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展开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批注关键语句,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运用。
3、理解作者对沦陷的故土炽热的眷恋之情,感受作者深沉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多角度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
三、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本质,体味作者饱满、深沉、炽烈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
PPT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PPT展示“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资料,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图片。
展示本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1941年9 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他和萧虹、萧军、舒群、骆宾基、白期、李辉英等作家被称为“东北作家群"。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对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著有《大地的海》《增恨》《曹雪芹》等。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聆听范读,齐声朗读,梳理文章结构。
①第一部分(1)思忆故乡:写故乡对“我”的呼唤。“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热血沸腾。
②第二部分(2)发出誓言: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绕,“我”发誓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本文标题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象征着作者挚爱的故乡,这里题目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因此题目的意思是作者面对被日寇侵占了的故土所发出的铮铮誓言。
(3)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对故乡的热爱和坚守,是中华民族亘古千年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似一股激流,澎湃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是怎样倾泻自己奔涌激荡之情的呢?
直抒胸臆 饱含深情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拟人、比喻、呼告、人称转换等方式抒发对故土的挚爱和眷恋。
1)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①“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贬词褒用,写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奔流漫溢,这给汹涌澎湃的思乡之情增添了几分野性与不羁的意味。
②“埋葬”只用于死去的事物。“埋葬”一词表明“我“对故乡的欢笑只属于“九一八”事变以前,体现了作者沉重、悲愤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牵魂绕。这样写,可以使情感显得更加浓烈、深挚。
3)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文中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①“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
②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战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4)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这是呼告的修辞手法。对土地以“你”相称,直接与家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直接且急迫,极具抒情效果。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间接抒情 铺陈意象
间接抒情是指“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作者慢慢体会”的一种抒情方式。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勾划出这段话中的意象,并说说作者铺陈这些意象有怎样的效果。
意象有:白桦林、白桦树、奔马群、蒙古狗、皮鞭、红高粱、黄豆粒、黑土地、老农、山雕、鹿群、煤块、足金、车铃、狐仙姑、狂风。
作者将这些东北特有的、有意味的意象密集排列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不仅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更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的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故土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的誓言。
课后作业
作者思念故乡,不仅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并把自己的感情寄于一系列有特点、有意味的意象中,叠印成故乡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本文,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课前导入,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读与知识了解,通读与文章理解,选读与赏析表达,课堂结语,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