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18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18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185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展开7*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孙悟空,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猜测。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猴王的形象,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思、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教学目标
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有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能借助拼音会读这些字即可。课文中还有些词语,能知其大意即可。实在不懂的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用自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要逐字逐句地解释。
3.语言运用
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优美的语言文字,品味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西游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这首歌唱的是谁?(孙悟空)他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
2.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大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
3.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猴王出世)
【设计意图】提起孙悟空,学生们都很熟悉,都能说出关于孙悟空的几件事情,通过播放《猴哥》这首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1.你是怎么预习这篇白话文的?
课件出示
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3.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读懂白话文有些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
板块三 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
2.学生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
3.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地说它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4.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读到这里,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5.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板书:仙石迸裂顽皮可爱)那么,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其中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文写了石猴的来历和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的来历,后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板块四 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1.学习“猴王出世”这个部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①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读这段话,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练。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词+名词),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把握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顽皮的石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里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的石猴。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的句子,就是经典句子。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研读“石猴成王”这个部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味、感悟语言。
课件出示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石猴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学生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这句话,体会石猴的勇敢。文中还有一处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请找出来。
课件出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3)众猴连呼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他的勇敢。众猴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
课件出示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其他猴子的胆小。
(4)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猴能称王了吧!(板书: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名著语言之精妙。让学生将阅读的兴趣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块五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语言非常优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电视剧和动画片能让我们快速了解《西游记》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3.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强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里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因喜爱美猴王而走进经典名著《西游记》,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 )地( ) 抓( )耳( )拱( )无( )
( )头( )颈 日( )月( ) 喜( )自( ))
二、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碣(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碗( ) 蜿( ) 违( )
呵( ) 豌( ) 婉( ) 苇( )
三、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说法。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
2.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
3.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
4.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
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
6.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
7.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4.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5.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1)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
(2)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3)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连一连,组成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 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 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 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 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 说变就变。
参考答案:
一、天造地设 抓耳挠腮 拱伏无违 伸头缩颈 日精月华 喜不自胜
二、猴子 阴天 石碣 楷书 河水 饭碗 蜿蜒 违背
时候 太阳 喝水 尽皆 呵呵 豌豆 婉转 芦苇
三、1.名字叫做。 2.叫作。 3.玩耍。 4.正赶上无事。 5.直。 6.地方。 7.才停下来。
四、1.从画横线的句子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
2.“都随我进来,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我们要为建立诚信的社会而奋斗。)
4.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5.(3)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教学反思
1.《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重点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并对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主要釆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使学生对经典的语言产生敬佩、欣赏之情,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2.在研读“猴王出世”的部分时,以读为主,通过默读、浏览,找出重点语句,再指名读、品读、齐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古代白话文语言的规律和韵律美,初步感受古文和经典的魅力。
3.在教学“石猴成王”这部分时,以读促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默读、浏览等多种方式展开。让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感受到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注重学法指导。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