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1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2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浙教版中考科学三轮-押题纠错训练31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将质量为10kg的水从30℃加热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__ J,如果将水倒去后,剩余水的比热容为 ________ J/(kg•℃).2.已知无色溶液A与黑色固体B常温混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另一种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色气体E.请回答: (1)A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D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小林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小林进行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2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花盆中(甲、乙中装有洗净的等量细沙)。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盆中放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林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小林的实验,变量为________,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2)小林设置甲盆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林的实验有不足之处,需要完善,请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 (4)实验改进后,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蛋壳中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4.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__________冲程实现。 A.B.C.D.(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________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________(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5.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③把6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1)该实验________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________。 6.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写出 C 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D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同学们进一步对 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7.为了研究小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选择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电压为4伏的电源以及其它相关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进行实验。(1)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________时,可以判断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开始移动,直到灯泡正常发光,在此过程中测得小灯泡电流和电压的几组数据,并正确画出曲线a,如图乙所示。该实验中小明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R1(20欧,3安)B.滑动变阻器R2(50欧,2安)C.滑动变阻器R3(2000欧,0.25安)(3)小明在图乙中还画出了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b,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8. 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 , 若F左>F右 , 则木板的________ 侧更粗糙,实验时__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________ 侧更粗糙.(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②简述改进方法:________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________ (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9.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10.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水。现将一质量为0.8千克的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了1厘米。此时正方体物块有一半露出水面。已知容器的横截面积与正方体横截面积之比为5∶1,g取10牛/千克,容器壁厚不计。求:(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若再缓缓向容器中注入水,至少需要加多少水,才能使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零。 11.沙漠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剧烈,夏天的午后温度可达到35℃以上甚至更高,夜间温度则明显降低。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昼夜体温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骆驼适应沙漠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2)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骆驼的这种生理特征有利于适应沙漠环境的原因。 12.近年来,我市区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13.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水的密度为ρ0),其底面积为S0。材料不同、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A、B用一根无弹性细线连在一起,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1所示。现缓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连接A、B间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F0。求: (1)物体A受到的重力。 (2)物体A的密度。 (3)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变化量。 参考答案1. 2.1×106 ;4.2×103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10kg×(80℃﹣30℃)=2.1×106J;(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将水倒去后,剩余水的比热容仍为4.2×103J/(kg•℃).故答案为:2.1×106;4.2×103 . 分析:(1)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的质量、温度、吸收热量的改变而改变.2. (1)过氧化氢溶液(2)碳+氧气 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题意,无色溶液A与黑色固体B常温混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另一种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色气体E,则E为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D为碳,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无色溶液A与黑色固体B常温混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另一种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色气体E,则E为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D为碳,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1)A的名称为过氧化氢溶液.