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
展开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下册4-14《有趣的碰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碰碰球实验提出有关能量转换的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动能、势能的存在以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换现象。
(3)探究实践:表现出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态度责任: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前两天,老师看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对它“百思不得其解”。今天,老师带到了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来揭秘。
教师播放《麦克斯韦滚摆》实验视频。
师:这个装置叫“麦克斯韦滚摆”。请大家思考:没有任何开关和外力,它是如何上下来回不停地滚动的呢?
生:应该是先把滚摆慢慢滚上去,到最高点后放手,滚摆自己就滚下来了,滚到最底下后又会反弹上去,如此反复。
师:为什么到最高点放手后,滚摆自己就会滚下来?究竟是谁给它的力量呢?
生:由于地球引力,滚摆自身的重力就把它拉下来了。
师:当滚摆运动到最低端时,又是什么力量让它滚上去了呢?
生:当滚摆从上面滚下来的时候,它的冲力越来越大,使得它自己又冲上去了。
师:也就是说,滚摆自己就可以通过不断地转换能量,使得自己上下不停地滚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量之间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动能和势能及其相互转换。
1.简单的摆。
师:首先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摆,用手拉摆锤,让摆摆动起来。
师:观察来回摆动的摆,你们发现它是如何运动的?
生:我把摆锤拉到高处后松开,发现摆锤自动地左右来回摆动。
生:摆锤从高处下降,降到最低后又冲到高处;当到达一定高度时会返回去。
师:观察得很仔细。当摆锤被拉到高处时,摆锤就会因为升高而拥有了能量,这种能量我们称为势能;拥有势能的摆锤做出了向下的运动,当摆锤开始运动时,就会拥有另一种能量,我们称为动能。
师:请大家再次观察运动中的摆,说一说什么时候摆具有势能,什么时候具有动能?
(学生观察)
生:当摆锤运动到最高处时,摆锤拥有势能。
生:当摆锤从高处向下运动时拥有动能,这些动能是由势能转换而来的。
生:摆锤从下往上运动时也具有动能。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摆之所以可以这样不停地来回摆动就是:势能转换
第四单元 能量的转换
动能又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促成了摆的运动。
2.解释 “麦克斯韦滚摆”的原理。
师:现在,大家能解释一下“麦克斯韦滚摆”的原理了吗?
生:滚摆被缠到高处拥有了势能,势能让滚摆下降,下降中的滚摆拥有了动能,使得流摆又将低处的滚摆推向高处,使它再次拥有势能,如此反复运动,不停地转换。
师:理解得非常正确。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因素,摆和滚摆会这样一直运动下去。
3.玩一玩碰碰球。
师:上个月学校组织了科技节,有位同学做了一个作品(出示碰碰球),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知道,这是碰碰球,也叫牛顿摆,我玩过。
生:我在科技馆里见过。
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下一如何玩碰碰球。
(学生演示。)
师:以同学们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碰碰球。要求思考以下问题:
①拉起的小球与其他小球相比,能量有变化吗?
②松开手后,拉起的小球有什么变化?其他小球有什么变化?
③被撞出的小球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学生玩儿碰碰球,小组交流讨论问题,教师巡视参与。)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谁能来解释一下?
生:拉起来的小球与其他小球相比,具有势能。
生:松开手后,拉起的小球向下运动起来,势能逐渐变成了动能,而其他小球在原地没有动。
生:被撞出的小球运动的动能来自拉起的小球。
师:同学们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很正确。通过这个小实验,你们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吗?
生:为什么拉起最右边的小球,被撞出的是最左边的小球,而且中间的小球不动呢?
师: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
师:当摆动最右侧的球并在回摆时碰撞紧密排列的另外4个球,最左边的球将被弹出,并仅有最左边的球被弹出。
师:大家可以试一试同时拉起两个小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再次玩碰碰球。)
生:拉起右边两个小球,左边会有两个小球被撞起。
4.归纳总结。
师:通过以上几个活动,我们可以得出:小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势能,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感受机械能的力量。
师:让我们来感受机械能的力量有多大。
①取一张A4纸,平铺到纸杯口,并用橡皮筋将纸箍紧。
②拿一个小玻璃球轻轻放在A4纸中央,观察现象。
③将小球举高在纸杯上方,松开手,观察现象。
(学生操作。)
生:小球轻轻放在A4纸上时,A4纸能将小球托住。
生:小球被举到高处再松开手后,A4纸被小球撞破了。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小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势能,下落过程中具有动能,拥有了机械能的小球有力量。
(二)生活中动能、势能相互转换的现象有哪些?
师: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想想我们自己身边有哪些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荡秋千时,先产生势能,势能转换成动能,动能再转换成势能,如此不断转换。
生:骑自行车时,上坡时是动能转换成势能,下坡时是势能转换为动能。
(教师补充。)
(三)教师补充弹性势能。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当摆锤被拉到高处时,摆锤就会因为升高而拥有势能。其实这种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势能是势能中的一种,叫作重力势能。 还有一种势能是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弹性力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作弹性势能,如弹簧,当我们把它拉伸或压缩时,它能自己再恢复原样,利用的就是弹性势能。 又如我们拍皮球或篮球时,篮球下降到地面后,又反弹上来,这说明动能转换成了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又转换成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它们都属于机械能。
三、总结拓展
师: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能和势能,它可是能量界中的两员大将。
(播放相关视频。)
师:看完视频,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汇报。)
师:课后,我们可以通过打打篮球、跳跳绳等,在运动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科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给植物分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给植物分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下册触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触觉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