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园地六》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统整备课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2986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教案+练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
展开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积累成语,练习讲述成语故事及含义。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句子。3.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教学中,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说说自己在阅读时是怎样阅读长文章的,再与同学讨论、交流,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迁移运用。2.词句段运用本栏目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需要一一落实。第一题是了解并积累与古人读书求学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故事,再在课上读准、读熟成语,并分享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第二题是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进行仿写。教学时,先让学生读熟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爱憎感情,再仿照例句改写句子。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教学时,先让学生读熟古诗,再通过查资料、与同学交流等方法,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这首古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阅读精彩语段,搜集一些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2.积累成语,练练讲讲成语故事及含义。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掌握方法1.回忆交流:本组教材中有哪几篇课文?2.后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呢?3.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组长汇报交流。生1:后三篇课文篇幅都很长。生2:每篇课文都分成几个部分。《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标示3个部分(全文共5部分),《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标示每个部分。生3: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生4:每个部分都是有联系的。我在阅读长文章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这样就会与当前阅读内容联系起来。当遇到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我也会运用阅读策略进行大胆的预测,然后通过阅读下文来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小结:是的,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每部分之间的联系串联起全文,还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给每部分拟小标题的方法,更好地梳理课文的内容。4.引发思考:我们阅读长文章有什么好办法?(1)出示《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中的泡泡语,引导学生体会阅读长课文的方法。(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提炼关键词,总结阅读策略。5.运用所学方法扩展阅读。(1)推荐阅读长文章。(2)默读文章,想一想文章可以分几个部分,尝试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读成语,猜人物或故事1.课件依次出示成语,学生猜人物或故事。2.总结表扬最终获胜者。3.课件出示成语。课件出示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chǔ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1)多种形式读成语:指名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检查读。(2)小组内说说成语的故事和含义。(3)汇报交流故事及含义,教师相机补充。(4)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①学生独立完成写句子的练习。②同桌互相读一读写完的句子。③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句子。(5)导学: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说一说,让同学们猜一猜成语的故事和含义。三、布置作业,拓展阅读课外拓展阅读长篇小说。第2课时课时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并进行仿写练习。2.熟读古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背诵。教学过程一、表情达意,学会比喻1.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课件出示 (1)第一组句子:①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qiū),怎么也抓不住。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2)第二组句子:①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2.说一说:两组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让你感受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第一组句子让我感受到雨来的调皮可爱;第二组句子让我感受到敌人的凶残与冷酷。4.师总结:同样是比喻句,不同的喻体能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5.练一练。学生练习改写教材上的句子,体会不同的喻体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6.学生交流。二、积累诵读,日积月累(一)谈话: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很多诗,大家能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称他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敬亭山。(敬亭山是山名,诗题的意思是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前)3.初读感知: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三)品悟诗意,感受意境。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一说你的理解。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4.生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6.过渡: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三、朗诵全诗,熟读能诵1.尝试背诵,要求学生边背诵边想象画面。2.展示背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