(2)D在C中燃烧,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2)碳+氧气 二氧化碳.3. (1)蛋壳;蛋壳对植物(吊兰)的生长有影响(2)与乙形成对照实验(3)增加吊兰幼苗数量(或设置重复实验)(4)蛋壳对植物(吊兰)的生长有影响(5)无机盐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解:(1)假设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假设为: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或蛋壳不能促进植物生长;变量为蛋壳; (2)根据对照原则: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分析可知:甲盆为对照组;乙盆为实验组;两组形成对照; (3)小林的实验,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为吊兰幼苗,两株,每组各一株;取材太少,容易产生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最好设置每组幼苗3-5株;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4)实验改进后,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放蛋壳的乙组,植株质量增加了29g,而未放蛋壳的甲组,质量增加了10g,说明蛋壳能够促进植物(吊兰)的生长; (5)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蛋壳中主要含有大量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1)蛋壳、蛋壳对植物(吊兰)的生长有影响;(2)与乙形成对照实验;(3)增加吊兰幼苗数量(或设置重复实验);(4)蛋壳对植物(吊兰)的生长有影响;(5)无机盐。4. (1)C(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3)排气 解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只有两个冲程有能量转化,即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如果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由于缸体被机器的外壁包裹,因此热量的散失肯定会减小,效率肯定会提高,据此分析; (3)在内燃机的排气冲程中,打开排气门,将做功完成后剩余的废气排出气缸,为吸取冲程做好准备。 解答:(1)A: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B: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C: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大火,为做功冲程;D: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 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来自与做功冲程,故选C。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其目的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5. (1)1、2、4号;温度(2)缺少空气(或缺少氧气)(3)存在缺陷,材料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析:此题考查生物学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学探究实验是重点也是考点,需要熟记: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1)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探究实验方案可知,1号、2号和4号是一组对照实验,除了光这个条件不一样,其他条件都一样,所以变量是光,因此探究的是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1号和3号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根据表格中资料分析,5号花盆大量的浇水,并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时,水会把马铃薯淹没,导致缺氧无法进行呼吸,最后死亡。 (3)本实验的设计存在缺陷,因为根据题干所述,每一组只提供了一块马铃薯,在实验中容易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1)1、2、4号、温度;(2)缺少空气(或缺少氧气);(3)存在缺陷,材料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6. (1)BE(2)Fe2O3+6HCl═2FeCl3+3H2O(3)无(4)二;盐酸、氯化钠;氢离子(或H+) 解析:(1)根据酸与活泼金属和碳酸盐反应都能产生气体分析;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3)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中性或酸性溶液呈无色分析; (4)根据反应后溶液 pH<7说明盐酸过量及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分析。 解答:(1)B中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E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两实验中有气泡产生; (2)C烧杯中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D烧杯中,当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 pH<7 ,说明反应后溶液中有盐酸存在,则猜想二正确,溶液中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钠;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故答案为:(1)BE;(2)Fe2O3+6HCl═2FeCl3+3H2O ;(3)无;(4)二;盐酸和氯化钠;氢离子 (或H+) 。7. (1)电压表示数为2.5伏(2)B(3)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者电压之和应等于4伏,而图中曲线b与a交点处,电压之和大于4伏 解析:本题考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方法,要注意明确滑动变阻器及电流表的接法;同时注意对图象的认识。①根据图象的性质可明确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规律;②根据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分析电流电压的特点。解答:(1)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若灯泡正常工作,则电压表示数为2.5V;(2)电流大于0.25A,故C滑动变阻器错误;取电流0.1A的点,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4V-0.5V=3.5V,计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 因此滑动变阻器为B;(3)曲线是错误的,错误在于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者电压之和应等于4伏,而图中曲线b与a交点处,电压之和大于4伏。故答案为:(1)电压表示数为2.5伏;(2)B;(3)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者电压之和应等于4伏,而图中曲线b与a交点处,电压之和大于4伏。8. (1)左;不需要;左(2)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 和x2(3)b;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解答:解:(1)①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 , 若F左>F右 , 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的左侧更粗糙;实验时,滑块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因此受力平衡,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左侧更粗糙.(2)①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可知,若依据小明的实验,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并不科学,因为这一实验过程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②对小明的实验可做出这样的改进: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 . (3)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的慢,b的速度减小的快,说明b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则图线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故答案为:(1)①左;不需要; ②左;(2)①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②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 和x2;(3)b; 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分析:(1)①按图中的装置拉动木板时,滑块相对于桌面静止,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同,拉力越大,说明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粗糙;②根据实验现象,木板向左运动,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则左侧更粗糙;(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滑块越过中线时的速度相同,可据此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意见并改进;(3)根据接触面越粗糙,对滑块的阻力越大,滑块的速度减小会越快,相反,滑块的速度减小会越慢,据此对照图象可做出判断9. (1)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2)⑧(3)⑥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食物链是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小麦是生产者,鼠以小麦为食,蛇和猫头鹰都可以捕食鼠;而猫头鹰还可以捕食蛇;所以食物链为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故答案为: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微生物是分解者,而乙图中只有C能够获得外界能量的同时,向外界释放能量,则C是生产者;BC都有能量流入A中,说明A是分解者;所以B是消费者;故答案为:⑧;生态系统中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的只有生产者,而B是生产者,所以⑥符合;故答案为:⑥;故答案为:(1)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2)⑧;(3)⑥。