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是中国最古的 的历史。所谓 ,其实也是 ,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
《尚书》包括 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 。
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 “诰”的 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 ,有关军事的叫 。君告臣的话多称为 ;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 。
4.“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 。“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 。至于《书》称为“经”,始于 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5.作者认为,《尚书》里的主要思想,该是 ,像《盘庚》等篇所表现的,“原来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拘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作 。
6.他们觉得正治的良好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德好,民自然风从,用不到威力和鬼神的压迫。”这叫 。
二、简答:
1、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尚书的发展史。
《尚书》里面的思想在现在还是用吗?请说明理由。
《经典常谈》阅读之《诗经》基础练习
一、填空:
1.诗的源头是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可分为 和 。 是随口唱, 是随着乐器唱。其中 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2.《礼记》里说的 、 ,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 ,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 或叫 。
3.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共有 篇,当时称为 ,后来就成了 。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 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 和
(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 篇。
5.春秋时通行 ,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6.孔子时代,孔子却采取了 的办法,用《诗》来讨论 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 ” , 便指教化而言。
7.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 和 ,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8.《诗序》有 和 。 是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 ,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 。
9.《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 三类。 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10.《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赋是 ;比兴是 ,不直陈而用譬喻叫 ,委婉讽刺叫 。
11.《毛传》标出的兴诗,共 篇,“ ”中最多, 第二。
二、简答:
1、简要介绍《诗经》的发展史。
2、《诗经》的“六艺”指什么?
《经典常谈》阅读之《尚书》、《诗经》基础练习答案
1.《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
2.《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3.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 “诰”的
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
4.“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5.作者认为,《尚书》里的主要思想,该是“鬼治主义”,像《盘庚》等篇所表现的,“原来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拘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作“鬼治主义”。
6.他们觉得正治的良好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德好,民自然风从,用不到威力和鬼神的压迫。”这叫“德治主义”。
7.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8.《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鼓钟,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
9.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共有三百多篇,当时称为“《诗》三百”,后来就成了《诗经》。
1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11.春秋时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12.孔子时代,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诗言志” ,“志”便指教化而言。
13.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14.《诗序》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是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
15.《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16.《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是“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
17.《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六十篇,“国风”中最多,“小雅”第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优秀课时训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常识,作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优秀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