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写第2讲表达技巧与作用的名句教师用书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0155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写第2讲表达技巧与作用的名句教师用书
展开第2讲 表达技巧与作用的名句典例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2·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2)[2022·郑州4月模拟]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和“ ”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在数量上形成对比。(3)[2022·成都4月模拟]在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典例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2·衡水二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 , 。”(2)[2022·武汉二模]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 , 。” 专项提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 ”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 ”一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3.荀子说理善用比喻和排比,比如在《劝学》中,他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推出结论:“ ,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 ”。5.在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侧面写出了初闻琵琶女演奏的神奇效果,“ ”一句则从侧面听觉角度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后的神奇效果。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 第2讲 表达技巧与作用的名句典例1 解析:此类试题借助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或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来命制。答题时,考生要关注题干中涉及诗句的内容、表达技巧、作用和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理解命题指向,从而确定所要默写的具体语句。第(1)句的关键信息是“使用了叠字”“听觉、视觉”,第(2)句的关键信息是“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和“数量上的对比”,分别指向“多于南亩之农夫”和“多于在庾之粟粒”。第(3)句关键信息是“比喻和对比”与对诗句所体现“生命的渺小”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注意“庾”“蜉蝣”“粟”等字词的写法。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在庾之粟粒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典例2 解析: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明确指定作者和作品,题干情境最终限定默写的具体语句。第(1)句中,“动静结合”限定表现手法,“湖光山色”限定语句内容,对应题干在手法上与内容上的提示,考生可以准确写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第(2)句中关键信息有描写手法,即“声和色”的限定,也有诗句内容“战斗场面”的概述,还有“渲染”作用的指向,考生自然而然就可以与原文“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联系起来。答案:(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专项提升1.答案: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2.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3.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5.答案: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6.答案:身世浮沉雨打萍 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