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
展开残 缺
田洪波
①我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很广泛。我特别喜欢购买甚至收藏民间饰物,因此,我的业余生活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那样刻板。
②这样就有了一些故事。当然,发生在那个名叫喜鹊的女子身上的故事最独特。
③那几天,阴雨连绵。我们趁一个学术会议的空隙到清河泉旅游,看过一些景点后就呈散花状开始购物。在一个很大的空地上,有一溜一字排开的简易商铺。商家主要经营与清河泉景点相关的饰物,自然,也有带当地风俗的钩针饰物,那是清河泉景点的独特品牌,我的眼睛就在那一刻被吸引了。
④那是一双童鞋,却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别的商家的钩针童鞋,多是与一般商场出售的无异。但那双鞋却是五彩斑斓的,要多有意思就多有意思。形状是一只小猪,前面一张凸出的小嘴是红色的;两边嵌着的眼睛,却是黄色的,而鞋面则或黑或白。它就像一个小精灵,把我紧紧地抓住了。
⑤一问价格,却不过十几元钱。
⑥我认真挑选起来。钩编玩偶、碎花笨小猪、动物手机座等等,很快面前就垒起一堆。卖货的是一位淳朴的大嫂,她仔细地盯了我半天,末了,告诉我家里的饰物还有很多。说这些饰物都是她女儿钩编的,如果想要什么心仪的饰物,她女儿甚至可以现场钩编。
⑦这不能不说稀奇了。对余下的景点,我一时失去了参观的兴趣。于是,在那位大嫂乐颠颠的引领下,我走进离景点不远的一个村落。在一处平淡无奇的房屋中,见到了那个叫喜鹊的女子。我惊讶的是她居然是个盲人,而且很漂亮。我难以想象,一个盲人如何钩编得出那么色彩斑斓的饰物。
⑧喜鹊很敏感地从炕沿上下地了,她做出倾听的模样,而我则一直上下打量着她。很快,就有笑容在她的脸上绽开了。
⑨“是来选钩编的吧?”她居然毫不意外。我纳闷了:“你家常来顾客?”
⑩她母亲自豪地笑了:“几乎每天都有,连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都有呢。”
⑪我不得不正色地看她了,并打量起屋里悬挂的各种饰物。
⑫应该说,我的震惊程度进一步加大。你想啊,有把蝴蝶钩成蓝色的吗?有把小狗钩成大鼻子的吗?有把小猫钩得脑袋奇大的吗?比卡通还卡通。她根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我很快挑选了一大堆,但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问喜鹊:“你是先天看不见,还是后天失明?你怎么就想到要把小猫的脑袋钩大呢?你不觉得自己钩的和别人不一样吗?”喜鹊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管它呢!我想要钩什么颜色就钩什么颜色,想要它什么样就什么样!”
⑬她的解释让我无话可说。听她母亲介绍,她是四岁时因一场病失明的。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钩编,说要给自己攒够嫁妆。
⑭我不能不为这样的女子动容了。我告诉她,她的眼睛可以治,我就是一位眼科专家。我希望她们去医院找我。
⑮她母亲听我这么说,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扑咚”一声给我跪下了。
⑯我吓了一跳:“大嫂,千万别这样。”
⑰喜鹊也激动得浑身颤抖:“你说的是真的?”
⑱我连连点头:“当然。”
⑲她们娘儿俩一下子拥抱在了一起。
⑳不久,她们果真去医院找了我,而我那会儿也早为她做好了手术前的准备。那时,医院正在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她的手术费用被减免了大半。
㉑她术后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就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她喜极而泣,她的母亲也哭出了声,一个劲儿地说:“这下好了,我们喜鹊可以开钩编工厂了。”
㉒我这才知道,那一直是她们娘儿俩的理想。
㉓我们从此各忙各的。我不知道她的工厂是否如期开工,她的钩编饰物是否更受人欢迎。好在多年后,我有了再到清河泉旅游的机会。
㉔在那一溜排开的商铺前,我又见到了那位大嫂。她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原因是她面前的饰物无人问津。而我看那些饰物,与普通饰物则没什么两样。这难道是喜鹊钩的吗?见到我,大嫂眼光十分复杂,想说点什么,嘴唇嚅动了一下却没出声。我隐隐感到了什么……
(有删改)
“残缺”作为标题,表层和内在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当堂练习
一碗入心
林清玄
①每年的冬至到了,都使我怅然若失。因为总会想到妈妈的汤圆,那特别的滋味是满街的汤圆无法取代的。妈妈还在的时候,以厨艺闻名于乡里,特别是手做的应节食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寒食的肉饼,过年的香肠腊肉,还有冬至的鲜肉汤圆。
②妈妈不在了,每到佳节,我就会想念妈妈的味道,幸而,粽子、月饼、油饼、香肠、腊肉所在多有,好吃的也很多,只有鲜肉汤圆独出一味,很难找到了。
