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竹里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竹里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名画《辋川图》,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由于操劳过度,词人常感头脑昏眩、胸闷难耐。为此,求医无数,却不见好转。一天,一友人给秦观送去这幅名画,没想把秦观每天凝神细看,病却慢慢痊愈了。这幅画的作者是就伟大诗人王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画的创作地《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出诗文的韵味
1、 师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诗出诗义的趣味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学生根据诗文添加想象写成故事。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
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
花坊湖上游,饮一杯来还一杯.
水绣齐针美,平金法,画山水,
诗人笔言飞,胭脂扫娥眉.
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
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
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
丁祭佾[yì]舞备,铜镜云鬓美.
——《盛唐夜唱》
环节三:读出诗人的情味
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四、教后反思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传承了山水派的特点,往往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或者几幅画面的有机融合。而这节课,我以“三读”为主,达到了一种诗画相连的效果。这一课,有诗,有画,有学生的沉浸,有老师的享受,感觉不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