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每日必刷题
- 每日必刷题 09—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10—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1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1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1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每日必刷题 11—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11—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洛因是用下列哪种毒品提炼的,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下列物体是使用塑料制成的是,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海洛因是用下列哪种毒品提炼的: ( )
A. 鸦片 B. 大麻 C. 吗啡 D. 可卡因
2.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尽可能使用一个插座让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工作
B. 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 发现有人触电,应该迅速用手将他拉开
D. 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CaWOX 其中钙元素为+2价,钨元素为+6价,氧元素为-2价,则x值是( )
A. 2 B. 3 C. 4 D. 5
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粉末于试管中 B. 稀释浓硫酸
C. 测液体 pH D.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5.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6.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 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8.下列物体是使用塑料制成的是( )
A. 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B. 用麻类千维制作毛绒玩具
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D. 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9.漫画“谁先到终点”大船用船上的鼓风机吹帆做为动力,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做为动力,关于两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的是( )
A. 大船上的风帆凸起,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 大船上的帆与鼓风机连成一个整体,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能前进
C. 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使船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
D. 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会慢慢停下来
10.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 )
A. 左心房与右心房不相通 B. 左心室与右心室不相通
C.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D. 不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11.在图中,画出的磁感线与小磁针磁极名称标注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单细胞生物中,属于动物的是( )
A. B. C. D.
13.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搬迁最好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4.下列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 脑和脊髓 B. 脑和脑神经 C. 脑和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 D. 脊髓和脊神经
15.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在它上面放着质量为m1的木块,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钩码相连。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滑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保持不变
B.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和钩码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
C.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2g
16.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其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无机物
B. 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少
C. 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是5:4
D. 该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17.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_。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_ (填“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的研究表明“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________。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国际社会签署了限制使用和消费氟利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利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环境谈一点建议和认识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是________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________.
19.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________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________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________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________ 管。
20.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左端的S极正对着电磁铁。当电磁铁中的电流不断增大时,条形磁铁向左加速运动。则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条形磁铁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 A
解答:海洛因是用鸦片提炼的毒品,故答案选A。
分析:海洛因是用鸦片提炼的毒品。
2. D
解答:解:
A、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干路中的电流过大,出现危险.此选项错误;
B、使用测电笔时,人手不能接触笔尖,但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此选项错误;
C、发现有人触电应及时切断电源,然后施救.此选项错误;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否则设置老化,容易发生漏电而引发触电或诱发火灾等.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多孔插座各用电器也是并联的,若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
②使用测电笔时,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当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
③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④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3. 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CaWOX 中钙元素为+2价,钨元素为+6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6)+(-2×X)=4
故答案为:C
4. A
解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
解答:A取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应该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柱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
C.测液体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值,故C错误;
D.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应该用玻璃容器盛放,且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砝码放在右盘上,故D错误。
故选A。
5. C
解析:结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分析。
解答:A、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面,即也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球仪本身就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用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中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A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B、学生听到教师讲课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传到耳朵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土电话之间有一根拉紧的线,声音的传播靠的就是这条线,土电话证明了固体能传播声音.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介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A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然后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最后作比即可;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3)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根据(1)中的结果判断。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4g+26g+3g+5g=2g+x+3g+36g,解得:x=7g,故D正确不合题意;
那么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g-2g):(26g-7g)=12:19,故A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后,物质丙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它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甲和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那么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丁,因此丁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为化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 D
解析: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解答:A.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主要成分是金属,故A不合题意;
B.用麻类纤维制作毛绒玩具,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故B不合题意;
C.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主要成分是钢铁,故C不合题意;
D.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主要成分是塑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D
解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2、力能改变物体形状,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该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及牛顿第一定律,要结合题意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答:A、大船上的风帆在力的作用下凸起,说明力改变了风帆的形状,故正确;
B、对于大船来说,船上的帆与鼓风机是船上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整体内部的力,对船来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大船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只能处于静止,无法前进,故正确;
C、对于小船来说,当人划桨时,桨对水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小船可以前进,并且能到达终点,故正确;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前进中的小船若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将保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错误;
故选:D
10. D
解答: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故选D。
分析:考察心脏的结构,该知识点是重点。
11. A
解析:(1)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2)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解答:A.磁感线上的箭头应该朝向S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磁感线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且小磁针北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南极附近磁感线向里,北极附近磁感线向外,且小磁针的北极与磁感线方向一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N极在下,S极在上,那么磁感线的方向向上,小磁针的北极也向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 A
解答::A、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符合题意.