③妈妈做的鲜肉汤圆,是自己磨的糯米皮,包着手工剁碎的后腿肉丁,和进一些葱花和蒜花,包得像狮子头大小,形状像椭圆形的橄榄。煮的时候,先以葱头爆香,炒香菇肉丝,加水煮开。然后浮汤圆,快起锅的时刻加一把大茴香,接着茼蒿,最后是一把香菜。
④妈妈的汤圆,个头特大,吃三颗也就饱了。由于茴香和茼蒿,汤头特别香,晚上吃一碗,可以香到第二天早晨。
⑤我很爱吃妈妈的汤圆,旧时的灶间,饭桌就在土灶旁边,我总会在灶旁与妈妈话家常,一边看妈妈包汤圆,煮汤圆,在没有抽油烟机的年代,灶间烟雾蒸腾,充满了香气。看着妈妈忙碌的我,感到非常幸福。
⑥妈妈和我是情深缘浅,一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半辈子分离。
⑦不到十五岁,我离家到台南读书,之后到台北,之后到世界各地浪游,一直到妈妈过世,我离家整整三十年。
⑧三十年间,我回乡的日子屈指可数,每年少则一两次,多的时候三四次,时间一年比一年稀微。
⑨我每天打电话给妈妈,每次至少讲半个小时,才能稍解我思念妈妈的心情。时间的陷阱常使人远离,话筒中的妈妈青春如昔,每次回家,眼见的妈妈却是黑发飞雪,一次比一次苍老,这使我感到心伤不已。
⑩妈妈是不服老的,每次我回乡,她都会一大早去市场备料,一定会做我爱吃的鲜肉汤圆,把她蓄积了很久很久的爱,很用力很用力地包进去,让我的眼泪在吃汤圆的时候,随着愧疚的心,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⑪我很后悔,在妈妈的晚年,我只带她到台北家里住过一次,而我答应,一定会带她去日本旅行,也永远无法实现了。
⑫妈妈的手做的汤圆,也成为我生命中的绝响了!
⑬有一年冬至,我和妻子儿女到处寻找鲜肉汤圆,听朋友说,天母士东市场有一家客家汤圆,味美价廉。
⑭吃到那汤圆的时候,我大吃一惊,除了个头没那么大,鲜肉没那么饱满,缺了一味大茴香,味道就像我妈妈煮的一样。我对孩子说:“就好像阿嬷的味道呀!”
⑮没见过阿嬷的孩子,很难想象阿嬷的样子,但是也体会得到爸爸的欢喜和伤感。
⑯幸好客家汤圆整年都开着,想念妈妈是没有季节的,只要思念妈妈,我就会去吃一碗汤圆。
⑰岁月仿佛变得稀薄了,灶间的雾气已成梦幻泡影,多么希望把生命的影像定格在妈妈下汤圆的那一刻。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碗入心”的理解。
2.本文选自林清玄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请结合文章第⑨或⑩段,分析你所感受到的“柔软”。
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妈妈制作的汤圆令人垂涎,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介绍一种“妈妈的味道”的制作过程。(不少于60字)
答案:
《残缺》
①从表层看,“残缺”首先指小说主人公“喜鹊”身体上的残缺,她因病失明,成了盲人;其次指喜鹊重见光明之后,钩编的饰物个性尽失。②从深层看,“残缺”指喜鹊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丧失。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一碗入心》
1.①标题即是文章内容的总括:妈妈给“我”做汤圆以及“我”在客家吃汤圆。②标题即是文章叙事抒情的线索,表达了“我”对妈妈和妈妈所做的汤圆的喜爱和怀念。
2.示例1:“我”每天打电话给妈妈,听着妈妈的话以解思念之苦,每次回家,看见妈妈黑发飞雪,感到心伤不已。这些朴素的语言充满真挚的情感,触动心弦,令人感到作者内心的敏感和柔软。
示例2:妈妈用爱做汤圆,“我”含泪吃汤圆,妈妈对孩子的疼爱,孩子对妈妈的愧疚,满满的亲情浓得化不开,令人感到作者内心的敏感和柔软。
3.①与文章第⑤段“我看妈妈包汤圆,煮汤圆”“灶间烟雾蒸腾”相互照应。②诗意地写出了时光飞逝,深深地表达了“我”对妈妈的回忆、思念之情。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4.示例:妈妈做的糊涂面,是自己亲手擀的手工面,轻薄柔软,宽度适中,绵而不断。妈妈先将玉米面入锅微炒,再加水熬制,等汤浓味香时再下入面条,加入萝卜丝、青菜叶,出锅时再洒上花生碎、辣椒圈,面条入口即化,香暖人心。
第02讲:标题含义理解(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这是一份第02讲:标题含义理解(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文件包含第02讲标题含义理解讲解教师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第02讲标题含义理解讲解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讲 【阅读】记叙文:关键词含义及作用 教师版: 这是一份第5讲 【阅读】记叙文:关键词含义及作用 教师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学情介绍,趣味导入,过渡衔接,动词赏析,动词+形容词赏析,副词赏析,拟声词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标题的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标题的作用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