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1)b
(2)改良酸性土壤
(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 玻璃棒 氢氧化镁##Mg(OH)2 取适量溶液乙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
(5)19.6t
【详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故选b;
(2)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
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稀盐酸过量,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①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②粗盐中含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钡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固体甲中含BaSO4、Mg(OH)2、CaCO3和BaCO3;
③溶液乙中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取适量溶液乙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
(5)解:设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x,
x=19.6t
答: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19.6t。
9.(1)B
(2) NaOH+HCl =NaCl+H2O 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3) 锥形瓶 2H2O22H2O+O2↑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错误,应改用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等)
(4)解:设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1.7g
答: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
【详解】(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选B。
(2)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x点溶液的pH=7,显中性,而y点溶液的pH<7,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则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
(3)①固体直接加入到锥形瓶中;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则图为;
④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有氢氧化钠,则无法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不能使酚酞溶液褪色,则可通过变色情况探究是否存在有氢氧化钠,则应将氢氧化钡改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4)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流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