10. (1)设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2 , 正方体的横截面积为S1 , 正方体的边长为aV排= S2△h= S1aa=2△h =10厘米F浮= =5牛 =300帕(2) = =8牛 =8×10-4米3需加的水  V=(S2- S1) =1200厘米3解析:(1)先根据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和液面上升的体积计算得到正方体的边长,根据边长计算得到正方体体积,由排开液体体积可以得到受到的浮力,由重力和浮力算出压力,最后用公式 计算得到压强。(2)当向容器中注入水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增加,物体所受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物体对容器底没有压力此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零。根据此时受到的浮力计算出排开液体的总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总体积),计算出需要继续浸入液体的高度也就是水面上升的距离,再算出注水的体积。11. (1)自然选择(2)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骆驼体表的吸热和散热的快慢,骆驼吸热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体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体温升高幅度大减小体表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皮肤吸收的热量,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储存热能的作用;②夜晚环境温度较低,骆驼体温降低幅度大可减小体表与环境的温度差来减少散热,同时散发白天储存的热能;③骆驼通过增大昼夜体温变化的幅度达到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解析: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 之间的变化。所谓性状是指基因的表现,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新性状又会因物种迁徙或是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 ,而随着基因在种群中传递。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 解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由图可知,白天的时候骆驼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夜晚的时候体温又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动物的散热与外界温度有关,当外界温度升高时,骆驼的体温也在升高,增加了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而晚上外界温度低,体温下降,减少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也减少了体内物质的消耗,这种体温变化现象有助于骆驼在沙漠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生存;12. (1)解:当汽车到达岔路口时运动的时间t车 , v车=72km/h=20m/s由 得: 行人所需时间 =10st人>t车 , 所以不安全(2)A.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可在岔路口处安装红绿灯;或安装人行道处减速注意安全的警示牌;B.汽车司机应控制车速;C.看清来往车辆,不与汽车抢道。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2)让学生大胆说,只要合理都行。(1)分别计算出汽车到达岔路口时运动的时间和人步行到道路中间的时间比较即可;(2)此题属于开放型,答案很多,只要合理均可。解答:(2)建议:A.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可在岔路口处安装红绿灯;或安装人行道处减速注意安全的警示牌;B.汽车司机应控制车速;C.看清来往车辆,不与汽车抢道。(对道路、司机和行人的建议,合理即可)。13. (1)由图象可知,EF段表示绳子拉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弹簧测力计测物体A的重力,所以,物体A受到的重力GA=F0;(2)由图象可知,当物体A和B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0 , 则F0=GA+GB-F浮A-F浮B          ①当A物体全部被提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 则F1=GA+GB-F浮B                    ②由②-①可得:F浮A=F1-F0 ,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物体A的体积:;物体A的密度:。(3)由图象和题目可知,当绳子上的拉力为2F0时绳子断了,此时总浮力的变化量最大,容器内水深度的变化量最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也最大,当物体A和B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总浮力最大,则F浮总=GA+GB-F0          ③当绳子刚好被拉断时,只有B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所受的总浮力最小,则F浮总′=GB-2F0              ④由③-④得,总浮力的最大变化量:△F浮=F浮总-F浮总′=GA+F0=2F0 , 排开水的体积的最大变化量:;则容器内水的深度的最大变化量:;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变化量:。 解析: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物体A露出水面的过程,BC段表示物体A完全露出水面而物体B没有露出水面的过程,CD段表示物体B露出水面的过程且D点表示绳子刚好要拉断,EF段表示绳子拉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由图象可知,EF段表示绳子拉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弹簧测力计测物体A的重力; (2)由图象可知,当物体A和B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的示数等于两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总浮力;又知道当A物体全部被提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的示数等于两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B受到的浮力,联立等式即可求出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gV排求出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A的体积,根据G=mg=ρVg求出物体A的密度; (3)由图象和题目可知,当绳子上的拉力为2F0时绳子断了,此时总浮力的变化量最大,容器内水深度的变化量最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也最大。根据F浮=G-F′表示出物体A和B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总浮力最大,当绳子刚好被拉断时,只有B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所受的总浮力最小,再根据F浮=G-F′表示出总浮力,然后求出总浮力的最大变化量,根据F浮=ρgV排求出容器内水体积的变化量,然后求出容器内水面的最大变化量,利用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变化量。 植株实验前质量/克实验后质量/克生长情况甲4151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4170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5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6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实验操作测定结果得出结论用玻璃棒蘸取D 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猜想_______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每日必刷题 4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