B、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不符合题意.
C、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不符合题意.
D、是杆状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菌类,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选项中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识图、分析、解答.
13. D
解析: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考察应当选在暖季。
解答:北半球的冬季正值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极的暖季,而北半球的冬季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白天时间长,气温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A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为:
故选:A
分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能够传递信息.
15. D
解析:(1)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据此分析木块动能的变化;
(2)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是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势能;
(4)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A.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只受向后的摩擦力,不受向前的拉力,此时合力向后,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它做减速运动,那么它的动能不断减小,故A错误;
B.在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重力沿竖直方向,但是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因此木块的重力不做功;钩码的重力竖直向下,且竖直向下运动,因此钩码的重力做功,故B错误;
C.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它的速度不变,因此动能不变;它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根据机械能=动能+势能可知,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当下挂质量为m2的钩码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钩码的拉力向后平衡,即摩擦力f=m2g。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m2g,故D正确。
故选D。
16. B
解析:(1)从物质组成看,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大多含有 C、H、O、N 等元素。
(2)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 CO2+2H2O
该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4+ 6O2 5CO2+2H2O
(3)分子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之和除以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由该分子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5H4。
A、该物质中含有C元素,且不是碳酸、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错误。
B、由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15份质量的甲烷与64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反应,即一份质量的甲烷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由该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64份质量的该物质与19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反应,即一份质量的该物质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 , 因为4大于3,所以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少,故说法正确。
C、由该分子的化学式为C5H4 , 故可得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是4:5,故说法错误。
D、 该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7. (1)O3
(2)②
(3)否
(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反复循环消耗臭氧
(5)对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要严格管理,限制使用
解析: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解答:(1)由图中的模型图可知:臭氧由3个氧原子构成;故答案为:O3;
(2)化合反应就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故答案为:②;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其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故答案为:否;
(4)由图可得,氯原子→一氧化氯→过氧化氯→氯原子循环进行,整个过程中氯原子个数不变,而在①中不断消耗臭氧,故少量的氟利昂即可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反复循环消耗臭氧;
(5)保护臭氧层要从根本上治理,要让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不进入大气层;故答案为:对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要严格管理,限制使用;
故答案为:(1)O3;(2)②;(3)否;(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反复循环消耗臭氧;(5)对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要严格管理,限制使用。
18. S;减弱
解析:(1)电磁铁的N极和S极通过安培定则进行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电磁铁的N极.(2)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在电流和铁芯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在线圈和铁芯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在线圈和电流一定时,有铁芯时电磁铁磁性越强.
解答:解:(1)如图,闭合开关,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进入,从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知,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左端是S极.(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源电压不变,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电流变小,螺线管的铁芯和线圈匝数不变,所以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故答案为:S;减弱.
19. (1)蒸腾;水分
(2)木质;导
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故答案为:(1)蒸腾;水分;(2)木质;导
20. 从b到a;不变
解析:(1)根据条形磁铁的运动方向判断电磁铁的极性,然后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
(2)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 当电磁铁中的电流不断增大时,条形磁铁向左加速运动,说明电磁铁的右端是N极。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右端,四指指向下面,说明线圈上电流向下,因此电流从b到a。
条形磁铁在运动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都没有变化,因此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从b到a;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0—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下列措施或现象,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