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26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26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26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每日必刷题 4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4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48—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1.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伞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伞藻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光照
C. 伞藻的繁殖主要与足部有关 D. 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到了,积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3.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过滤泥浆水 D. 滴加液体
4.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能支持对应假说的是( )
①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6.如图是实际离心式水泵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正常工作时叶轮转动的方向,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12月9日~10日,2017美丽乡村•环浙骑游暨首届江南之巅自行车赛在龙泉市举行。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骑车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 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 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 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8.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9.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10℃时,27.7 克硫酸镁和 72.3 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27.7%的硫酸镁溶液
C. 50℃时,100 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9∶100
D. 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 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0.黑板用久后变光滑的部分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使部分位置看不清字。当太阳光如右图中情形射入,最有可能看不清字的位置是(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11.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选项全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 ab B. ad C. bc D. cd
12.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甘蔗、葱 B. 柳树、小麦 C. 大蒜、松树 D. 竹子、桃树
13.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
B.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C. 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
D.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14.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 p甲大于p乙 B. p甲等于p乙 C. p甲小于p乙 D. 无法判断
15.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请用光学知识解释杏花呈现红色的原因( )
A. 杏花能发出红光 B. 杏花能吸收红光 C. 杏花能反射红光 D. 杏花能反射所有色光
16.在下图中,甲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乙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甲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乙图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甲图中的________段(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1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米。
18.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________颜色。一面旗子能反射全部黄光,则旗子是________颜色。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________颜色。一块棉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这块棉布是________颜色。
19.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湿法炼铜: Fe + CuSO4=Cu + FeSO4 , 反应生成物中盐的名称为________;
(2)干法炼铜:CO+CuO Cu+CO2 , 这是利用CO的________性。
2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 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 热。
参考答案
1. C
解析:(1)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 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解答:A、伞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伞藻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是需要光照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细胞核位于足部,所以伞藻的繁殖主要与足部有关,C符合题意。
D、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而细胞分化将会形成组织,因此 伞藻的“帽”“柄”和“足”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D
解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解答:A、积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C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4. B
解析: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解答: ① 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只是一个模拟实验,并不能作为支持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 ②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对应意味着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可以作为 板块学说的证据; ③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那么,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故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可以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 ④ 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说明是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并且在不停的自转,并不能说明所地球是一个球体,故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 B
解答:叶片曝光部分有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显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显呈蓝色,显棕色.曝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唯一的变量是光.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故选: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6. B
解析: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是叶轮先将泵壳内的水向上甩出,使泵壳内形成暂时的真空,大气压再将下面的水压上来,进入泵壳的。从这一角度我们可判断叶轮的作用和转动方向。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叶轮在离心式水泵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再结合图示对叶轮的形状、转动方向等做出相应的判断。
解答:A、根据叶轮的作用,它应将水向上甩出,而A的开口向下,是错误的;
B、观察图中的箭头可知,叶轮顺时针旋转,结合叶片的方向可知,这样转动可将水有效甩出,是正确的;
C、观察图中的箭头可知,叶轮逆时针旋转,结合叶片的方向可知,这样转动不能将水有效甩出,是错误的;
D、图中叶轮的叶片都是直的,在运转时阻力较大,甩水的效果也会差很多,不合实际,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7. D
解析:人是恒温动物,能保持自己的体温恒定,所以只要是健康的人,就一直保持自己产热和散热平衡。
解答:A、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是身体内脏器官供应,但在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皮肤里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使散热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增加,出汗是主要的散热方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大汗淋漓是因为运动员的运动量大,使得散热量增加,因为人体有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人体内产热总是等于散热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 C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因此都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由0变成了﹣2价,硫元素由﹣2价变成了+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
9. C
解析:A、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B、根据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质量分析;
C、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比分析;
D、根据改变温度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A、低于 70℃时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于 70℃时 又减小,不符合题意;
B、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硫酸镁27.3g,所以27.7 克硫酸镁和 72.3 克水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27.7%的硫酸镁溶液,不符合题意;
C、50℃时,硫酸镁溶解度为49g,所以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总是49:100,则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9∶100,符合题意;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 90℃,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10. A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范围,谁在这个范围内,谁就可能看不清黑板。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那么最有可能看不清字的位置是甲同学,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 C
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a项,图中的①是效应器:a错误;
b项,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b正确;
c项,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d项,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 :⑤→④→③→②→①,错误,正确的传导途径和方向是: ①→②→③→④→⑤, d错误。
正确的是bc
故答案为:C
12. A
解析: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有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
解答:A.甘蔗和葱的根系都是须根系。A符合题意。
B.柳树的根系是直根系,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B不符合题意。
C.大蒜的根系是须根系,松树的根系是直根系。C不符合题意。
D.竹子的根系是须根系,桃树的根系是直根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 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定义进行分析;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C、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等进行分析;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规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故A说法正确;
B、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常见的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不能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故B说法错误;
C、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能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知道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B
解答:解:因为长方体铁块均匀,并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把它竖直截成大小不等的两块,由于它们的厚度h相等,
因为p=====ρgh,
所以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对于长方体铁块,根据压强的变形公式p=====ρgh判断它们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15. C
解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杏花属于不透明体,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 低;bc
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 在甲图的d点处,此时其气压在横坐标的下面,说明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低。当胸廓变化处于乙图的B状态时, 此时胸廓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所以是bc段。
故答案为:低;bc
17. 4.2
解析:由图示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加上被测者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由图示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3米,被测者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米-0.4米=1.9米,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3米+1.9米=4.2米。
故答案为:4.2米。
18. 红;黄;白;黑
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太阳光是复色光,当它通过玻璃后,如果玻璃是红色,是因为它只允许红光通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旗帜能反射黄色光,所以呈现黄色,如果能将所有的色光反射,则呈现白色;如果能将所有的色光吸收,则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红;黄;白;黑
19. (1)硫酸亚铁
(2)还原性
解析:(1)+2价的铁离子称亚铁离子,所以FeSO4名称为硫酸亚铁;
(2)CO、C、H2具有还原性,能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解答:(1)反应生成物中的盐是FeSO4 , 名称为硫酸亚铁;
(2)CO具有还原性,题中CO将CuO还原成了金属铜。所以这是利用CO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1)硫酸亚铁;(2)还原
20. 蒸发;凝华;吸
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会熔化,和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熔化的过程要吸热。
故答案为:汽化 凝华 吸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3
39.3
49.0
54.1
51.1
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